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
“凝血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凝血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凝血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凝血酶原与凝血酶的区别?
凝血酶原与凝血酶的区别?
血液凝固是非常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目前认为凝血过程至少包括三个基本的生化反应: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物在钙离子的参与下使凝血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③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如细丝,纵横交错,网罗大量血细胞而形成胶冻状的血块。血凝后1~2小时,血块紧缩变硬,同时有液体分离出来,这便是血清。血清与血浆虽同为血液的液体成分,但血清没有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他蛋白质,却含有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某些物质。 凝血酶原不具有生物学活性。凝血酶是凝血瀑布中心反应的产物,在凝血酶原酶催化下,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一旦生成后其作用广泛
不激活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Ⅻ、 XIII
凝血因子,一组参与凝血过程的血浆因子,多为蛋白质,人有13种,用罗马数字Ⅰ~ⅩⅢ编号,这些因子形成酶促级联反应,即前一个因子激活下一个因子,以此类推,最终导致凝血,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Ⅻi等,因子XIII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
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eegeri蛇毒凝血酶样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本文报道从竹叶青蛇毒中纯化的两个凝血酶样酶(组分Ⅰ和组分Ⅱ)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体外都能使人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都能水解凝血酶专一性底物。纤维蛋白平板法证明组分Ⅰ具有激法纤溶作用;组分Ⅱ同时具有激活纤溶和直接纤溶作用;组
本文报道从竹叶青蛇毒中纯化的两个凝血酶样酶(组分Ⅰ和组分Ⅱ)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体外都能使人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都能水解凝血酶专一性底物。纤维蛋白平板法证明组分Ⅰ具有激法纤溶作用;组分Ⅱ同时具有激活纤溶和直接纤溶作用;组
本文报道从竹叶青蛇毒中纯化的两个凝血酶样酶(组分Ⅰ和组分Ⅱ)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体外都能使人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都能水解凝血酶专一性底物。纤维蛋白平板法证明组分Ⅰ具有激法纤溶作用;组分Ⅱ同时具有激活纤溶和直接纤溶作用;组
本文报道从竹叶青蛇毒中纯化的两个凝血酶样酶(组分Ⅰ和组分Ⅱ)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体外都能使人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都能水解凝血酶专一性底物。纤维蛋白平板法证明组分Ⅰ具有激法纤溶作用;组分Ⅱ同时具有激活纤溶和直接纤溶作用;组
本文报道从竹叶青蛇毒中纯化的两个凝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临床应用
维普资讯
河南医药信息
第 l卷 0
第 9期(0年 5月) 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临床应用韩玉芳董予新庞新侠新乡 430 ) 50 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凝血酶原时间 (T及活动度测定是非常重要的检验 P)
脉血,注入有盖塑料试管。
项目,临床上常用检查肝脏疾病患者。DC患者心脏瓣膜 I置换手术前后及终身控测也是临床用药的参考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有利于实验室之间比较、流。目前,交临床常用的凝血酶原测定方法为一步法。该法具有使用简便、 试剂易购、果准确、于观察、结易误差较少等优点,现就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须在 3 .—3 .℃温度下进行操作 . 65 75另外 0 ll的血 I l l浆必须置 3℃水溶 1 2d。 7 rn i
3临床应用3 1黄疸病人的鉴别诊断 .欲区别黄疽是肝细胞破坏或
胆管阻塞所致,可先测定 P r一次,再静脉或肌肉注射维生素 K 2 ),丛h (~4嘲于后再测 P . r如较注射前明显缩短 .表示肝细胞无甚损坏 .主要是由于维生素 K缺乏所致。反在进行 P测定时. r血
1试剂材料11 19 ao L枸椽酸钠杭凝剂 . 0Jnl r/
之,r无甚改变 . P则表示肝细胞已有损伤。如活动度仅在正常值的 1%~1%,经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王娟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9期
【摘 要】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81.2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X2=6.621,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有非常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52-01 肝硬化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之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产物、抗凝血酶III及D―二聚体的临床研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产物、抗凝血酶III及D―二聚体
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检测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III(AT-III)以及D-二聚体(D-D)的水平,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30例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以及30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抗凝血酶-III以及D-二聚体水平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在各项相关指标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抗凝血酶-III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有效判断慢性肝病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抗凝血酶-III;D-二聚体
机体的正常代谢主要依靠肝脏完成,人体内多数的纤溶和抗纤溶因子以及凝血和抗凝血因子均由肝脏产生。慢性肝病发生时,肝脏的代谢功能紊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纤溶系统以及凝血系统障碍[1]。本文为了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抗凝血酶-III以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现从我院随机选取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正常体检人员各3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加以对比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30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30例在
