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诚

“《中庸》的诚”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庸》的诚”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庸》的诚”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庸》“诚”说解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庸》“诚”说解读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历来受到当政者的极大重视,注释者不绝,官方推荐的作为科举考试法定的注释本,或者众多的民间注释本,对其中的各种观念作出各式各样的解释。本文仅就其中提到的“诚”,考察几个重要的解释者的不同解读。

一、《中庸》之“诚”说

“诚”是《中庸》篇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作者将之作为全文之枢纽,进行了反复的论述。历来对它的诠释莫衷一是。在此,笔者拟对之加以梳理蠡测,以图发覆其内在之意蕴。 《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P36],“诚”是天道之本然属性。它与天俱来,“自成” [P39]无依,超越万有,具有绝对的合理性与至上性,天地万有莫不以之为本。天地万物在产生之时,便具有了这种天然的本性。它作为万物生化的终极依据流行于万物之中,生生不息,从不间断,与万物相伴终身,“不可须臾离也”[P20]。进而言之,天地之间不存在不具有此性的物体,“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P39]说的正是此义。

既然“诚”涵泳万物,贯穿万有之始终,那就是说,万有不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具有同样的质性,都是天道的一种体现。但问题是,万有本性既然是完全一致的,那么为什么又会有

圣人、常人这样的区分呢?《中庸》认为,虽然万物之中都具有

中庸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a

《中庸》教案

第一,二,三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庸》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作家作品常识积累

1、《中庸》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2、

《中庸》拼音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庸》全篇

dìyīzhāng

第一章

tiānmìngzhīwèixìng

lǜxìngzhīwèidào

xiūdàozhīwèijiào

dàoyě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

zhěbùkě

líyě

fēidàoyě

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shìgùjūn

jièshènhū

qísuǒbùdǔ

kǒngjù

qísuǒbùwén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mòjiànhū

yǐn

mòxiǎnhūwēi

gùjūn

zǐshènqídúyě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āi

lèzhīwèi

wèizhīzhōng

ér

jiēzhōngjié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wèizhī

zhōngyě

zhě

tiānxiàzhī

dàběnyě

héyě

zhě

tiān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xiàzhī

dádàoyě

zhìzhōnghé

tiān

dìwèiyān

wànwùyùyān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yòu

dìyīzhāng

shùsuǒchuánzhī

lìyán

shǒumíngdào

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

zhī

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关于中庸的知识

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有道德的君子能够做到中庸,无道德的小人的行为则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是因为他的言行时时刻刻适中。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它们无所忌惮,肆无忌惮。”

【智慧解析】

这一篇告诉我们了“中庸”这个词的由来。它从孔子这位圣人的嘴里说出来,中庸,其实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之亦无不及的平常道理。孔子认为,能否做到中庸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是有道德的人,所以能够随时随地保持“中”的境界,也就是中和平常,

关于中庸的知识

适中,做事情合乎中道,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这是因为君子立身处世,不是图名图利,所以不会患得患失,急躁冒进;亦不会气人有笑人无,而是做事情求同存异,公平客观,所以是中庸的。小人却只想满足一己私欲,图名索利,沽名钓誉,未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做事情不会遵循客观规律,待人接物偏三倚四,怎么可能做到中庸呢?更没有可能得到永久的胜利!

在《论语》这部儒家重要经典中,记录了孔子对待君子与小人不同行为方式对比的看法。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

中庸至和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中庸》全文和译文

《中庸》全文和译文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白话解: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白话解: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

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

(哲学2007级:钟红敏 学号:0722110128)

管理是一个文化现象,管理思想也是随着时代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不同时代的管理文化之间存在着历史继承性,因此,当前管理文化要创新,就应该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当然也包括外国的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有语曰:“实践出真知,历史出理论。”

从一些现存的古籍来看,孔子首先提出了“中庸”一词,“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孔子在德行上的要求,反对行为上走极端。孔子还说:“过犹不及。”主张“中行”。在后世儒家学者中也有许多杰出人物对“中庸|”一词做了精辟的解释。程熙对认为“中庸”的意思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在《中庸章句》的开首将其注之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并引用尧授舜的“允执厥中”和舜授禹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对中庸的精髓含意进行深刻阐发,总结出人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走极端,要避免过与不及的出现,应从两端入手,抓住问题的“终始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再“量度以取中

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庸之道的管理思想

(哲学2007级:钟红敏 学号:0722110128)

管理是一个文化现象,管理思想也是随着时代变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不同时代的管理文化之间存在着历史继承性,因此,当前管理文化要创新,就应该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当然也包括外国的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有语曰:“实践出真知,历史出理论。”

从一些现存的古籍来看,孔子首先提出了“中庸”一词,“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孔子在德行上的要求,反对行为上走极端。孔子还说:“过犹不及。”主张“中行”。在后世儒家学者中也有许多杰出人物对“中庸|”一词做了精辟的解释。程熙对认为“中庸”的意思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在《中庸章句》的开首将其注之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并引用尧授舜的“允执厥中”和舜授禹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对中庸的精髓含意进行深刻阐发,总结出人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走极端,要避免过与不及的出现,应从两端入手,抓住问题的“终始本末、上下精细、无所不尽”,再“量度以取中

《中庸》全文+翻译+注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儒家文化的《中庸》。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

《中庸》原文及译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庸》书名,有三层意思:

1、为一般人说法。中庸既不是上智,也不是下愚,中庸就是一般平常人。

2、中庸就是恰好。中是不偏差,庸是常道,也就是没有太过与不及,一般人就是容易想的多说的多做的少;恰好就是父子夫妇兄弟相处恰好,修道修心恰好,为人处事恰好,全力以赴恰好。

3、以中为用,也就是用中。中是体,庸是用,明体才能达用,也才可以尽心尽性。而中体是天命本性,所以本经由天命之性开始。

第一章:天命

(1)、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上天赋予人的这一点真灵,就是人的自性本性。人依循天理良心(本性)的所思所做所为就叫做道。接受圣人的教化,改毛病去脾气,能调整自己的太过或不及,而回到自性中道,这就是修道。

(2)、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能。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离,就是身外之物了,不是“道”了。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戒惧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有敬畏的存心。没有比隐暗的地方更容易显现是非善恶的;没有比那细微之事物更容易显现曲直对错的。所以修道之人在独处之时也要戒惧谨慎,战胜自己那些容易出轨的心念与行为。

(3)、原

大学中庸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读大学中庸有感

《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两篇,后来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四书,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代表著作。诚然,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认真研读过中国传统著作,既可能是因为没特别兴趣,也可能是觉得没必要。但是当读完《大学》和《中庸》时,方知古人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虽然不尽理解,却也能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大学》的核心是修身,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所谓修身,我认为,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就是充实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进修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眼界。修身的最好境界有三,一是“识事务”;二是“明事理”;三是“兴事业”。“识事务”即识人,进而正确判断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生而为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与外界打交道,如何不卑不亢,与人友善相处,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准确识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事理”就是说要明白自然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要尊重自然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有的时候要顺其自然,不能太强求。“明事理”的前提就是要让自己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所以学习和再教育是必不可缺的。“兴事业”,就是说每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