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李清照词两首
“高中李清照词两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李清照词两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李清照词两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1084一约1151),自 号易安居士,丈夫赵明诚是宰 相赵挺之之子。他们婚后的生 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 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靖 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 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 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 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 亲历变乱,四处流浪。此后即 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词内容特点:
1、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之类。2、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 世之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 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 出对中原的怀念。 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到, 很富于特色。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于用 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艺术 上有独特的造诣。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看作 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通过底座来画龙点睛的手法。 2.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3.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朗诵思考: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和议论] (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李清照
鹧鸪天
《李清照词两首》 教案
7、《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难点:
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醉花阴
课前预习:
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人。父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善知文书。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修养,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建中靖国元年,18岁,与礼部侍郎赵廷之子赵明诚结婚。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后不久赵廷之升任尚书右丞,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籍中被罢官,他对赵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
约在崇宁二年,赵明诚出仕。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
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后又重新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
7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
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祐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辛弃疾词两首
篇一: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制作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4年5月 课时数: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辛弃疾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预习感知
1、作者: 辛弃疾,词人。字材广阔,风格多样,以 (风格)为主,关于用典,也善于白描。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与苏轼并称为“”。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有 。 2、背景介绍: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精编版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本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汇。
2、把握词句类型,理解诗歌情思。
【过程与方法】
1、咀嚼、考证、补充注释法
2、推敲词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会词人的敏锐的心灵与深沉的人生感受,学习热爱生活。
【自主探究】
一、咀嚼注释
1、注释是对文章的有力补充,会读注释,会用注释,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有益
处。请同学们在独力阅读《醉花阴》的基础上,精心揣摩注释,是否对词章重点环境、人物有力更深、更新的认识?
2、补充注释:
1)东篱把酒: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2)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3)盈袖:出自“声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庭中有奇树》),写夫妇睽离。
二、推敲词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改字比较: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没有比较,就很难分出
优劣高低,对词语的赏析,试着换一个词,比较、把握词语运用之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学们能否把原词中的重点词语替换一下,比较品味一下?
2、语序颠倒比较
3、
4、把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
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单元教学提示,导入新课: 本单元是宋词学习单元,教材为我们编选了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作品。说他们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因为他们是宋词的创作的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通过对他们的作品的学习,我们更能宋词的魅力。 二、词的相关知识介绍: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简单的说就是歌曲中的歌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人依词牌填词。词原来一般是没有标题的,后来人们填词也加标题,如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
柳永词两首学案(教师用)
《柳永词两首》学案
夏露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鉴赏这两首词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4、背诵这两首词 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形成的关联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案
一、对词的了解 (一)、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等。 (二)、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常见的词牌有:
2019高中语文 第2单元 课时分层作业7 李清照词两首 新人教版必修4
课时分层作业7 李清照词两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B.东篱把酒黄昏后 .C.怎敌他、晚来风急 .D.如今有谁堪摘 .
永:漫长 把:举,端起 敌:抵挡 堪:忍受
D [D项,“堪”是“能”“可以”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 ..B.莫道不销魂 ..
C.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D [D项,次第:古义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11162058】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
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
2019 - 2020学年高中语文2.7李清照词两首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李清照词两首
基础积累运用 限时:15分钟
1.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憔悴:指词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怎生:怎么、怎样。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答案 B
解析 憔悴,指菊花枯萎凋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 D
解析 A项,“佳节”古今均为美好的节日。B项,“暗香”,古今均为清淡的香气。C项,“相识”,古今均为彼此认识的意思。“了得”,古义,概括得尽。今义:①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②不平常,很突出。
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
《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导学案
编制人:贾祥
学习目的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 2、把握全文的情节和主题。 3、掌握比兴对比的手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