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双曲线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双曲线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双曲线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高考数学专题: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张昕
陕西省潼关县潼关高级中学 714399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考生对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要分析轨迹的动点和已知条件的内在联系,选择最便于反映这种联系的形式建立等式.其常见方法如下: (1) 直接法:直接法就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
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就称为直接法,直接法求轨迹经常要联系平面图形的性质.
(2) 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
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以设出其标准方程,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定义法,利用定义法求方程要善于抓住曲线的定义特征.
(3) 代入法: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
方程.这就叫代入法.
(4) 参数法:若动点的坐标(x,y)中的x,y分别随另一变量的
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来求轨迹方程.
(5) 几何法:根据曲线的某种几何性质和特征,通过推理列
2.1.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常用方法
2.1.2求曲线的方程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上一节,我们已经建立了曲线的方程.方程 的曲线的概念.利用这两个重要概念,就可以借 助于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满足 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用曲线上点的坐 标(x,y)所满足的方程f(x,y)=0表示曲线,通 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 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坐标法。
上一节,我们已经建立了曲线的方程.方程 的曲线的概念.利用这两个重要概念,就可以借 助于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看成满足 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用曲线上点的坐 标(x,y)所满足的方程f(x,y)=0表示曲线,通 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 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坐标法。
点M
按某中规律运动几何意义
曲线C
坐标(x, y )
x, y的制约条件
“数形结合” 数学思想的 基础
代数意义
方程f ( x, y) 0
数学中,用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的知识形 成的学科叫做解析几何。解析几何主要研究的 问题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 (2)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例1.设A、B两点的坐标是(-1,-1),(3,7), 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例1.设A、B两点的坐标是(-1,-1
关于求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
关于求圆锥曲线方程的方法 重难点归纳
一般求已知曲线类型的曲线方程问题,可采用“先定形,后定式,再定量”的步骤
定形——指的是二次曲线的焦点位置与对称轴的位置
定式——根据“形”设方程的形式,注意曲线系方程的应用,如当椭圆的焦点不确定在哪个坐标轴上时,可设方程为mx2+ny2=1(m>0,n>0)
定量——由题设中的条件找到“式”中特定系数的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得到量的大小
C'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18 m C 例1某电厂冷却塔的外形是如图所示的双曲线的一部
20 m 分,绕其中轴(即双曲线的虚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其中A、A' 14 m A A′是双曲线的顶点,C、C′是冷却塔上口直径的两个端
点,B、B′是下底直径的两个端点,已知AA′=14 m,CC′=18 m,BB′=22 m,塔高20 m 建立坐标系并写出22 m B B' 该双曲线方程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建立曲线方程和解方程组的基础知识,考查应用所学积分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 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点在曲线上,点的坐标适合方程;积分法求体积
错解分析 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技巧与方法
求不定方程整数解的常用方法
求不定方程整数解的常用方法
摘要:不定方程,是指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的个数,且未知数受到某些限制的方程或方程组.因此,要求一个不定方程的全部的解,是相当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或不现实的.本文利用变量替换、未知数之间的关系、韦达定理、整除性、求根公式、判别式、因式分解等有关理论,求得一类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给出了常用的不定方程的解法,分别为分离整数法、辗转相除法、不等式估值法、逐渐减小系数法、分离常数项的方法、奇偶性分析法、换元法、构造法、配方法、韦达定理、整除性分析法、利用求根公式、判别式、因式分解法等等.
关键字:不定方程;整数解;整除性
1引言
不定方程是数论的一个分支,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与其他数学领域有密切联系,是数论中的重要的、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我国对不定方程的研究以延续了数千年,“百钱百鸡问题”等一直流传至今,“物不知其数”的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学习不定方程,不仅可以拓宽数学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的解题技能.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迅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因此对于初等数论的一般方法、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做题讲究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
2010届高考数学复习 强化双基系列课件
《圆锥曲线 -轨迹方程》
基本知识概要:一、求轨迹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 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易于表述成含x,y的 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 证明五个步骤,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 “挖”与“补”。 2.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 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 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 轨迹方程。
3.代入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 成轨迹的动点P(x,y)却随另一动点Q(x’,y’)的运动而 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 则可先将x’,y’表示为x,y的式子,再代入Q的轨迹方 程,然而整理得P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4.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 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 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 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5.交轨法: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 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法,也 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
求轨迹方程的十种技法
篇一: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轨迹方程的探求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学生解这类问题时,不善于揭示问题的内部规律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动辄就是罗列一大堆的坐标关系,进行无目的大运动量运算,致使不少学生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和归纳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有帮助。本文通过典型例子阐述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 1.直接法
根据已知条件及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等,直接列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例1.已知线段AB?6,直线AM,BM相交于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4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9
解: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B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则A(?3,0),B(3,0),设点M的坐标为(x,y),则直线AM的斜率kAM?
yy(x??3),直线BM的斜率kAM?(x?3) 由已知有x?3x?3
yy4
??(x??3) x?3x?39
x2y2
化简,整理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1(x??3)
94
练习:1.平面内动点P到点F(10,0)的距离与到直线x?4的距离之比为2,
求轨迹方程的十种技法
篇一: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轨迹方程的探求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学生解这类问题时,不善于揭示问题的内部规律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动辄就是罗列一大堆的坐标关系,进行无目的大运动量运算,致使不少学生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和归纳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有帮助。本文通过典型例子阐述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 1.直接法
根据已知条件及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等,直接列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例1.已知线段AB?6,直线AM,BM相交于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4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9
解: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B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则A(?3,0),B(3,0),设点M的坐标为(x,y),则直线AM的斜率kAM?
yy(x??3),直线BM的斜率kAM?(x?3) 由已知有x?3x?3
yy4
??(x??3) x?3x?39
x2y2
化简,整理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1(x??3)
94
练习:1.平面内动点P到点F(10,0)的距离与到直线x?4的距离之比为2,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鞠躬)
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它们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及依据、说学法及依据、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北师大版高中选修2-1第三章第三节的第一小节。 双曲线是属于圆锥曲线的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有许多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 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双曲线的定义,能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二、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鞠躬)
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它们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及依据、说学法及依据、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是北师大版高中选修2-1第三章第三节的第一小节。 双曲线是属于圆锥曲线的一个重要的几何模型,有许多性质,这些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 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双曲线的定义,能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二、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椭圆与双曲线的经典结论+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椭圆与双曲线的经典结论+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1+r2=2a。第二定义中,r1=ed1 r2=ed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1?r2?2a,当r1>r2时,注意r2的最小值为c-a:第二定义中,r1=ed1,r2=ed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1,y1),B(x2,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