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1
“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1”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1”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任务1”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网络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形考
计算机组成原理 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 级:
国家开放大学 编制
使 用 说 明
这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课程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形成性考核成绩40分(占总成绩40%),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形考任务和网上学习行为表现两个部分,形考任务成绩为30分(占总成绩30%),网上学习行为表现成绩10分(占总成绩10%),终结性考试采用书面、闭卷方式,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60%)。考核后总成绩达到60及以上分数者可获得该课程规定的4学分,否则不能获得该课程学分。
这门课程的形考任务一共有6次,每次任务分数占总成绩的5%,即每次任务实际分数是5分。每次形考任务的真实成绩=每次形考任务得分*5%。网上学习行为的成绩最高是10分(已经是折算后的真实成绩),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学习进度、参加讨论活动、发帖情况等给出成绩。
形成性考核分数统计表
(形考任务的真实成绩=每次形考任务得分*5%)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1
1. 堆栈寻址方式中,设A为通用寄存器,SP为堆栈指示器,MSP为SP指示器的栈顶单元,如果操作的动作是:(A)→MSP ,(SP)- 1 →SP ,那么出栈的动作应是
(MSP)→A, (SP) + 1→SP (SP) + 1→SP ,(MSP)→A (SP) - 1→SP ,(MSP)→A (SP)→A ,(SP) - 1→SP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SP) + 1→SP ,(MSP)→A
4. 定点16位字长的字,采用2的补码形式表示时,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整数范围
- 2^15 — +(2^15 – 1)
-(2^15 – 1)— +(2^15 – 1) -(2^15 + 1)— +2^15 -2^15 — +2^15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 2^15 — +(2^15 – 1)
8. 系统总线中地址线的功能是___。
用于选择主存单元
用于选择进行信息传输的设备
用于指定主存单元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用于传送主存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用于指定主存单元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10. 目前我们所说的个人台式商用机属于
巨型机 中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用户
计算机组成原理1
1. 堆栈寻址方式中,设A为通用寄存器,SP为堆栈指示器,MSP为SP指示器的栈顶单元,如果操作的动作是:(A)→MSP ,(SP)- 1 →SP ,那么出栈的动作应是
(MSP)→A, (SP) + 1→SP (SP) + 1→SP ,(MSP)→A (SP) - 1→SP ,(MSP)→A (SP)→A ,(SP) - 1→SP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SP) + 1→SP ,(MSP)→A
4. 定点16位字长的字,采用2的补码形式表示时,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整数范围
- 2^15 — +(2^15 – 1)
-(2^15 – 1)— +(2^15 – 1) -(2^15 + 1)— +2^15 -2^15 — +2^15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 2^15 — +(2^15 – 1)
8. 系统总线中地址线的功能是___。
用于选择主存单元
用于选择进行信息传输的设备
用于指定主存单元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用于传送主存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用于指定主存单元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10. 目前我们所说的个人台式商用机属于
巨型机 中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用户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1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 概念:存储单元,存储字长,存储容量P17,机器字长P17,指令字长 (P19-1.7) 2. 什么是指令?
3. P8, 冯诺依曼计算机特点,计算机结构框图,图1.7.(P19-1.5)
第二章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 1. 什么是摩尔定律?
第3章 系统总线 1.总线的概念 P41
2. 总线的分类, 系统总线分类?通信总线分类? 3. 了解总线结构,尤其是双总线和三总线 (P53) 4. 总线控制(重点)P57
(1)总线判优控制: 集中式,分布式, 特点是什么呢? 集中式控制:
? 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 独立请求方式; ? 分别采用怎样的控制方式?
(2)总线通信控制(P59)
? 什么是总线周期? 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 申请分配阶段,寻址阶段,传数阶段,结束阶段各自有哪些功能?
? 总线通信控制的主要功能:解决通信双方如何获知传输开始和传输结束,以及通信双方如何协调,如
何配合的问题。
? 四种通信方式: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和分离式通信。 ? 同步通信特点?
