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教案
电子显微镜结构及基本使用方法
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方法;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本节聚焦】
使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学法建议】
观察,动手操作,认识使用显微镜 【新课导学】
知识回顾:
生命活动的基本层次包括哪些?
探究新知:
导:上节课我们学习到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我们如果想观察细胞的话,应该用什么工具呢?
答:初中的时候我们用低倍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现在,让我们尝试用电子来观察多种类的细胞。
基本内容:
一.展示显微镜,学生回顾基本的结构 (学生课堂讨论,教师总结)
对照图片,认清基本结构,并总结。
目镜----长放大倍数 小 镜 头
1
物镜----长放大倍数 大 (学生观察镜头,并总结) 光学结构
平面镜----调 暗 视野
反光镜 凹面镜--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成像原理。 2. 掌握显微镜的正确适用及维护方法。 二、实验器材
1. 显微镜、纱布、绸布 2. 酵母菌示教标本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
微生物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熟悉显微镜并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图1-1 显微镜构造
1.目镜 2.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载物台 6. 聚光器 7. 虹彩光圈 8. 聚光镜调节钮 9.反光镜 10. 底座 11. 镜臂 12. 标本片移动钮 13. 细调焦旋钮 14. 粗调焦旋钮 15.电源开关 16.光亮调节钮 17.光源
1. 机械系统:
(1)
生物显微镜
实验二十 显微镜
实验目的:
⒈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
⒉学会显微镜的调整和使用、以及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
⒊理解数值孔径与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含义,验证显微镜分辨本领与物镜数值孔径的 关系。
仪器用具:
⒈XSP-18A生物显微镜;⒉测微尺;⒊测微目镜;⒋被测物(透射光栅及生物切片);⒌2号鉴别率板;⒍光阑及其支架。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显微镜已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 和生产和各个领域,没有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科学许多领域的发展。 ⒈显微镜的基本光路
显微镜的最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为了简单起见,可以把构造复杂的物镜和目镜都
当作是一单独的薄凸透镜。其光路见图1。 物镜LO的焦距fO很短,待观察物体PQ放在它前面距离略大于fO的地方(设物距为sO)使PQ经LO 后成一放大实象
?)。P'Q'(设象距为sO然后再用目镜LE作为
放大镜来观察这个中间象。中间象P'Q'应放在目镜LE的第一焦点FE以内(设物距为sE),经过目镜后在明视距离(s??=
25cm)处成一放大虚象P\。因为
?
生物显微镜
实验二十 显微镜
实验目的:
⒈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
⒉学会显微镜的调整和使用、以及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
⒊理解数值孔径与显微镜分辨本领的含义,验证显微镜分辨本领与物镜数值孔径的 关系。
仪器用具:
⒈XSP-18A生物显微镜;⒉测微尺;⒊测微目镜;⒋被测物(透射光栅及生物切片);⒌2号鉴别率板;⒍光阑及其支架。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显微镜已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 和生产和各个领域,没有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科学许多领域的发展。 ⒈显微镜的基本光路
显微镜的最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为了简单起见,可以把构造复杂的物镜和目镜都
当作是一单独的薄凸透镜。其光路见图1。 物镜LO的焦距fO很短,待观察物体PQ放在它前面距离略大于fO的地方(设物距为sO)使PQ经LO 后成一放大实象
?)。P'Q'(设象距为sO然后再用目镜LE作为
放大镜来观察这个中间象。中间象P'Q'应放在目镜LE的第一焦点FE以内(设物距为sE),经过目镜后在明视距离(s??=
25cm)处成一放大虚象P\。因为
?
