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达能并购案例分析
“娃哈哈达能并购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娃哈哈达能并购案例分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娃哈哈达能并购案例分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商业伦理案例-娃哈哈达能之争
娃哈哈达能之争
《企业伦理精品案例》周祖城
一、杭州娃哈哈集团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创始人是宗庆后。1990年成立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开发生产以中医食疗“药食同源”理论为指导思想、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的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家喻户晓。1991年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娃哈哈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在全国27个省市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工2万余名,总资产达178亿元。
娃哈哈集团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休闲食品等八大类近100个品种的产品。 二、 法国达能集团
达能集团创建于1966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在全球拥有近9万员工,是世界最大的鲜乳制品生产商、饼干生产商,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位列世界500强。
达能集团的业务遍布五大洲、产品行销100多个国家,产品主要分为四大领域:鲜乳制品、瓶装水、婴儿食品、健康营养品。
20世纪80年代末,达能集团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国投
娃哈哈与达能并购风波
十年恩怨谁之过?
——对娃哈哈与达能并购风波的伦理思考
近来,“娃哈哈”与“达能”这两个词在媒体上频频出现,称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 4月3日 有媒体报道称娃哈哈老总宗庆后披露,与达能签署的相关合同存在“圈套”,
达能欲强行用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娃哈哈价值56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 ? 4月4日 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向宗庆后发来声援信,对其保护民族品牌、反对
外资垄断表示极大的声援和赞成。
? 4月5日 达能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合同的签订和修订都是公平的,并不存在恶意,
否认恶意收购娃哈哈。
? 4月8日 宗庆后披露达能欲强行并购细节,并对商标使用合同等提出问题。 ? 4月9日 达能发布回应声明。
? 4月10日 娃哈哈员工代表、经销商发声明抵制达能并购。 ? 4月11日 达能发最后通牒,限宗庆后30天履约。
可以看到,伴随着“娃哈哈”与“达能”的是一系列非常醒目的关键词:商标、股权、垄断、民族品牌、阴阳合同、强行收购、合约精神??而围绕在这些词语周围的,是没完没了的争论。
那么达能究竟为何且凭什么“强行收购”?宗庆后面对达能的“攻势”,除了担忧还打出了哪些牌?这场引发无数口水战的并购风波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笔者就把整个事件的来龙
娃哈哈与达能并购风波
十年恩怨谁之过?
——对娃哈哈与达能并购风波的伦理思考
近来,“娃哈哈”与“达能”这两个词在媒体上频频出现,称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 4月3日 有媒体报道称娃哈哈老总宗庆后披露,与达能签署的相关合同存在“圈套”,
达能欲强行用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娃哈哈价值56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 ? 4月4日 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叶红汉向宗庆后发来声援信,对其保护民族品牌、反对
外资垄断表示极大的声援和赞成。
? 4月5日 达能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合同的签订和修订都是公平的,并不存在恶意,
否认恶意收购娃哈哈。
? 4月8日 宗庆后披露达能欲强行并购细节,并对商标使用合同等提出问题。 ? 4月9日 达能发布回应声明。
? 4月10日 娃哈哈员工代表、经销商发声明抵制达能并购。 ? 4月11日 达能发最后通牒,限宗庆后30天履约。
可以看到,伴随着“娃哈哈”与“达能”的是一系列非常醒目的关键词:商标、股权、垄断、民族品牌、阴阳合同、强行收购、合约精神??而围绕在这些词语周围的,是没完没了的争论。
那么达能究竟为何且凭什么“强行收购”?宗庆后面对达能的“攻势”,除了担忧还打出了哪些牌?这场引发无数口水战的并购风波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笔者就把整个事件的来龙
思科并购案例分析
思科并购案例
思科公司并购案分析
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Inc.),是互联网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者,其设备和软件产品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系统。
1984年斯坦福大学一对教师夫妇桑迪·勒纳和莱恩·博萨科因发明路由器而创办了思科公司,1986年公司做出第一个产品,有4名员工,全年产量146台,营业收入150万美元,获利润8万美元。2000年3月27日,思科股票的市值达到5550亿美元,比微软多10亿而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短短的16年,思科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夫妻店竟然一度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公司,产品由路由器成长为25大类网络通信设备,销售额从2亿增长到200多亿美元,员工则增加至3万人。这的确是奇迹,可它又是现实。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企业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在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编制的2006年《中国100最佳雇主排行榜》名列第五十六。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
如今思科系统公司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网络互联解决方案的领先厂商,其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公司、大学、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前言..................................................................(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4)
