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翻译”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翻译”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翻译”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练习(附答
愚公移山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荷担()(3)箕畚()() ....(4)孀妻()(5)始龀()(6)穷匮() ...(7)智叟() (8)雍南()(9)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 (3)何苦而不平 ...(4)寒暑易节( )(5)河阳之北( )( ) ...
(6)而山不加增()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固不可彻() ...(9)虽我之死( )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
(4)杂然相许() 曳屋许许声() ...
(5)操蛇之神闻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1)争论不__()
23 愚公移山 翻译
23 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 二 山, 方 七百里,高 万仞(rèn)。 太行、 王屋 两座 山,方圆 七百里,高 七八千丈 , 本 在冀(jì)州之 南 , 河 阳之 北。
本来在冀 州 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方:面积;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北 山 愚公者 , 年 且 九十, 面山 而 居。 北山下面 有个名叫 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惩 山 北之塞(sè), 出 入 之迂(yū)也。 聚 室 而 谋曰:“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吾与 汝 毕力 平 险 , 指 通 豫 南 ,达于 我跟 你们 尽力挖 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 通到 豫州南部,到达 汉 阴, 可乎?” 杂然 相 许 。 其 妻 献 疑曰:“以君之, 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 力 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 , 如 太行、王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安徽)语文练习:22 愚公移山
22 愚公移山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sè) 出入之迂(yū) ...荷担(hè)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穷匮(kuì) 箕畚(běn) 魁父(kuí) ...一厝朔东(cuò)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室:家 .(4)毕力平险 毕:尽、全 .(5)指通豫南 指:直 .(6)杂然相许 许:赞同 .(7)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放 .(8)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9)始龀 龀:换牙 .(10)寒暑易节 易:更替 .(11)甚矣 甚:严重 .
(12)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3)虽我之死 虽:即使 .
(14)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15)惧其不已 已:停止 .(16)一厝朔东 厝:放置、安放 .(17)无陇断焉 陇:高地 断:隔绝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以 ①以残年余力(凭,靠)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 .(2)焉 ①且焉置土石(哪里) .②始一反焉(语气词) .(3)且 ①年且九十(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2 愚公移山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这则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播放背景音乐——歌曲《愚公移山》。
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了。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通过学习《愚公移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
2019(最新整理)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愚公移山
最新整理
22 愚公移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的能力。(重点)
3.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重点) 4.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预习展示
1.作家作品简介。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冀( ) .州( )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 荷担者(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 .一厝朔东( ) .
亡以应( ) .
雍南( ) .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年且九十 .(2)惩山北之塞 .(3)聚室而谋 .(4)毕力平险 .(5)指通豫南 .(6)杂然相许 ..(8)且焉置土石 .(9)荷担者三夫 .(10)始龀 .
(11)寒暑易节 .(12)虽我之死 .
( )
( ) ( ) ( ) ( )
(7)如太行、王屋何 ( ) ..
( ) ( ) ( ) ( ) (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将“举行”改为“举办”)
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篇一:愚公移山逐句翻译
愚公移山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方圆。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边。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近。面:面对着。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
愚公苦于山北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室:家。谋:商量。汝,你们。险,险峻的大山。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5.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相:代愚公。许:赞成。曾,连。。。也。。。损:削减。丘,土山。 汝。。。何:把。。。怎么样。且,况且。焉,哪里。
大家纷纷的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6.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诸,之于。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7.遂率子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御寇)所著经典。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录有《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为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该书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列子·汤问》为其中名篇。 词语出处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预言家,文学家。
《列子·汤问》 主要的体裁是:神话故事,也可以说是有启示的寓言。 译文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四周各七百里,有七八万尺高,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靠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曲折绕远,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
《愚公移山》复习学案
《愚公移山》复习学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方七百里 方( ) 河阳之北 北( ) 年且九十 且( ) 面山而居 面(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 塞( )迂( ) 聚室而谋曰 谋( ) 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力( ) 杂然相许 许( ) 以君之力 以( 且焉置土石? 焉( ) 始龀(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 )返(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 汝心之固 固( 固不可彻 彻( )
《愚公移山》评课
马鹿中学《愚公移山》
执教:马鹿中学 贾安建 评课:青溪初中 杨登会 2013、3、22 贾老师这堂课给人总的感觉是平淡而有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得很少,讲得很精,引导到位,点拨得法,学生自己探究,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理念。
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学内容主要是两大块:对早自习预习情况进行质疑和解读文本。在学生质疑这一部分,教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却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最后结果,而是问“有谁能帮他解答?”就这样,学生的很多疑问是同学解答的。同时教师也注意引导,比如当学生问到“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中“焉”的意思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还有这个字的句子,并联系语言环境具体感受它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这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从而对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的例子还有对“之”的分析。
在解读文本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先找出有哪些人?这些人要干什么?有困难吗?他们对移山这件事的态度怎样?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始终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具体体现在,当学生一一回答后,教师还要追问?“你从哪里知道?”同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