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对陈思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 田娜
各位老师好,我们三年级组的陈思老师上了一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展示课,从这堂课中我们感受到了陈思老师作为一位资深老师,对我们而言已经是很有经验的前辈了,课堂整体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气势,特别有范,值得我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但是陈老师的动手操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陈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充分准备以及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
对陈思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 田娜
各位老师好,我们三年级组的陈思老师上了一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展示课,从这堂课中我们感受到了陈思老师作为一位资深老师,对我们而言已经是很有经验的前辈了,课堂整体上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气势,特别有范,值得我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由于分数与整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有很大的差别,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但是陈老师的动手操作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陈老师优秀的自身素质和充分准备以及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使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明朗,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一节课40分钟里学生是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目标明确扎实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本课从创设情境就引入了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一部分,平均分.教材(第12页)首先用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平均分做准备.例1用为每个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由“应该每份伺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接着,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第二部分,除法.例4用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接着,通过例5,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
以上的两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并依序编排了练习三、练习四两个练习.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概述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中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同学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同学学习数学是一个实际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同学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同学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干学会(you do, you learn)。” 吴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充沛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让同学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她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同学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争辩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同学独立考虑、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同时使同学在倾听与争辩、接纳与赞赏之中,学到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这对于同学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完善大有裨益。同学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的情境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质疑、发明等教学活动,让同学在考虑、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沛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在同学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下面谈谈我听完这节课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缺乏之处,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老师点评:
袁铭铭老师:活用操作材料,构建各种分数
尊重教材而不受制于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师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在情景导入时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分鸡翅,分可乐和分比萨的生活情景,课一开始就有一股浓浓的生活味。在感知1/2时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喜爱的蝴蝶、枫叶等图形,让学生充分体验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情况下把教材中“涂一涂”一题作为选做内容,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取舍得当。 数概念教学就其本身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彩笔、正方形纸,一张圆片纸和各种图形纸,给了学生充分感知的素材。分数“1/2”作为第一个让学生认识的分数,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有圆片和各种图案纸。正方形的纸使用也十分充分,同一分数不仅可以折法不同,还可以在同一折法下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发现其变化规律,可以说将其使用发挥到了及至。
卢基群老师:活动探究为主,多种学习方式有机融合,体现小班化教学下的互动学习优势。
知识不能是被动地接收,必须由学生主动获取。教师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经历了分数的产生、发展,并形成了初步的分数概念。在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科目: 数学 提供者:张瑞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单位: 安阳市钢二路小学 课时:1课时 表内除法(一)的第1课时:本课是学生在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也是继续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这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感性支柱的。所以本堂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东西,体会什么是平均分,感受分东西带来的快乐。
一、体会平均分
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时,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应该分几份?怎样分?然后让学生想想如何分竹笋。本来想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如:分成4个和6个,分成3个和7个等,没有想到全班同学竟全都分成了每只大熊猫分5个竹笋,让我感到很被动。然后我又通过把10个竹笋公平地分给5个大熊猫,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在后面的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明白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与升华。
二、情境串的教学
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在整
第 1 页
个学习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动,有熊猫分竹笋、小猴
2《除法的初步认识》示范说课稿讲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示范说课稿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来自。。。学校。。。学院。。。专业。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参加教师资格教育教学技能测试,感到非常的激动。一直以来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是我的心愿,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把握课堂气氛,了解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学业的兴趣等各种综合素质。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不尽力求掌握专业知识,还尽量在各种场合锻炼这种素质。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也借此机会,希望各位有经验有经历的各位老师给予指导,提出我的不足和缺点。
以上是我的自我介绍,下面进行第二项,说课。(以上自我介绍可以不要,也可以简化一些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除法的初步 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及各部分名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思想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任何 知识来源实践,一切认识是在实践 中产生的,从而体会到实践第一的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除 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熊猫想请几个朋友到家来做客,它准备了12个竹笋招待 大家,想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眼看着朋友 们就要来了,可熊猫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分他吧!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我们可以这样分,每个 盘子分到了()个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 用除法来解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 12÷4=3(个)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认识除号: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
作者:戴圣育 时间:2012-10-26 18:11:46
《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对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1、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了这一特点,陈老师摒弃了有余数除法竖式的教学,把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横式的写法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整堂课从“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猜测验证——综合应用”几个环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余数的概念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呈献给大家与众不同的一课。
2、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陈老师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让学生用11根小棒重复摆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看看这11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形。这个活动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从反馈的情况看,教师一旦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空间,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课堂上有的摆三角形、有的摆拼音字母Y、有的摆梯形、有的摆长方形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介绍她摆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内容,明确余下的不能再摆的道理,从而引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