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酸碱盐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酸碱盐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九年级下册酸碱盐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九年级下册酸碱盐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整理
一、概念:?
1、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 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 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常见物质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
初中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丽燕教育
丽燕教育酸碱盐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
金 属:Fe、Cu、Mg、Al
单 质 稀有气体:He、Ne、Ar 固态非金属:C、S、P 非金属 气态非金属:H2、O2、Cl2、N2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CO2、SO2、SO3
可溶:K2O、Na2O、BaO、CaO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难溶: CuO、Fe2O3、MgO
其它氧化物:H2O、CO、Fe3O4 无氧酸:HCl、H2S 化合物 酸 含氧酸:H2SO4、HNO3、H2CO3、H3PO4 物质
可溶碱:NaOH、KOH、Ba(OH)2、Ca(OH)2
碱
难溶碱:Cu(OH)2、Fe(OH)3、Mg(OH)2 --++
酸碱盐十大知识点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或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酸碱盐十大知识点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或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酸碱盐十大知识点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或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中考化学酸碱盐、金属知识点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复习——酸碱盐专题
基础知识
一、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物质 酸性指示剂 紫色 试液 [来源:Z.xx.k.Com]碱性 中性 无色 试液 蓝色石蕊试纸在 性溶液中显示红色。红色石蕊试纸在 性溶液中显示蓝色。 2.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来 测定,用 表示,当pH=0时溶液呈 性。测定溶液pH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 ,如果测定前用水润湿试纸,溶液的pH变化是 。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 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
注意点 一定是 溶液,碳酸钾和碳酸钠从物质类别上说属于 ,但它们
的溶液呈 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 二、常见酸的性质
(一)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殊性
1、浓盐酸是 的水溶液,为 色,有 气味的液体,易 ,所以如果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形成 ,同时溶液的 减小。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呈 色。
2、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书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书知识点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 彼得一世改革
1、改革时间:18世纪初;
2、向西方学习;
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
1、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酸果
汁
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
九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编
九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编
主编:河南省灵宝市阳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闫向谋
1.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方面,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政治方面,1922年底,成立苏联。
4.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上,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政治上,1936年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5.巴黎和会:1919年1~6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它确立了帝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框架图
8.1金属材料 金 属 材 料 纯金属 性质体现用途,用途决定性质 主要由物质性质决定,还与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用途 是否利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等有关 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 生铁:含碳量2%——4.3% 铁合金 钢:含碳量0.03%——2% 铜合金 青铜,黄铜,白铜 合金种类 ① 熔点高、密度小; ② 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③ 抗腐蚀钛合金 性能好。 熔点:比组成它的任意一种纯金属都低 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大 合金的性质 抗腐蚀性:比纯金属更好 物理性质 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好,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合金
第一节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