实验二 特殊显微镜的使用 - 相差显微镜
实验二 特殊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2.1相差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掌握相差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e)是由P. Zernike于1932年发明的,P. Zernike于195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相差显微镜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用于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
人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被检标本时,只有在反射光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与周围介质有变化时,方能看到被检样品的结构。活细胞近于无色透明,光波通过时,透过或反射光的波长和振幅都不发生改变,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难以辨清活体的结构。一般对于明暗对比很小的样品,多借助于固定和染色等理化方法,使样品和背景的反射或透射光在波长和振幅上发生变化,即在颜色和亮度上有所差异,才能识别。但有些样品一经染色就会引起变形,染色也可使有生命的样品死亡。我们可以利用相差显微镜来进行观察。相差显微镜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将人眼不可分辨的相位差变为可分辨的振幅差,因此它是一种应用在染色困难或不能染色的新鲜标本上获得高对比图像的新型显微镜。
相差方法应用于生物学上的主要价值,在于它能对透明的活体进行直接观察,无需采用使细胞致死的固定和染色的方法。
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投照方法
使用裂隙灯xx的投照方法
方法弥散投照毛面滤光镜30°~50°宽大低或中至
投照与
投照光源上观察角
度裂隙宽度放大投照
观察内容
程度亮度
外眼各部位:
眼睑、睑缘、睫毛,球结膜、睑结膜、泪小点、泪液、孔和部分晶体、CL 配适评估。
窄裂隙称为光切片可用于观察角中倍高度角膜、角巩膜缘、前层虹膜、瞳直接投
照光源焦点与
xx焦点
在同一观察
部位30°~50°圆锥光束xx
0.2~1.5mm高倍高度膜弧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创伤的深度和异物的位置。宽裂隙可用于观察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内皮层的病变;镜片异物和沉淀物以及镜片松紧度、移动度。圆
锥光束观察房闪。
光源投射呈间接
投微镜焦点的
1/ 5
旁侧借在组
织内的分散
线观察目标
光源投照于
xx焦点背面投照后方的虹膜
上,利用组
织被投照光
照亮后发出
的弥散反光
从背面照亮
观察目标
xx焦点
落于光点在镜面反射投照角膜表面的反光区上,
利用光线照
亮的界面必
然会发生全
反射的原
理,当角膜
前后表面组被检眼
的眼轴
2/ 5
与投照
光的夹
角和与
显微镜
观察轴
的夹角
相等或
60°夹角1.5~2.0mm中至角膜内皮细胞的病理改变和泪液层的质量。
高倍高度
根据需
要进行
调整根据需要
调整中至低至直接观察法:
观察目标以照亮的虹膜为背景用于观察角膜新生血
管等异物;间接观察法:
以照亮
显微镜
中国教育领军品牌
(一)显微镜 1 显微镜的结构识别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 cm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要使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 cm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7]用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8]练习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 (4)实验完毕
[9] 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注: ①
生物实验课《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生物实验课《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生物实验课《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实验课是生物课的重要部分,生物可以说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实验现象,观察看到生物体细微结构从而了解生命活动及其现象。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更是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第一节。因此,备课时与指导老师商量过很多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应如何操作。例如,是先老师讲解演示全部实验内容,再让学生进行独立性操作,还是采用分段式实验教学方法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各方面,最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分段式实验。即老师一步一步讲解并演示实验操作,在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操作,统一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并参考了人教版生物学教参的教学建议,先通读后详解,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朗读实验操作内容,另一人按要求进行操作,相互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每一步骤两人轮流进行实验操作。 本来计划用一个课时将这节搞定,可是在实际课堂当中并不能按原计划完成。因此,花费了两个课时去完成这节实验课。第一课时由于学生课前没有进行较好的预习,预习情况不太好,因此花费了一点时间。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和熟悉相关结构,这一部分在课上没有花过多时间去讲
生物实验课《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生物实验课《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生物实验课《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实验课是生物课的重要部分,生物可以说是建立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实验现象,观察看到生物体细微结构从而了解生命活动及其现象。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更是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第一节。因此,备课时与指导老师商量过很多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应如何操作。例如,是先老师讲解演示全部实验内容,再让学生进行独立性操作,还是采用分段式实验教学方法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各方面,最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分段式实验。即老师一步一步讲解并演示实验操作,在让学生一步一步跟着操作,统一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并参考了人教版生物学教参的教学建议,先通读后详解,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朗读实验操作内容,另一人按要求进行操作,相互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每一步骤两人轮流进行实验操作。 本来计划用一个课时将这节搞定,可是在实际课堂当中并不能按原计划完成。因此,花费了两个课时去完成这节实验课。第一课时由于学生课前没有进行较好的预习,预习情况不太好,因此花费了一点时间。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和熟悉相关结构,这一部分在课上没有花过多时间去讲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江西省鹰潭市第三中学 何美娟 邮编:335000 电话:0701-6606529
设计思路: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发现、研究、探讨问题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对显微镜具有的强烈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总想摸一摸,动一动,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完成教学。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每一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实验操作能力。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分析:
规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作为生物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还是生物学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