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与晨昏线教案
“昼夜交替与晨昏线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昼夜交替与晨昏线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昼夜交替与晨昏线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晨昏线专题(教案)
县际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陈振强 ●教学班级:高三九班
●教学时间:2010年3月1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教学题目:晨昏线专题 ●教学地点:科技楼3楼多媒体教室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晨昏线特点。
2.明确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
3.培养学生会用晨昏线原理来解答地球运动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晨昏线与其他点、线、面的关系 2.晨昏线原理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思路:大家都知道,有关晨昏线的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焦点和热点,2007年全国Ⅰ卷第6、7、8题,全国Ⅱ卷第10、11题,2008年全国Ⅰ卷第8、9、10、11题,全国Ⅱ卷第6、7、8题,2009年福建卷第10、11、12都是有关晨昏线方面的问题,所占的分值达到8-16分之多,这部分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本节课我主要从晨昏线的特点、判读的基
晨昏线的判读与练习
误点1.晨线与昏线在地方时上的差异 图像判读错误
【样题1】 (2008学年江西临川高考(Q吧)模拟)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1)~(2)题
(?中自东向
西应为晨线?自西向东为昏线,由已知可得当地为19时,而晨线上的地方时只能出现在12点以前;将晨昏线延长,可知此时?时北极为昼短夜长,?时北极为昼长夜短(算写160、170处的昼夜情况))
(1)在下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 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笼
【错因分析】第(1)问:19时只能出现在昏线上,据此可以排除A、C项,再根据日落时间=24-夜长/2,可推测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若不明白晨线上的地方时只能出现在12点以前,就容易错选A、C项,若能判断出昏线却不能根据昏线19时的情况判断出此时北半球是昼长夜短的状况,就容易误选D项。第(2)问:根据北半球昼长夜短可推测出北半球为夏季,再结合题中地理现象出现的时间可推测出正确结论,若季节判断错误,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正确答案】(1)B (2)B
【归纳拓展】要避
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很有用
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
很有用
读图思考:地球上昼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本身不发光
太阳照射
地球是不透明体
昼夜现象
很有用
昼夜交替1.辨析: “昼夜现象”与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地球不停的自转。
很有用
一、概念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晨昏线:就是昼夜半球 的分界线
很有用
二、晨线、昏线的判读晨线:走向光明 随地球自转,从 “黑夜”进入“白 天”的过渡线 走向黑暗 昏线: 随地球自转,从 “白天”进入“黑 夜”的过渡线
很有用
判断静态图中的晨线和昏线。B A
A C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C
B
很有用
极地俯视图
很有用
圆柱投影图1800 1200 600 00 600 1200 1800 600 300 00 300 6001800 1200 600 00 600 1200 1800 600 300 00 300 600
很有用
三、晨昏线的变动1、日变化原因:地球的自转
规律:球面位置自东向西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原因:
2、年变化
绕地轴左右摆动,摆动幅 规律: 度为23度26分
春秋二分: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与经线相交,其中二至日时角 度最大。
很有用
晨昏圈关键四点:CD两点: 1、分别是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很有用
晨昏线的判读和应用
很有用
读图思考:地球上昼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本身不发光
太阳照射
地球是不透明体
昼夜现象
很有用
昼夜交替1.辨析: “昼夜现象”与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地球不停的自转。
很有用
一、概念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晨昏线:就是昼夜半球 的分界线
很有用
二、晨线、昏线的判读晨线:走向光明 随地球自转,从 “黑夜”进入“白 天”的过渡线 走向黑暗 昏线: 随地球自转,从 “白天”进入“黑 夜”的过渡线
很有用
判断静态图中的晨线和昏线。B A
A C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C
B
很有用
极地俯视图
很有用
圆柱投影图1800 1200 600 00 600 1200 1800 600 300 00 300 6001800 1200 600 00 600 1200 1800 600 300 00 300 600
很有用
三、晨昏线的变动1、日变化原因:地球的自转
规律:球面位置自东向西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原因:
2、年变化
绕地轴左右摆动,摆动幅 规律: 度为23度26分
春秋二分: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与经线相交,其中二至日时角 度最大。
很有用
晨昏圈关键四点:CD两点: 1、分别是晨线和昏线
2.3晨昏线及其应用
2.3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八、晨昏线的综合应用
例8、下图示意“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的光照情况(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各点相对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R点位于P点东南 C.Q点位于P点的正东 2.图示时刻( )
A.R点的地方时为12时 B.Q点的地方时不到18时 C.P点的地方时不到6时 D.Q点的地方时较R点早 【押题专练】
右图中,a为晨昏线,b为经线,P为交点,O、Q为晨昏线上位于P两侧的两点,L1和L2分别为OP和PQ的长度。读图,回答1~2题。
B.R点位于Q点西南 D.P点位于Q点的正东
1.若每天同一时刻,P点总能分布在该经线66.5°~90°的纬度范围之间,则该时刻可能是( ) A.6B.9C.12D.16
2.若P位于北半球中纬度,OP的时间差与PQ的相等,则L1和L2相比( ) A.L1>L2 C.L1=L2
B.L1<L2 D.L1=2L2
下图为河南登封市观星台,夜晚观察北极星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为35°。观星台上两间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每天北京时间12点28分时,横梁的影子会投上“长堤”。读图回答第3题。
