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
“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中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作者: 张正春 | 2005年08月21日15时41分 |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了创立中国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它既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必然,又会推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革命,这是研究和挖掘中国古代生态学的重大意义。提出中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既是为了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生态学思想,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代生态学中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形成机理,生态系统的能流特征和动态规律,生态系统的普遍模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产生机制,生态工程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要领,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和抗干扰能力的形成机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等。
中国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张正春
按照E.P.Odum的意见,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甚至于“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自然界的构造和功能的科学”。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是一个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稳定的复杂系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complexity)已经引起生态学家的高度重视,所谓“通常是超越了人类大脑所能理解的范围”(蔡晓明,2002),关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理论的研究(Jorgensen,1992)和生物多样性研究(Schulz,1993)代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22 - 图文
第一章
生态恢复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董世魁,2009)。 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和丧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能力下降。 生态恢复的广义概念(选择)
1.修复(Rehabilitation)除去干扰,恢复到原来状态,但不一定是健康状态 2.重建(reconstruction):人工建设改良,恢复部分结构功能
3.再植(Revegetation):通过栽植、播种植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修补(Remedy):修补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良性发展。 5. 改良(Reclamation):改善立地条件,以便使生物更好的生存或生长。 6.更新(Renewal):人工维育或改造,促进生态系统更新和发展
7.更替(replacement):提供相同立地条件或构建类似生态系统,以代替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退化类型(填空)
根据尺度大小,分局部生态系统退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和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分陆地系统退化、水生系统退化、大气系统退化和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退化。 依据成因类型,分为6种类型
1.裸地2.森林采伐迹地3.弃耕地4.沙漠5.废弃地(a、工业废弃地b
恢复生态学复习资料22 - 图文
第一章
生态恢复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机制和管理过程的科学(董世魁,2009)。 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和丧失、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能力下降。 生态恢复的广义概念(选择)
1.修复(Rehabilitation)除去干扰,恢复到原来状态,但不一定是健康状态 2.重建(reconstruction):人工建设改良,恢复部分结构功能
3.再植(Revegetation):通过栽植、播种植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修补(Remedy):修补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良性发展。 5. 改良(Reclamation):改善立地条件,以便使生物更好的生存或生长。 6.更新(Renewal):人工维育或改造,促进生态系统更新和发展
7.更替(replacement):提供相同立地条件或构建类似生态系统,以代替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退化类型(填空)
根据尺度大小,分局部生态系统退化、区域生态系统退化和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分陆地系统退化、水生系统退化、大气系统退化和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退化。 依据成因类型,分为6种类型
1.裸地2.森林采伐迹地3.弃耕地4.沙漠5.废弃地(a、工业废弃地b
恢复生态试题库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8个,每个2分,共16分)
1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其内涵包括帮助恢复和管理原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的过程。 2 生态恢复: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过程。
3 生态系统退化: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自然干扰或人为干扰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或人类生存的变化(量变或质变),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造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5 生态型:种群内分化出来的一些适应特定生境条件的类群成为生态型.
6 种群对策(bionomic strategy):是指物种在生存斗争中为求得生存而对环境条件采取的适应方式。
7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8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10 偶见种(rare species):偶尔在群落中出现的物种,称为偶见种。
14 人为设计理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
(生态学)应用生态学
大学生态学课件
第四篇
应用生态学
主讲:李启森博士 手机:15820585763(655763) QQ:214481038 E-mail: liqisen518@
注意:结课论文考核分两批次安排在第17、18周课堂进行, 题目在本章第60页的第3题和第6题,任选一个;以1-3人组合 为单位,在第17周周一(1月7日晚18:00前,提交结课论文的 电子版word和ppt,同时结课论文的交纸质打印或手写版(周 二上课提交),过时将视为自动放弃结课成绩(占30%)。
大学生态学课件
第5 章§1 环境污染及其监测
应用生态学
§2 生物资源管理§3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大学生态学课件
§1
环境污染及其监测 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
大学生态学课件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 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环 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 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常见的环境污染 有: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酸雨(acid rain)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土壤污染
大学生态学课件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
社会学基本理论
社会学基本理论
一、社会概述
1、含义---唯实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其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实名而非实体。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为,社会的实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经济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
2、特征---社会是有组织、有文化的系统;社会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在任何社会发展时期,社会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大群体;社会有明确的空间界限,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社会具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它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活的机制”。
3、类型---根据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分为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根据人类学划分为原始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社会存在方式划分为狩猎和采集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从社会整体结构划分为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 4、德国经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划分为公社社会与社会。公社社会指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个人的亲友关系上的社会。社会是指绝大多数社会关系是建立在正式的、契约化的、非人格化的、专门化的基础之上的。
5、孔德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与实
生态学题库
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 ) 答:√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是可以循环往复多次使用的。 ( ) 答:×,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仅能循环使用一次。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 ) 答:×, 当2种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时,竞争是可以避免的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 ) 答:×, 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会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特征。
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 ) 答:√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 )答:×, 还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大小等到因素 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 )答:×, 主要看在群落中的作用的大小。 在光、水、温度和地形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 )
答:×, 地形因子是间接因子,通过影响光、水等的分配而影响生物的生长。 在植物种类多、植被覆盖度大的地段动物种类也相对较多。( )答:√
水华和赤潮是水体缺磷引起的富营养化现象。( )
答:×,水华和赤潮是水体氮、磷过多引起的富营养化现象。
通过接触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引起人体累积中毒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现象。( ) 答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生态因子: 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称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
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变量)
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
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各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生态幅 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范围(生命系统在某一生态因子维度上分部的最低
点和最高点间的跨度)
生态位 由各生态幅构成的某生物生存的生态定位or一个生命系统在某一个因子梯度上
的生态幅,即系统在空间、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资源谱中的位置or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空、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胁迫和适应 胁迫: 生命系统在耐受区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是一种偏离生命系统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
条件。会造成生命系统的结构损伤。胁迫超限时会造成不可逆损伤。 (1).胁迫的生态效应
预警阶段、抗性阶段、补偿阶段、耗尽阶段 (2).自然环境中的胁迫
高温、低温、冰冻、强光、UVB辐射、干旱、盐碱 (3).胁迫适应
驯化(短期适应,长期驯化)、补偿效应、休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生态因子: 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称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
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变量)
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
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各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生态幅 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范围(生命系统在某一生态因子维度上分部的最低
点和最高点间的跨度)
生态位 由各生态幅构成的某生物生存的生态定位or一个生命系统在某一个因子梯度上
的生态幅,即系统在空间、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资源谱中的位置or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空、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胁迫和适应 胁迫: 生命系统在耐受区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是一种偏离生命系统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
条件。会造成生命系统的结构损伤。胁迫超限时会造成不可逆损伤。 (1).胁迫的生态效应
预警阶段、抗性阶段、补偿阶段、耗尽阶段 (2).自然环境中的胁迫
高温、低温、冰冻、强光、UVB辐射、干旱、盐碱 (3).胁迫适应
驯化(短期适应,长期驯化)、补偿效应、休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摘要: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态。
关键词:生态危机 生态建设 生态文明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部分。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