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标准操作规程
“接种标准操作规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接种标准操作规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接种标准操作规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菌种的传代接种操作规程
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
1 目 的:建立菌种的传代、贮存、接种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定菌的传代、贮存、接种。
3 责 任 者:微生物检验员、化验室主任。
4 内 容:
4.1来源:检定菌种由药检部门提供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
4.2 贮存:
4.2.1 将购来的试管斜面菌种放入冰箱中冷藏(4-6℃)保存。
4.2.2 将传代并经过培养后的菌种放入冰箱中保存。
4.2.3每支保存菌种需标明菌名、统一编号、接种日期。
4.3 传代和接种:
4.3.1 试验用菌种一般每两月传代一次,在阳性菌检室内进行传代和接种。
4.3.2 先点燃酒精灯,在火焰旁的上部空间操作,烧灼接种环。
4.3.3 再将原有的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之间,要注意能清楚地观察到斜面,菌种管在前,接种管在后。应斜持试管呈450角,使试管内斜面向上,两试管口平齐,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4.3.4 首先,以右手在火焰旁转动两管的棉塞,以便接种时易于拔取。再以右手持接种环的柄端,垂直或稍斜地把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顶端的环必须烧红,以彻底灭菌。环以上凡接种时可进入试管的部分,也应通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1.0 目的:按质量完成卡介苗接种。
2.0 适用范围:使用于进行此项操作的护理人员。
3.0 操作步骤:
3.1 评估、告知:核对医嘱,评估新生儿一般情况,向新生儿监护人告知疫苗的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及相关事项,取得监护人知情同意,并在《新生儿预防接种告知单》上签名确认。
3.2 掌握接种时间及禁忌证:新生儿生后至出院前接种。卡介苗接种并无绝对的禁忌证,除非儿童伴有免疫缺陷病,或因恶性疾病而致免疫应答反应抑制或使用皮质激素者。有接种禁忌证的新生儿暂缓接种(接种禁忌证:有严重窒息及其他严重疾病、早产儿,体重<2.5KG,APGAR评分<8分者;
【卡介苗禁忌人群:1、早产、难产、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2、发热(>37.5℃)、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 3、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映者。】 3.3 疫苗稀释:取保存在2~8℃冰箱内冻干卡介苗1支,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带的稀释液稀释,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充分混匀,发现有不可摇散颗粒,安瓿标签不清或药品过期都应废弃。安瓿打开后应在半小时内用完,不可在阳光下接种。
3.3 接种方法:注射部位在左
新生儿预防接种操作规程
新生儿预防接种操作规程
一、操作目的预防相关疾病。
二、评估要点
1、评估新生儿接种适应症。
2、评估新生儿健康状况,出生体重,进食情况、接种部位皮肤情况。
3、评估家属及产妇对预防接种的认知程度、心理反应、知情同意等。
4、评估环境,温暖舒适。
三、操作用物
治疗盘、1ml 注射器、75%酒精、棉签、砂轮、弯盘、注射用水、卡介苗或乙肝疫苗。
四、操作要点
1、熟悉卡介苗或乙肝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认真检查药品有效期。
2、注意无菌操作,吸取药液剂量准确,疫苗稀释后 30 分钟内用完。
3、禁用碘酒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大于 5cm。
4、接种卡介苗时穿刺不宜过深,以免引起深部脓肿。
5、严格遵循固定注射部位及方法(左侧卡介苗皮内注射、右侧乙肝疫苗肌内注射)。
6、注射部位禁止揉搓。
7、疫苗储存于4℃冰箱,使用时注意避光。
8、无害化处理用物,防止疫苗污染。
五、指导要点
1、接种疫苗应在沐浴后进行,接种后不得进行沐浴。
2、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和适应症及剩余疫苗、使用后注射器的处理方法。
3、严格无菌操作,接种卡介苗部位有皮丘形成。
4、指导家属及产妇使其了解接种后相关知识。
六、注意事项
1、接种疫苗应一品一台,分开接种,家属签署之情同意书后方可接种。
2、禁止使用碘消毒剂,消毒范围不得小于
芒硝 - 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芒硝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码:S0P-QC-ZJ-3083-02 制定部门:质量检验中心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分发部门:质量管理部、质量检验中心 题 目 芒硝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制定人: 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人: 日期: 年 月 日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变更历史:1.2003年3月制定; 2.《中国药典》2005年版2005年7月执行修订; 3.《中国药典》2010年版2010年10月执行修订。 目 的:建立芒硝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操作,确保芒硝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芒硝质量检验。
责 任 者:质量管理部经理、质检中心主任、质量检验员。 内 容:
1品名:石膏
2取样:按药材和饮片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QC-ZJ-6065)取样 3检验依据:芒硝内控质量标准(STP-QS-ZJ-3137)
4性状:取芒硝置明亮处用肉眼观察,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同煤集团总医院超声科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一、 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 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
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油罐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1731 油罐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精编范本,实用简洁操作规程编号:LX-FS-A11731
第2页/ 总2页
油罐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进油前的准备
1)检查油罐各
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取样程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我司成品取样标准操作。