1
3.观星台的地理
高一地理说课稿之昼夜交替
高一地理说课稿之昼夜交替
高一地理说课稿之昼夜交替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一地理说课稿之昼夜交替,祝大家阅读愉快。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紧紧围绕地球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进行学习,而昼夜交替则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它对我们以后学习时差和昼夜长短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且,学生对昼夜交替的学习有利于透过一些自然现象认识到事物本质规律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想象。
(2)能够读图判读晨昏线,并能够运用晨昏线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挂图解释昼夜现象,运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运用教学挂图分析晨昏线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本质性的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晨昏
四年级科学下册 昼夜交替 2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共有的家园
21.昼夜交替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科学能力:
(1)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2)通过研究 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2.难点:学生比较、分析对比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现象。
三、教具、学具准备:小地球仪(2个每个贴上标志)、蜡烛(2个)、地球自转的光盘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学生看书上第20页图) 谈话: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
学生会发现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是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谈话: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太阳在围绕地球转动;另一种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这两种观点在教学中学生都有可能提出来,也可能只提出一种解释。根据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二)探究研讨 1.分组实验:
谈话:昼夜的
晨昏线练习题
1. 图 1,若 AB 是晨线, 是昏线,那么此时是北半球的 AC 日 日 时 时
(节气) ,北京时间是
月 月
分; 反之, AB 是昏线, 是晨线, 若 AC 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北京时间是 分。
2.读图
2判断下列
2
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0,300E B.00,600E C.300E,300W D.00,1200E
(2)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 本初子午线 B.0,180 C.0,150W D.150W,180
3.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回答
(1)在下图3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 日 14时 B.9日2时 C.9 日 20时 D.8 日 8时
(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000000
4.读图4回答
(1)图4a所示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可能是图二中的( )
A.a或b B.b或c C
晨昏线练习题1
晨 昏 线 专 题 练 习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1~3题。 1.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2.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A.55°N B.65°N C.75°N D.85°N 3.若Q地的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图中A是晨线,B是东经150°经线,据此回答4~5题 4.此时正午太阳直射点位于
A.北回归线上 B.南回归线上
C.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5.如果图中甲点的日期是5日,与B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
的时间是
A.5日16点 B.5日18点 C.4日20点 D.4日22点
读图1(图中AB线表示晨昏圈的一部分,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回答6~9题。
6.此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A.70°N及其以北地
小学五年级科学《 昼夜交替》说课稿
《昼夜交替》备课说课稿
《昼夜交替》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纵观本课内容我认为本课重点在于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难点在于用模拟实验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本次二次备课我选用网络上的一节课堂实录进行二次备课。根据课堂实录的内容进行了取舍,下面我就几个主要改动方面进行说明:
1、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对教材进行处理 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相关。关于昼夜交替知识,许多成人认为太简单了,不用学也知道。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学生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者电视媒体等渠道看到过相关的知识。他们知道地球、太阳的运动关系,当问到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时学生会说:“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不停地自转。”但哪一个因素是导致昼夜交替的主要因素,学生并没有更多地思考而是机械地记忆科普读物上的结论。在如何将本课主要问题引导到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上,原教案处理的非常好,先让祖国亮起来,再转动地球,让祖国经历一次昼夜交替的过程,给学生以暗示,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再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到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
2、变抽象为形象
通过模拟实验与现象再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对于五年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