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历史必修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历史必修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历史必修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民版历史必修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word能力提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选择题

1、“两弹一星”是指( )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最能充分说明袁隆平的成就的是( )

A.首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二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

C.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为外国培训技术专家

3、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5.“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

①第一颗原子

2018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提升作业人民版3!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产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是改革开放的成果;C是在2003年;D是在1970年。故应选A。

【特别提醒】“两弹一星”是在国弱民穷,世界局势紧张,中美对立、中苏关系恶化的特殊背景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加强了国防,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籼型杂交水稻

D.“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

【解析】选C。袁隆平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是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而A、B、D都不符合“世界之最”。

3.(2015·盐城高二检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最全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本课概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发展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课文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文献资料等概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历程。

在学习时,要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

历史必修三跟踪训练:专题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学而思网校 www.xueersi.com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70年代,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C.“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2、下列科技成果中,能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是( ) ①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建成 ②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④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我国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是( )

①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最全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本课概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发展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课文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文献资料等概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历程。

在学习时,要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

初三科学竞赛题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德清县2008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科学通讯赛(三)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4大题,35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共8页)和答题卷(共2页)。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学校、考号。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4 C1–35.5 g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1.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某架飞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保持高度不变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飞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东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北 2.如图所示,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3.在10月的某日早晨,小兰搭车去春游,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 1.发明

最新考古表明中国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同时证明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同时存在。

2.改进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3.传播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掌握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之后传往欧洲。 4.影响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原理

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 2.功能 方向测定。 3.过程

时期 战国 北宋 文献 《韩非子》 《武经总要》 《梦溪笔谈》 成就 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制成“司南” 用地磁场磁化法制成的指南鱼 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 4.传播

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5.意义

(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

(1)商周时期,中国人在冶金中广泛使用

初三历史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同步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四单元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历史上,与金字塔同一国度的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产生于()中考资源网

A.公元前3000年左右

B.公元前2500年左右

C.公元前2000年左右

D.公元前1500年左右

2.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研究古代埃及历史可以查阅的古文字是()中考资源网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

文 D.腓尼基字母

3.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广泛使用

于()中考资源网

A.古代南亚

B.古代北非

C.古代西

欧 D.古代西亚

4.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拉丁字母起源于()中考资源网

A.象形文字

B.腓尼基字母

C.楔形文

字 D.甲骨文中考资源网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中考资源网

①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几乎同时产生②腓尼基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③佛教信徒都信奉“真主”安

拉④公元纪年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

A.③

B.④C .②③ D.①②④

6.我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到那里旅游,你会看到佛的塑像。中考资源网他就是佛教传说中得道成佛的“佛祖”()中考资源网

A.穆罕默

德 B.耶稣

C.张道

陵 D.释迦牟尼

7.公元前3世纪,佛教有了很大发展。中考资源网当时的印度国王是()中考资源网

A.汉谟拉比

B.伯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一、人类生存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5种方法)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 2、地球仪和地图 1)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

初三科学第3讲 物质的变化(定)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三科学

第三讲 物质的变化

姓名: 学校: 年级:

【知识要点】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现象: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或者状态发生变化,或者形状和状态都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

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在宏观上有新物质的生成。

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产生某种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生成。

(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加热时水变为水蒸气,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等均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