凝血及抗凝血机制
凝血及抗凝血机制
一. 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止血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血管痉挛到血小板血栓形成,
成为血小板凝块,最后促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机体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另外还有
纤溶系统
,三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
活性。
生理止血过程
? 小血管于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封闭;主
要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血管反应,但持续时间很短。
生理止血过程
? 血管内膜损伤,内膜下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
的凝血系统;由于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缓,有利于激活的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起到初级止血作用,一期止血缺陷常用的筛检实验室BT和PLT
生理止血过程
? 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即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
维蛋白分子多聚体,并形成了由血纤维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 同时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纤维蛋白网内,血小板微丝(肌
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缩使血凝块收缩,血栓变得更坚实,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这是二级止血作
凝血
1. 筛选实验:
(1)血小板计数(PLT)及功能检测
PLT<50*10^9/L,或进行性下降,血小板功能进一步减低。
(2)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75%患者FIB<1.5g/L,45%患者FIB<1.0g/L,或进行性下
1. 筛选实验:
(1)血小板计数(PLT)及功能检测
PLT<50*10^9/L,或进行性下降,血小板功能进一步减低。
(2)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75%患者FIB<1.5g/L,45%患者FIB<1.0g/L,或进行性下降。
(3)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 PT>25秒或动态变化,延长率为95-100%;APTT缩短或延长 10秒以上,延长率为86-95%。
2. 分类实验:
(1)凝血因子的活性和抗原检查
肝病并发DIC时,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由于合成减少和(或)消耗增多而进一步减低。FVII:C、 FV:C、 FVIII:C常低于30%,此时,FVIII:C降低,VWF:AG明显增高,故VWF:AG /FVIII:C比值更加增高,这是诊断肝病DIC的重要指标之一。
(2)纤溶活性检查
I. 纤溶酶原(PLG)检查
凝血功能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参考范围:
以血浆凝固时间计:1 3~1 5秒
以凝固时间比值(PR)计:0.9 0~1.1 0
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计:0.9 8~1.1 8(Quick一期法) 临床评价: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一种筛选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 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Ⅶ、x的缺陷或相应抑制物的存在。也用于监测口服抗凝治疗时引起的凝血酶原和因子Ⅶ、x水平的下降。PT试验实质上是对检测样本(血浆)中存在凝血激酶时的再钙化反应,这种过程包括了因子Ⅶa、组织因子、磷脂、钙离子对凝血酶原的活化,凝血酶裂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单体的聚集交联。但对其他凝血因子是不敏感的;对上述因子的缺乏或相应抑制物存在必须借助其他特殊试验方能区别。
2.PT试验所选用的方法很多,目前Quick一期法最常用,PT试验的结果可用三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
(1)凝固时间表示主要用于一般凝血因子缺陷的筛选,以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PT延长;
(2)由于正常对照血浆的重要性,为了比较各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可选用受检者PT值与正常人平均PT值之比(PR)作为表
凝血
1. 筛选实验:
(1)血小板计数(PLT)及功能检测
PLT<50*10^9/L,或进行性下降,血小板功能进一步减低。
(2)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75%患者FIB<1.5g/L,45%患者FIB<1.0g/L,或进行性下
1. 筛选实验:
(1)血小板计数(PLT)及功能检测
PLT<50*10^9/L,或进行性下降,血小板功能进一步减低。
(2)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75%患者FIB<1.5g/L,45%患者FIB<1.0g/L,或进行性下降。
(3)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 PT>25秒或动态变化,延长率为95-100%;APTT缩短或延长 10秒以上,延长率为86-95%。
2. 分类实验:
(1)凝血因子的活性和抗原检查
肝病并发DIC时,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由于合成减少和(或)消耗增多而进一步减低。FVII:C、 FV:C、 FVIII:C常低于30%,此时,FVIII:C降低,VWF:AG明显增高,故VWF:AG /FVIII:C比值更加增高,这是诊断肝病DIC的重要指标之一。
(2)纤溶活性检查
I. 纤溶酶原(PLG)检查
凝血
1. 筛选实验:
(1)血小板计数(PLT)及功能检测
PLT<50*10^9/L,或进行性下降,血小板功能进一步减低。
(2)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75%患者FIB<1.5g/L,45%患者FIB<1.0g/L,或进行性下
1. 筛选实验:
(1)血小板计数(PLT)及功能检测
PLT<50*10^9/L,或进行性下降,血小板功能进一步减低。
(2)纤维蛋白原(FIB)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75%患者FIB<1.5g/L,45%患者FIB<1.0g/L,或进行性下降。
(3)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
肝病并发DIC时 PT>25秒或动态变化,延长率为95-100%;APTT缩短或延长 10秒以上,延长率为86-95%。
2. 分类实验:
(1)凝血因子的活性和抗原检查
肝病并发DIC时,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由于合成减少和(或)消耗增多而进一步减低。FVII:C、 FV:C、 FVIII:C常低于30%,此时,FVIII:C降低,VWF:AG明显增高,故VWF:AG /FVIII:C比值更加增高,这是诊断肝病DIC的重要指标之一。
(2)纤溶活性检查
I. 纤溶酶原(PLG)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