2.并购案例的介绍...................................................(4)
2.1
并购案例
并购案例
并购案例
思科购并概念
2000年3月24日,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传来一则最新消息:当天收盘时,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股票市值一举超过微软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公司。此消息一发布,即引起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称之为几乎是一夜之间抢了比尔·盖茨微软公司的“头把交椅”。
这些年来,微软公司大名鼎鼎,世人皆知。相比而言,思科公司名气要小得多。思科公司成立于1984年底,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主要生产网络联结用的相关设备和软件,去年思科公司的销售额达174亿美元,目前全球因特网骨干网络中80%以上的交换器和路由器是思科的产品。思科何以取得如此辉煌,其中原因有很多,但其与众不同的购并策略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购并Cerent公司
1999年思科系统公司收购了一家生产光纤设备的公司Cerent,收购价格是63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思科公司最大的一起购并行动,而谈判只花了三天零两个半小时,而且思科很快就把被收购的公司同化到自己公司中来。
仲夏时节,思科公司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就已准备好行动。他知道Cerent公司可能是一个合适的伙伴。它有一个100人的庞大销售队伍,与思科非常活跃的销售班子差不多,而它在加州的办事处十分拥挤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人达62亿元,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6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1个,员工13000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17亿的
世界银行并购案例分析
主要参考其他文献。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并购案例
2000年12月31日,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曼哈顿公司兼并第五大银行摩根公司一案终于尘埃落定。由于两家金融机构的显赫地位和交易金额的巨大,使得它被视做银行业并购的又一典范案例,并使得诸如银行“大就是美”、“强强合并”以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互补等命题似乎更无懈可击。然而,本文对这一案例的细节研究表明,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一、举世瞩目的银行兼并
2000年9月13日,大通曼哈顿公司正式宣布与摩根公司达成了兼并协议。双方交易的条件是,大通将按照9月12日的收盘价,以
3.7股去交换摩根的1股,交易价值高达360亿美元。12月11日,美联储理事会以全票通过批准了这项兼并计划,并发表声明:“美联储认为,在竞争及资源集中方面,该项兼并对大通和J.P.摩根直接竞争的银行业市场或其他相关的银行业市场而言,都不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12月22日,双方股东大会顺利通过了兼并计划。12月31日,兼并正式完成。新组成的公司取名为J.P.摩根大通公司,新公司的股票已于2001年1月2日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交易。
二、兼并背后的故事
(一)赢家和输家
从交易结果来看,这项交易导致摩根推动了独立性。在新董事会13个席位中,摩根只占了
跨国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11701 1107544024
摘要
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讨论了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成功的关键因素,以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说明业务整合与企业文化整合分阶段匹配,相互促进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不同业务整合阶段应配以不同的文化整合手段。
关键词:中国企业 跨国并购 业务整合 文化整合
一、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04年12月8日, 联想公布了与IBM公司关于并购的最终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 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 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2005 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介此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并购IBM PC后,联想的首要任务就是扭转IBM全球PC业务的颓势。IBM在1992年推出ThinkPad这是业界首款笔记本,而在2003年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建立ThinkCentre台式机电脑生产线,可随后其台式电脑一直
娃哈哈事件看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从“娃哈哈达能事件”引起对公司治理思考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近期出现达能强购哇哈哈事件,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引发娃哈哈集团员工的强烈反对,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事件的背景和起因:
事件发生在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后续发展至39家合资公司。浙江行首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亚洲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尽管达能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但整个娃哈哈集团经营、生产的决定权都集中在宗庆后手里。
在与达能合作近10年的时间里,宗庆后凭借自身在娃哈哈多年累计的威望、强硬的工作作风,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娃哈哈的控制权。达能曾派驻研发经理和市
场总监,但都被宗庆后赶走。
据悉,在与达能合作之初,宗庆后与达能的“约法四章”就是宗庆后强硬作风的最好体现:
第一,品牌不变; 第二,董事长的位置不变; 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