3 职责:中控室现场QA人员、灌装、轧盖、灯检岗位对本程序实施负责。
4 内容:
4.1取样量
最终取样数量一般不得少于全部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份供实验室分析用,2份作为留样品。
4.2取样方法
4.2.1 冻干粉针剂生测检验样品取样(包括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4.2.1.1 冻干粉针剂在生产过程中,灌装岗位人员应对以下灌装过程的样品进行标识存放:①开始灌装时的100-300支样品,在冻干盘上标识“KS”字样;②生产过程因异常情况(如设备维修、停电后重新启动灌装机或净化系统等可能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停止生产后,重新开始的100-300支样品,在冻干盘上标识为“YC”字样;③灌装即将要结束的100-300支样品,在冻干盘上标识为“JS”字样,以上标识各取样不少于20瓶,总取样量见附表1。在生产过程中,QA人员认为存在偏差的样品,有权要求灌装岗位人员进行标识取样;
4.2.1.2 灌装岗位人员对有以上标识的出箱样品,应进行单独存放;
4.2.1.3 轧盖岗位人员,应先取有以上标识的样品进行依次轧盖;
4.2.1.4 灯检岗位人员,按轧盖的顺序
安全注射标准操作规程
安全注射标准操作规程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注射标准操作规程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三查八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药方法、药物有效期);
(2)检查药物质量;
(3)安瓿和密封瓶是否完整;
(4)配伍禁忌。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2)注射器的活塞及针头应保持无菌;
(3)注射部位按要求消毒(以注射点作为中心,内向外,直径5cm以上);
(4)药液应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随即注射(现配现用)。
3、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1)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
(2)注射器应完整无裂隙,针头应锐利,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
(3)注射器和针头的衔接必须紧密;
(4)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在有效期内。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避开神经血管处、炎症、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2)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3)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远心端到近心端。
5、排尽空气:
(1)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
(2)防止浪费药液。
6、检查回血:
(1)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活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 第一章血液透析(滤过等)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
(一) 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经过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批准的医疗机构,并通过该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校验。 (二) 新建的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向县级或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
申请,并经该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合格后,由县级或县级以上 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准入。 二、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
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必 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
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
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
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有条件应设臵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一) 候诊室
患者候诊室大小可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
1
以不拥挤、舒
适为度。患者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 (二) 更衣室
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治疗室。 (三) 接诊区
患者称体重等,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
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法是检查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要求无菌的其他物品是否染有活菌的一种方法。事实上,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
验条件下未发现细菌和真菌污染。
无菌检查法有薄膜过滤法、直接接种法两种方式。细菌培养温度32.5℃±2.5℃,真菌培养温度25.5℃±2.5℃。 1 无菌检查的环境
无菌检查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环境的无菌保证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用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考性,对洁净室
(区)的环境质量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和评价方法是必要的。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和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留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笔削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无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面积一般不超过10m2,不小于5m2;高度不超过2.4m。由1~2个缓冲间、操作间组成(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