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表格
“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表格”相关的资料有哪些?“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表格”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表格”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药功效分类歌诀
中药功效分类歌诀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 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 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 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 芦根竹叶淡竹叶,青葙栀子决明子 鸭趾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黄芩黄柏与黄连 龙胆草根加苦参,秦皮橘皮和白鲜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蒲公英,贯众连翘配地丁 板蓝青叶金银花,野菊青黛土茯苓 拳参穿心半枝莲,马勃熊胆黄鱼腥
射干败酱鸦胆子,蚤休漏芦白头翁 白花蛇舌马齿苋,绿豆荞麦四季青 地锦豆根山慈姑,还有白蔹和红藤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紫草丹皮黄赤芍 玄参生地兼养阴,血营实热诸证消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皆性寒,青蒿白蔹有建树 骨皮退蒸别具功,还有银柴胡黄连
泻下药
泻下药物三下分,峻下攻下和濡润 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和千金 硝黄芦荟番泻叶,火麻仁和郁李仁
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除风除湿散寒凝,海风藤茎雷公藤, 独活川乌威灵仙,乌稍蕲蛇寻骨风, 木瓜老鹳伸筋草,蚕沙松节路路通。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 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
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除湿强筋骨,寄生狗脊功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中药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1,麻黄与桂枝
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
共同点:质轻,性升浮。解表力弱,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
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证。菊花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
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
中药功效分类歌诀
中药功效分类歌诀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 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 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 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 芦根竹叶淡竹叶,青葙栀子决明子 鸭趾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苦寒,黄芩黄柏与黄连 龙胆草根加苦参,秦皮橘皮和白鲜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蒲公英,贯众连翘配地丁 板蓝青叶金银花,野菊青黛土茯苓 拳参穿心半枝莲,马勃熊胆黄鱼腥
射干败酱鸦胆子,蚤休漏芦白头翁 白花蛇舌马齿苋,绿豆荞麦四季青 地锦豆根山慈姑,还有白蔹和红藤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紫草丹皮黄赤芍 玄参生地兼养阴,血营实热诸证消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皆性寒,青蒿白蔹有建树 骨皮退蒸别具功,还有银柴胡黄连
泻下药
泻下药物三下分,峻下攻下和濡润 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巴豆和千金 硝黄芦荟番泻叶,火麻仁和郁李仁
祛风湿药
祛风湿散寒药
除风除湿散寒凝,海风藤茎雷公藤, 独活川乌威灵仙,乌稍蕲蛇寻骨风, 木瓜老鹳伸筋草,蚕沙松节路路通。
祛风湿清热药
祛风除湿消热肿,秦艽海桐臭梧桐, 桑枝防己豨莶草,丝瓜络石穿山龙。
祛风湿强筋骨药
祛风除湿强筋骨,寄生狗脊功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1、补气药 【黄芪】
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
固气益表:用于虚汗证。《牡蛎》《神农普惠方》 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等。《神农普惠方汤》 【白术】
补脾益气: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
燥湿利水:用于水肿和痰饮。《五苓》《苓桂术甘汤》《汤》《实脾》 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神农普惠方》 【山药】
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参苓白术》
养肺固肾:用于肺虚喘咳、虚痨痰嗽等。《神农普惠方说,》 【甘草】
益气补中: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炙甘草汤》
清热解毒:用于痈组疮疡、咽喉肿痛等。《神农普惠方》《桔梗汤》 祛痰止咳:用于气喘咳嗽。《神农普惠方说》《苓甘五味姜辛汤》 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芍药甘草汤》 缓和药性:用于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或作为药引使用。 【党参】
补气益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
中药药性归类总汇 - 图文
1
安神药归纳简表
药名 朱砂 磁石 性味 归经 甘、微心 寒 咸、寒 肝、心、肾 甘、平 心、肝、膀胱 琥珀 龙骨 甘、涩,心、肝、平 肾 甘、酸,心、肝、平 胆 甘、平 心、肾、大肠 辛、苦,心、肺 微温 甘、平 心、肝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夜交藤
功 用 与 主 治 用量 1、 镇心安神 治心火盛的心烦失眠、心悸怔忡、癫痫 0.3~1克 2、 解毒医疮 治疮疡肿痛、咽喉肿痛 1、潜阳安神 治阴虚阳亢的烦躁不宁、心悸、失眠及癫痫等 10~30克 2、补肾明目 治肝肾阴虚的耳聋、耳鸣、目昏 3、纳气平喘 治肾虚摄纳无权的气逆作喘 1、镇静安神 治心悸、失眼、多梦、健忘 1.5~3克 2、活血化瘀 治血瘀气滞所致的月经不通、腹中包块疼痛 3、利尿通淋 治小便不利、尿痛、血淋、沙淋 1、镇静安神 治神志失常、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15~30克 2、平肝潜阳 治阴虚阳亢的头晕目眩、烦躁惊狂 3、收敛固涩 治遗精遗尿、自汗盗汗、崩漏带下 1、养心安神 治血虚失眠、惊悸怔忡、头昏眼花 10~15克 2、益阴敛汗 治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1、养心安神 治心阴不足,虚
常见中药的功效大全9
