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孟子二章》导学案
21.《<孟子>二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含的深刻哲理。 二、知识方圆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2.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疾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3.作品简介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
内蒙古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学案 新人教版
《孟子》二章
一个认真书写的人是后悔少的人,请将下面这句话工整地抄在田字格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学习目标 (加下划线的是学习的难点,要求80%学生掌握)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能分析孟子散文善于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增强论证力量的艺术特色。 使用说明 1、用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资料链接”内容,并将重要信息标注、识记。
2、先在不用任何工具书的前提下读课文,不少于3遍,注意节奏划分。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译文,积累文言重点知识,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3、两篇小文的问题探究学习,一定要在完全弄懂文章的基础上从文中寻找答案。
资料链接 一、文言知识:词类活用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荡”:原为动词,激荡,这里用作使动动词,可译为“使??激荡”。
2、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必先苦其心志。《
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长春版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
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
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关键
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
八年级上册全部
教材分析:
《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四学段(七八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
八年级上册全部
教材分析:
《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四学段(七八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提纲 - 图文
第二章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地势复习:课本:P23图2.2 ,P25图2.6 ,P27两幅图及文字 图中: 序号为山脉 字母为地形区
第二节 气候
一、 南北气温差异
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2)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2、(1)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主导)、季风因素(理解冬季风
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
(2)影响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3、冬季最低温: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
夏季气温最高:新疆的吐鲁番(理解原因:太阳辐射强、深居内陆、地形闭塞) 夏季气温最低:青藏高原(地形因素:海拔高,气温低) 4、5个温度带(以活动积温为指标划分)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熟制 作物 寒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 马铃薯 水果 中温带 一年一熟 大豆,甜菜,春小麦 苹果、桃子、柑橘、荔枝 哈密瓜 椰子、榴莲、香蕉 暖温带 一年两熟至两年三熟 冬小麦,棉花,花生 亚热带 一年两熟至三熟 茶树 热带 一年三熟 青稞 橡胶 青藏高原区 一年一熟 水稻,油菜,水稻,二、 东西干湿差异(p
配套k12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导学案
配套K12学习(小初高)
第21课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能积累“诚、命、戒、正、由、淫、移、屈”等文言词语,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3、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古人论证说理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
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资料
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永昌五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物理学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课时 温度 温度计
主备:孙明 修订: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审核:陈兴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单位以及测量温度的工具。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分类。 3、会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 4、知道体温计的常识。 二、探究新知 (一)、温度;
(1)、定义: 。 (2)、测量工具: 。 (3)、单位规定: 。 (4)、温度计的构造; 。 (5)、制作原理:
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
八年级上册古文解释
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八年级上册英语练习
Unit1 Friends
第一课时
I、翻译下列短语。
1、吃蛋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要做某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碗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诚实的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冰箱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许多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享我的欢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保守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干净又整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个有礼貌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根据句意、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写出单词。
1、 There is __________ wrong with my watch. It works OK. 2、 I’m sorry I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