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提高题目
“初二数学提高题目”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二数学提高题目”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二数学提高题目”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数学提高题
综合题
1.如图(1),直角梯形OABC中,∠A= 90°,AB∥CO, 且AB=2,OA=23,∠BCO= 60°。 (1)求证:?OBC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OH⊥BC于点H,动点P从点H出发,沿线段HO向点O运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线段OA
向点A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ΔO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的取值范围; (3)设PQ与OB交于点M,当OM=PM时,求t的值。
解:1)根据勾股定理,AB=2,OA=23,则BO=4=2AB,所以△ABO是一个30°60°90°的三角形。 ∵AB//CO,∠A=90°∴∠AOC=180°-90°=90° ∵∠AOB=30°,∴∠BOC=90°-30°=60°=∠C ∴△OBC为等边三角形
2)∵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OQ=PH=t ∵OH⊥BC,∴∠CHO=90°,
60?ABABABQMPCo图(2)
HH60?60?o图(1)
CoC(备用图)
3∴∠COH=30°,OH=( /2)BC=2 3∴∠QOP=60°,OP=2 -t 333∴S=1/2t(2 -t)× /2=3/2t- /4t
初二数学提高题
综合题
1.如图(1),直角梯形OABC中,∠A= 90°,AB∥CO, 且AB=2,OA=23,∠BCO= 60°。 (1)求证:?OBC为等边三角形;
(2)如图(2),OH⊥BC于点H,动点P从点H出发,沿线段HO向点O运动,动点Q从点O出发,沿线段OA
向点A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1/秒。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ΔO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t的取值范围; (3)设PQ与OB交于点M,当OM=PM时,求t的值。
解:1)根据勾股定理,AB=2,OA=23,则BO=4=2AB,所以△ABO是一个30°60°90°的三角形。 ∵AB//CO,∠A=90°∴∠AOC=180°-90°=90° ∵∠AOB=30°,∴∠BOC=90°-30°=60°=∠C ∴△OBC为等边三角形
2)∵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OQ=PH=t ∵OH⊥BC,∴∠CHO=90°,
60?ABABABQMPCo图(2)
HH60?60?o图(1)
CoC(备用图)
3∴∠COH=30°,OH=( /2)BC=2 3∴∠QOP=60°,OP=2 -t 333∴S=1/2t(2 -t)× /2=3/2t- /4t
初二数学变量间的关系专题提高试卷
初二数学变量间的关系专题提高试卷
1.大明因急事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行走去二楼(如图1),图2中线段OA、OB分别表示大明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行走去二楼和静止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去二楼时,距自动扶梯起点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下面四个图中,虚线OC能大致表示大明在停止运行(即静止)的自动扶梯上行走去二楼时,距自动扶梯起点的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
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此时快车到达乙地 B.B﹣C﹣D段表示慢车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到达甲地 C.快车的速度为
km/h D.慢车的速度为125km/h
3.如图,己知线段AB=12厘米,动点P以2厘米/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点B运动,动点Q以4厘米/秒的速度从点B出发向点A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到达各自的终点后停止运动.设两点之间的距离为s(厘米),动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B. C. D.