常见中药的功效大全
一、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
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散寒通滞
桂枝: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紫苏: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顺气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鱼蟹毒 健胃消食 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荆芥:祛风解表 透疹止痒 消疮 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炒用止泻
羌活: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白芷:祛风解表 通窍止痛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细辛:祛风解表 通窍止痛 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苍耳子:祛风解表 宣通鼻窍 除湿止痛
辛夷:发汗解表 宣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
薄荷: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 解毒消肿 润肠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透疹止痒 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 润肺止咳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凉血止血 滋养肺阴 菊花: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
柴胡: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清胆退热截虐
升麻:解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 寒水石:清热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里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里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蜈蚣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肝经。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利用死之癌细胞易被低浓度的伊红着色的特点,体外实验证明,蜈蚣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红染率为阳性,蜈蚣水蛭对小白鼠肝癌癯体的抑制率为26%,属于微效,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但长期应用对肝脏有损伤。化癌丹(内含昆布、海藻、龙胆草、全蝎、蜈蚣、醋炒大米)等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用灌肠法将药物混入饲料喂食的方法所得效果为好。
2.止痉作用。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克,连服1、3、9天之后,对卡地阿佐、士的宁、纯烟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在同剂量时蜈蚣抗上述3药的惊厥效价比全蝎高,而对
1 / 4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盐酸古柯碱性惊厥则无效。
3.抗真菌作用,蜈蚣水侵剂(1:4),在试管内对黄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殷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功效】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经活络。
【功效作用】
1.熄风止痉:用于中风中经络,肢体活动不灵、语言障碍,中风中脏腑,人事不知
中药学表格
中医学中药部分重点
-1-
第一章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 发汗解表,宣肺平 1、用于风寒表实证 2.用于咳喘实证 3.用于风水水肿 肺膀胱 喘 利水消肿 桂枝 辛、甘,温 发汗解肌,温经通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 肺心膀胱 脉 冷痛,痛经,经闭等证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 通阳化气 心动悸,脉结代。 荆芥 辛,微温 祛风解表,透疹止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 3、 肺肝 痒止血 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 辛甘微温, 膀胱 祛风解表,胜湿止 1、用于外感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证 3、用于破伤风 肝脾 痛止痉 羌活 辛苦温, 膀胱肾 发散风寒,胜湿止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风寒湿痹证 痛 细辛 辛温;有小毒, 祛风解表,散寒止 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 2、用于头痛,痹痛, 肺肾心 痛 牙痛等痛证 3、用于寒饮咳喘 温肺化饮,通窍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薄荷 辛,凉; 发 散 风 热 , 清 利 咽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
10味中药茶饮巧治失眠
10味中药茶饮巧治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睡时多梦,或彻夜不寐的一种病症,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心烦懊恼等症,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历代医家常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病因病机多为脏腑失和、气血失调所致。
在合理辨证用药,配合适当心理调节或心理暗示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就能够缓解失眠带给患者的困扰或彻底治愈。但是,患者如能依据自己的病情,选用一些正确的单味中药来配合治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现在,为您讲述十种单味就可以治疗失眠的中药及其用法:
1,酸枣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适合有烦躁不安、惊悸怔忡、烦渴、盗汗等心肝阴血不足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用法:取酸枣仁15~ 30克,捣碎,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2,柏子仁:性平、味甘,可入心经、肾经、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合有头昏目眩、面色少华、唇甲色淡、惊悸、盗汗、便秘等血不养心症状的失眠患者服用。 用法:取柏子仁5克,用水煎后服用,可在晚上临睡前一次服完。
3,远志:性微温、味辛苦,可入肺经、心经、具有宁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
3.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