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材料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材料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一历史材料题及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材料题及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下历史材料题
题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卷八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引自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材料一中反映清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
(2)材料二中反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推行这个政策的原因,除了材料所述的原因之外还有哪些?
是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略。
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 b、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c、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反映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的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a、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活动??; b、 实行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初一下历史材料题
题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卷八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引自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材料一中反映清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
(2)材料二中反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推行这个政策的原因,除了材料所述的原因之外还有哪些?
是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略。
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 b、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c、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反映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的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a、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活动??; b、 实行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45道几何题(初一)及答案
1. 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7,15,8 (B)1/3,1/4,1/5 (C) 4,5,6 (D) 3,7,11 2. 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3. 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5,12,13 (B)5,12,7 (C)8,18,7 (D)3,4,8
4. 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DC=DE (B) ∠ADC=∠ADE (C) ∠DEB=90° (D) ∠BDE=∠DAE
5.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 ) (A)12 (B)10 (C) 8 (D) 5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 全等
初一下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古诗考点练习答案
姓名
一、《山中杂诗》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诗句是:___山际见来烟___,___竹中窥落日___。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诗句是:__鸟向檐上飞__,___云从窗里出___。
2、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从“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中体现出诗人的孤独;“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体现了诗人只有鸟、云相伴。
3、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行。因为“窥”体现诗人隐居在山中和作者的孤独,而“望”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二、《竹里馆》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深林人不知____,___明月来相照___。表现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___独坐幽篁里___,____弹琴复长啸__。表现了作者清心淡泊的情怀的句子是:__独坐幽篁里__,__弹琴复长啸__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三
初一下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古诗考点练习答案
姓名
一、《山中杂诗》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诗句是:___山际见来烟___,___竹中窥落日___。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诗句是:__鸟向檐上飞__,___云从窗里出___。
2、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从“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中体现出诗人的孤独;“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体现了诗人只有鸟、云相伴。
3、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行。因为“窥”体现诗人隐居在山中和作者的孤独,而“望”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二、《竹里馆》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深林人不知____,___明月来相照___。表现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___独坐幽篁里___,____弹琴复长啸__。表现了作者清心淡泊的情怀的句子是:__独坐幽篁里__,__弹琴复长啸__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三
初一历史作业
历史文言文资料习题(一)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韩非子》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等。……
请回答:
(1) 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 材料一:
在远古时代,人少禽兽多,人类战胜不了禽兽。于是,就有圣人 以树木建房子,用来躲避(风,雨,野兽等)灾害,然后人们很高兴,让他来作天下的王,名字叫“有巢”(有窝,房子)氏(部落的意思)
材料二:
在远古时代,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2)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1
要有房子,有吃的,还要有火
(3) 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我国哪种古人类掌握了这种技术?
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已经有了火,我国北京人掌握了这种技术
(4
高一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
高一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秦初兼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实行的制度及产生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材料二 从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官员上朝礼仪发生了明显变化:两汉时期,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摘自岳麓版教材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体现这一变化的措施。(3分)
(3)综合上述内容,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题1、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后,于1914年5月炮制了( )
A、《戒严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暂行新刑律》
答案:B
初一历史题2、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
答案:D
初一历史题3、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答案:A
初一历史题4、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答案:B
初一历史题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答案:B
初一历史题6、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土地革命总路线
答案:C
初一历史题7、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D
初一历史题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C
初一历史题9、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案详解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案详解
学习历史,是为了让人吸取教训,发人深思,给人启迪。然而高中历史不再是背背书那么简单,关键还是要对专题就行大量的练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案详解,具体内容如下。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案详解
材料一: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格:《七大洲四十年》
材料二:1951年———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上述6国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987年———欧共体签订在1992年底前成立单一市场的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着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