? 异步通信特点? 根据应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不互锁方式,半互锁方式,全互锁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1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寄存器中的值有时是地址,因此只有计算机的______才能识别它。 A 译码器 B 判断程序 C 指令 D 时序信号
2.用16位字长(其中1位符号位)表示定点整数时,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是______。 A [ 0,216 – 1 ] B [ 0,215 – 1 ] C [ 0,214 – 1 ] D [0,215 ]
3.在定点运算器中,无论采用双符号位还是单符号位,必须有______,它一般用______来 实现。
A 译码电路, 与非门 ; B 编码电路, 或非门 ; C 溢出判断电路 ,异或门 ; D 移位电路, 与或非门 ;
4.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512×8位,包括电源端和接地端,该芯片引出线的最小数目 应为______。
A 23 B 25 C 50 D 19
5.以下四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器中,以传输同样多的字为比较条件,则读出数据传输率最 高的是______。
A DRAM B SRAM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1
试卷1312222258
一、单4选1(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每个程序的虚地址空间远大于实地址空间,也可以远小于实地址空间 B:多级存储体系由Cache、主存和虚拟存储器构成
C:Cache和虚拟存储器这两种存储器管理策略都利用了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D:当Cache未命中时,CPU可以直接访问主存,而外存与CPU之间则没有直接通路 答案:A 2、
外存储器与内存储器相比,外存储器_ ___。 A:
速度快,容量大,成本高
B:速度慢,容量大,成本低 C:
速度快,容量小,成本高
D:速度慢,容量大,成本高 答案:B
3、 在存储器芯片中,地址译码采用双译码方式是为了 。 A:
增加存储器容量 D.
B:扩大地址范围 C:减少存储单元数量 D:减少存储单元选通线数量 答案:D 4、
冯·诺依曼机工作的基本方式的特点是______。 A: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 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 堆栈操作
D:存
计算机组成原理
1.第6题
下列____不属于浮点加法的流水段?
A.对阶
B.阶码相加 C.尾数加减
D.规格化及舍入处理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第7题
存储器容量为64M字,字长32位,模块数m = 10,分别用顺序方式和交叉方式进行组织。假定存储周期为T = 200ns,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总线周期为τ= 20ns。若连续读出10个字,顺序存储器和交叉存储器的带宽分别是 。
A.320Mb/s,1684Mb/s B.842Mb/s,320Mb/s C.160Mb/s,842Mb/s D.160Mb/s,1600Mb/s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3.第10题
下面哪个标志触发器是CPU是否受理中断或者批准中断的标志____。
A.准备就绪的标志(RD) B.允许中断触发器(EI) C.中断请求触发器(IR) D.中断屏蔽触发器(IM)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4.第16题
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____。
A.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B.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
简答题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P8 解: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 ,并可按地址寻访。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
?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1.7解释下列概念:
主机、CPU、主存、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存储字、存储字长、存储容量、机器字长、指令字长。 解:P9-10
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主体部分,由CPU和主存储器MM合成为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主存: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由存储体、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组成。 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机器字并具有特定存储地址的存储单位。
存储元件: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的物理元件,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又叫存储基元或存储元,不能单独存取。
存储字: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
机 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7年春《计算机组成原理》
期末考试复习题
☆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400分。
一、名词解释
1.汇编语言虚拟机:将汇编语言源程序汇编为机器语言程序,然后在实际机器上执行。
2.高级语言虚拟机: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为汇编语言,然后再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在实际机器上执行。 3.微程序机器:每条机器指令的执行通过一段微程序的执行来实现。 4.存储字:存储单元中二进制代码的组合。 5.存储字长:存储单元中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6.存储容量:大小为字数×字长。 7.PC(程序计数器):存放当前欲执行指令的地址,具有自动“+1”功能。 8.IR(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欲执行的指令。 9.ID(指令译码器):分析当前指令的功能。
10.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11.MIPS:每秒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 12.FLOPS:每秒执行的浮点指令数。 13.CPI:平均每条指令所需时间。
14.同步通信:发送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传送。 15.异步通信:没有时钟,采用握手信号同步。 16.半同步通信:同步、异步结合,插入等待周期。 17.分离式通信:传输周期划分为功能独
计算机组成原理
题型: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为了能实现按地址访问的方式,主存中必须配置两个寄存器MAR和MDR。其中MAR是 存储器地址寄存器 寄存器用来存放欲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MDR是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 。
2.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主要集中体现在组成计算机的基本电路的电子元件上。
3. 总线按连接部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其中, 系统总线 是指CPU、主存、I/O设备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4. 系统总线按传输信息的不同,可以分为: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三类。
5. 总线通信控制有四种方式,分别为:同步通信、异步通信、半同步通信、分离式通信。
6. 完成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称为总线周期,可分为申请分配阶段、寻址阶段、传数阶段、结束阶段四个阶段。
7. 异步通信的应答方式可分为不互锁、半互锁和全互锁三种类型
8. 在存储系统层次结构中,缓存-主存层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主存-辅存层次主要解决的
问题是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
9. 动态RAM中,刷新是按 行 进行的。刷新方式有三种方式,即: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和异步刷新。
10. 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中, 字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