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和图片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和图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和图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和图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
篇一: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为大热带雨林,面积6,000,000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里),覆盖巴西总面积40%。北抵圭亚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脉,南为巴西中央高原,东临大西洋。
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公里(1,200哩)。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反映出该地气候特点:多雨、潮湿及普遍高温。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著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桃花心木与亚马逊雪松可作优质木材。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和许多齧齿动物,亦有多种猴类,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内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9万
渗透破坏的成因和分类
第一节 渗透破坏的成因和分类
发布时间:2008-11-18 16:8:24 稿件来源: 【字体调整:大 中
小】
只要堤防的临水侧和背水侧存在水头差,堤防就有渗流产生。随着汛期水位的
升高,堤身内的浸润线逐步形成并不断抬高,堤基和堤身内的渗透比降也逐渐增大。当渗流产生的实际渗透比降J大于土的临界渗透比降JC时,土体将产生渗透破坏。堤防的内在隐患会加速渗透破坏的发生和发展。
一、渗透破坏的土力学分类和判别 渗透破坏也称渗透变形。由于渗流条件和土体条件的不同,渗透破坏的机理、发展过程及后果也不一样。从渗透破坏发生的机理角度,可以将渗透破坏分为四种类型:
1.流土
在渗透力作用下,土体中的颗粒群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称为流土。这种破坏形式在粘性土和无粘性土中均可以发生。粘性土发生流土破坏的外观表现为:土体隆起、鼓胀、浮动、断裂等。无粘性土发生流土破坏的外观表现是:泉眼(群)、砂沸、土体翻滚最终被渗透托起等。
2.管涌
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填料颗粒)沿着土体骨架颗粒间的孔道移动或被带出土体,这种现象叫管涌。它通常发生在砂砾石地层中。
3.接触冲刷
渗流沿着两种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生存、发展的唯一家园。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各种气体分子的存在以及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为人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也使地球表层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总而言之,在地球表层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这漫长的时期里,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起密不可分的关系。 ㈠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①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早在46亿年前,原始的地球就像一团泥土一样,没有任何的分层结构及生命物质的存在。后来在外界环境,特别是太阳辐射的影响下,原始的地球开始出现了各种物质。后来的火山喷发更为地球披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地球开始形成了水圈和大气圈,地球的原始生命也从此开始。由于日地距离适中,表层接受太阳辐射均匀,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为人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②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地球表层环境的一部分。人类是由一种古猿演化过来的。随着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森林的面积在不断的缩小,草原的面积在扩大,一部分古猿继续留在森林中,另一部分则被迫生存在草原上。为了能够生存下来,他们不得不学会直立行走,学会收集和打造各种工具来觅食。也因此,古猿的四肢变得越来越发达,大脑发育也
人类伟大的母亲——地球作文500字
地球母亲,我在您的养育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您的庇护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您为我们创造的家园里奔跑,前进。可我们还了您什么呢?
您无私的把您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不仅不加节制的开采地球资源,反而还不断破坏地球,使您伤痕累累。在宇宙中,您是一个多么美丽而高贵的妇女,如今已面部憔悴,被人类折磨的苦不堪言。
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您一个地球母亲。您亲手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却在一步步破坏您回想起来,您身上的刀痕,又多少是我留下的。
人类被贪婪蒙蔽了双眼,失去了心智。不断作文的滥砍滥伐,滥用化学品,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开采,破坏自然平衡。为了谋取钱财,不惜在您身上无情的砍下一刀又一刀。为了开拓国土,人类不惜杀害自己的同胞。如今,国际上,还有多少国家是和平,又有多少国家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煎熬。
您毫无怨言,只是一心一意的养育我们,着我们,您把您的一切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人类,希望这个大家园越来越美丽。谢谢您,母亲!
醒醒吧,人类,睁开无知的双眼吧!地球母亲的功德我们无以偿还,让我们好好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来抚平地球母亲的伤痕吧!
世界遗产资料和图片
世界遗产
1、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得到了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
斯特地貌组成。其中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组成第一期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进行申报,
于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全票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于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通过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是一种地貌特征。[2] “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尖塔状、锥状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桥、天坑之类的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世界遗产
2、中国丹霞
丹霞,这个术语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即“丹霞地貌”),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 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
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
古人探索地球的资料
古人探索地球的资料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地球的样子曾流传过许各传说和神话,人类只能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想象来认识地球。例如,中国的古人观察到“天似穹窿”,就提出了“天圆地方”的说法。西方的古人按照自己所居住的陆地为大海所包围,就认为“地如盘状,浮于无垠海洋之上”。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学者们试图通过自然哲学来认识地球。到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地为圆球的说法。又过了两个世纪之后,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等自然现象也认识到大地是球形,并接受其老师柏拉图的观点,发表了“地球”的概念,但都没有得到可靠的证明。 直到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子午圈弧度测量法,实际测量纬度差来估测地圆半径,最早证实了“地圆说”。稍后,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在《浑仪图注》中对“浑天说”作了完整的阐述,也认识到大地是一个球体。但在其天文著作《灵宪》中又说天圆地平。这些都说明当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还是很不明晰的。 从公元 6世纪开始,西方在宗教桎梏之下,人们不但不继续沿着认识物质世界的道路迈步前进,反而倒退了。相反,中国的科学技术这时却在迅速发展。公元8世纪的20年代,唐朝高僧一行派太史监南宫说在河南平原进行了弧度测量,其距离和纬差都是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资料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课文有7个自然段。3、4、5自然段列举了三个例子,内容很具体,层次也很清楚,引人入胜。也正是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体会的段落。从中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
地球一小时图片
篇一: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
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将再次引发全球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自愿参与,届时全球将有4000多座城市参加,我国参与活动的城市将在40个左右。
Word操作题
1,将纸张大小设置为A4,上下页边距均设为3厘米;
2,将标题设为“黑体”,字号设为“三号”,居中对齐;
3,将正文段落设置为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4,在文档末尾插入图片C:\MyExam\pic.jif,设置版式为“紧密型”;
5,在文章末尾插入艺术字“地球一小时”,设置版式为“四周型”;
6,插入页眉和页脚“地球一小时”;
7,插入页码;
8,保存并退出。
篇二: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从托勒密到哥白尼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工 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 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 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 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 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 长达1300余年。
到中世纪末,由于用托勒密地心体系推算出来的行 星位置与实际天象的观测结果不符,人们才开始怀疑地 心说的正确性。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 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 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 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哥白尼的“日心说”模型
按照日心学说,就地球 上的人来看,天上恒星的位 置应随着地球绕太阳运动而 发生变化。1838年,德国天 文学家白塞尔才首次利用三 角方法测出一颗名为天鹅61 的恒星的位置变化,并推算 出它的距离为11.2光年,从 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 地动学说。
托勒密简介:
一、生平简介 托勒密(公元
我爱读书手抄报资料和图片
篇一:爱读书手抄报
我 爱 读 书 手 抄 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
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读书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 爱读书的孩子,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因为各种各样的好书,就像我们每天都需要的 食品一样,所以,我们常把书成为人的精神食粮。
囊萤映雪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
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
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三年二班张天翼
篇二:读书手抄报图片大全-我因读书而快乐
小朋友们,巴罗曾说过: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