4.如图,
初二年数学能力提高题八
初二年数学能力提高题八
安溪恒兴中学 苏建良
1、在RtΔABC中,∠ACB=90°,E是AB上一点,且BE=BC,过E作 DE⊥AB交AC于D,如果AC=5cm,则AD+DE=( )
D C A、3 cm B、4 cm C、 5 cm D、 6 cm
A
E B
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8,3)、B(-4,5)以及动点C(0,n)、D(m,0),则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小时,m2333比值为 ( )A、- B、- C、- D、 n3244
3、如图,在直线y=-
33
x+1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
1
等腰直角△ABC,∠BAC=90°,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a, ),且△AB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
2相等,则a=
4、如图,已知点C(4,0)是正方形AOCB的一个顶点,直线PC交AB于点E,若E是AB的中点。 (1)求点E的坐标; (2)求直线PC的解析式;
(3)若点P是直线PC在第一象限的一个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图中存在与△AOP全等的三角形. 请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图形,说明
初二图形变换类题目
殷国俊数学工作室
图形变换类型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三角形外一动点,满足∠ADB=600, (1)当D点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证: DA+DC=DB;
BADC
(2)当D点不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BADC
(3)当D点在如图的位置时,直接写出DA,DC,DB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
BDA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C
殷国俊数学工作室
2、如图,已知在△ABC中,∠BAC为直角,AB=AC,D为AC上一点,CE⊥BD于E. 1
(1)若BD平分∠ABC,求证CE=BD;
2
(2)若D为AC上一动点,∠AED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CDEBA
内部资料 严禁翻印
殷国俊数学工作室
3、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和△BCE,且CA=CD,CB=CE,∠ACD=∠BCE,直线AE与BD交于点F. (1)如图1,若∠ACD=60°,则∠AFB=______; 如图2,若∠ACD=90°,则∠AFB=______; 如图3,若∠ACD=120°,则∠AFB=_
初二数学培优
八年级数学培优班练习题(四)
命题人:李景华
一、选择题
1、为了解七年级10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
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法;②10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④3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300名是样本的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不合适的是( )
A、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身高状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B、对载人航天器“神舟六号”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普查的方式
C、医生要了解某病人体内含有病毒的情况,需抽血进行化验,采用
3、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下列观测方法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是( )
A、一年中随机选中20天进行观测 B、一年中随机选中一个月进行连续观测 C、一年四季各随机选中一个月进行连续观测 D、一年四季各随机选中一个星期进行连续观测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行30千米到B地,甲比乙每小时少
走3千米,结果乙先到40分钟.若设乙每小时走x千米,则可列方程( ) A.30x?30xx?3?23
初二英语(8A)考点集合+题目
初二英语(8A)考点集合+题目
8A Chapter 1
考点1: do sth. a lot / a lot of +可数复数、不可数名词
例句:There are a lot of swimmers in the pool. 有许多游泳者在游泳池(L5, P7) 试题:She liked bread very much and she ate ______.
A. many B. very much C. a lot of D. a lot (D)
考点2:a few肯定意义 / few 否定意义, 在反义疑问句中注意前否后肯,回答用事实判断法。例句:There are a few swimmers in the pool. 有一些游泳者在游泳池。(L5, P7) 试题:1. There are few mistakes in your homework, _______?
A. do there B. don’t there C. are there D. aren’t there ( C ) 回答:Yes, there are. I am a little careless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分析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总结
深本数学,就是深入本质学数学,是一项全新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是一套一通百通的数学学习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入数学的本质,找到中小学数学所有章节的知识规律和解题规律,其中包括四个大规律,十五个中规律和三十五个小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一通百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轻松学好数学。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初二数学教学反思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
初二学期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半年的数学教学,是一种辛劳,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也许我们的数学教学是一种的遗憾教学。本学其我所教的班级成绩下滑比较明显,我仔细寻找了一下原因。
一、教材的不足和问题大大的增强了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我们的效率
本教材不太适合中下学生的,它的知识点的循环上升,散乱的,本意是好的,但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太高,如因式分解一章中,学生对因式分解理解不好,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低而考试的要求有较高,所以就出现了偏差。本教材强调自主探索,强调突出个性,强调学习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但我们教师有这个能力放开?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是有限的,虽然条件很好,我的课件很好,但我还是尽量少用,我们的中下生是不适合完全放开。本教材的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内容和时间不够,因式分解2个课时,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节平行四边形5节课,这些都是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刚有初步认识,我们就讲完了。因式分解,这种好像简单的,实际上是学生学的最差的,也是最难的,4节课肯定是不能能解决问题的。
二、我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把握和认识能力了解的不够,制约了我们的教学
我们数学科组一直尽力于出针对“中下
初二数学教学心得资料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轴对称
12.1 轴对称
知识、技能
1、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2、 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 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方法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用白纸剪出蜻蜓、房子、飞机等图片让学生欣赏,问:你想学会这种手艺吗?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看黑板上几幅图片(房子、蜻蜓、飞机、风筝),有没有一种平衡美或对称美的感受?同学们知道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剪纸、枫叶、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图形,你能将它们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