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蒋先玲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蒋先玲”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蒋先玲”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蒋先玲”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
1.解释下列概念:格雷欣法则。
答:格雷欣法则,是指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2.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及特点。
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两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1)价值尺度职能。货币的第一个职能是充当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测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工具。人们用货币测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就如同人们用秤来度量重量、用尺子来测量距离一样。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
(2)流通手段职能。又称交易媒介职能,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是指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货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关键概念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需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物物交换:即人们用各自拥有的货物去直接换取所想要的货物。
商品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又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
值来表现。
价值尺度: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存款货币:指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
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
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流动性:指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思考题
1. 货币交换相对于“物物交换“而言,具有哪些优越性?
答:(1)简化交换的方
第10章货币需求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授课题目 授课方式 第十章 货币需求 讲授 课次 课时安排 第10次-第11次 第10教学周-第11教学周,共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熟悉货币需求的概念 2.熟悉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重点掌握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 3.了解各种货币需求理论模型及其特点、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等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 1.重点: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难点: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1.需求 乃是一种既有购买意愿,而同时又有支付能力的经济行为。 2.货币需求 是指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其财富中能够并且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数量。 货币需求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持有货币的意愿 二是持有货币的能力 即货币需求是需求欲望与需求能力的统一 即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量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货币来执行
货币银行学课后题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那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典型的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
(1)金币本位制
①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特征有:
第一,铸造金币,有金币流动,金铸币无限法偿; 第二, 金铸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为金块(条);
第三, 银行券和辅币作为价值符号,能自由兑换金铸币或黄金; 第四,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第五, 建立金准备制度,保证价值符号(表征货币)的可兑换性。
② 金币本位制度的作用。金币本位制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货币制度,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使得金本位货币与其所含的一定量的黄金的价值保持了等值关系,从而起到了对一国的物价水平与国际收支进行自动调节的作用,维持了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金与金币的自由输出和输入,使得金本位货币的对外汇率保持了稳定。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是指在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替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来流通,而银行券又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的一种金本位制。
① 金块本位制的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
答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
律(包括由其决定,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
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
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
联系。
答案:交
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
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
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
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
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
货币发挥
(
)职
能的特
征。
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货币层次:货币分层,也称为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分。
限制铸造:是指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的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
货币银行学a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章学习中,要理解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及对经济的影响;确切掌握货币概念及货币制度;考察货币的形式如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货币是如何加以计量的。在本章中,正确认识货币起源及发展是学习货币理论的起点也是难点。 一、填空
1、主币又称( ),是指( )。 2、通货即( )和( )。
3、货币与收入的区别在于收入是某一单位时间内收益的( ),而货币一词是( 意义上的概念。
4、“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为( )法则。 5、( )在所有的资产中流动性最高。
6、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依赖于( )的高低。 7、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关键取决于它的( )性。 8、交换的发展大体上分二个阶段,即( )和( )。
9、中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实行( ),到( )世纪,银本位制发展到鼎盛。 10、一次大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
货币银行学(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关于考试大纲的说明
一、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二、 期末考试题型有3种,全部为客观题,包括:①单项选择题;②多项选择题;③判断
题;分数分布:单选20题40分,多选10题30分,判断10题30分;
三、 本大纲所列内容为试卷出题范围,不是考试题目,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尽可能全
面地理解课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在考试时根据试卷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 四、期末考试范围:1-10章。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职能
2、货币本位和货币的种类
3、货币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其每一类型的主要内容 4、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和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信用、利息和利率
1、信用的概念和特征 2、信用的主要形式
3、利息的含义
4、利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利率的种类
6、信用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7、票据和其他信用工具
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
1、金融机构的基本构成 2、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章 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 2、股票行市和债券行市 3、有价证券
《货币银行学》
1.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答:(1)平均利润率。理论上贷款利率不应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要保持合理的利差,银行才有利润可赚。
(3)通货膨胀预期。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期间,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而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将下降。
(4)中央银行政策。中央银行运用某些政策工具通过银行影响可供贷款。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将采取措施以鼓励银行增加可供贷款数量时,利率下降。中央银行要限制经济活动时,将采取迫使银行收回贷款的措施,利率上升。
(5)商业周期。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上升而在经济紧缩阶段下降。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市场利息率一般是在借贷资金市场上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协商确定。供大于求,利率低;反之,利率高。 (7)政府预算赤字。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则利率上升。 (8)国际利率水平。通过两条渠道实现:一是国际信贷渠道;二是国际贸易渠道。
2.简要分析收入状况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答:收入状况: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货币需求成正比。
(1)收入的高低制约着货币需求的数量且通常决定着支出的数量。 (2)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需求也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