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野战军十虎将
“第二野战军十虎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第二野战军十虎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第二野战军十虎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2)
作
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边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改编建立起来的。由1945年8月改编时的近三十万人,到1950年5月已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人(不含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留下来的四十多万人)。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晋冀鲁豫野战军阶段、中原野战军阶段和第二野战军阶段。 在解放战争阶段,第二野战军以215209人的损失,歼灭国民党军2218134人(不含1945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歼日伪军5万余人)、俘敌将级军官195名,缴获飞机45架,舰艇21艘,汽车5803辆,各种火炮16097门,各种枪1469480支,并歼灭土匪1145000余人。 晋冀鲁豫野战军阶段
【晋冀鲁豫军区】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决定统一太岳、太行、冀鲁豫、冀南解放区的领导,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又称邯郸局)的同时,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司令员滕代远、王宏坤,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兼,参谋长李达,政治部副主任王新亭,后勤部长周文龙,后勤部副部长周玉成。下辖太岳军区、太行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
〖太岳军区〗司令
中国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2)
作
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边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改编建立起来的。由1945年8月改编时的近三十万人,到1950年5月已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人(不含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留下来的四十多万人)。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晋冀鲁豫野战军阶段、中原野战军阶段和第二野战军阶段。 在解放战争阶段,第二野战军以215209人的损失,歼灭国民党军2218134人(不含1945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歼日伪军5万余人)、俘敌将级军官195名,缴获飞机45架,舰艇21艘,汽车5803辆,各种火炮16097门,各种枪1469480支,并歼灭土匪1145000余人。 晋冀鲁豫野战军阶段
【晋冀鲁豫军区】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在决定统一太岳、太行、冀鲁豫、冀南解放区的领导,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又称邯郸局)的同时,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司令员滕代远、王宏坤,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兼,参谋长李达,政治部副主任王新亭,后勤部长周文龙,后勤部副部长周玉成。下辖太岳军区、太行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
〖太岳军区〗司令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
中原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 ,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 3个兵团。第三兵团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第四兵团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五兵团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基本简介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 ,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序列
1949年2月5日,由中原野战军正式改称;2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成立。
中共第二野战军前委: 书 记:邓小平
委 员:刘伯承 第二野战军机关: 司令员 政治委员 副政治委员 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司令部
作战处处长 军政处处长 情报处处长 新闻处处长 通信处处长 机要处处长 军械处处长 组织部部长 宣传部部长 邓小平 陈刘伯承 邓小平 张际春 李 达 张际春(兼)姚继明 余 非 柴军武 李永悌 张有年 林桂森 黄以仁 陈鹤桥 陈斐琴
赓 张际春 李 达
保卫部部长 卜盛光 民运部部长 李庭桂 联络部部长 杨松青 俘管处处长 袁血卒 编辑出版处处长 胡 痴 新华社分社社长
第四野战军 战斗序列
第四野战军 战斗序列 名称更改及编制变化
1945年08月0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我八路军一部随即出兵东北,配合作战;
1945年10月31日,随着后续部队的抵达,共11万人部队和调配的2万党政军干部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设东西南北满4个二级军区;
1946年08至10月,整合部队作战斗力,开始纵队编制,共5个纵队,主力部队12万人;
1947年04月20日,合并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达46万人;
1947年0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编制10个纵队;
1948年01月0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编制12个纵队,此后将国军压缩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
1948年08月14日,脱离地方建制,成立独立的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
第四野战军 战斗序列
第四野战军 战斗序列 名称更改及编制变化
1945年08月0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我八路军一部随即出兵东北,配合作战;
1945年10月31日,随着后续部队的抵达,共11万人部队和调配的2万党政军干部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设东西南北满4个二级军区;
1946年08至10月,整合部队作战斗力,开始纵队编制,共5个纵队,主力部队12万人;
1947年04月20日,合并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达46万人;
1947年05月中旬,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性反攻,编制10个纵队;
1948年01月0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编制12个纵队,此后将国军压缩在几个孤立的大城市;
1948年08月14日,脱离地方建制,成立独立的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
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
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对国民党军进 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我军斩获之众,在中国
革命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从根本
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大大加速了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这次战役,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决策,以邓
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筹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由华东、中原
野战军和华北、华东、中原地方部队并肩作战,而共同完成的。当时我任中
原野战军参谋长,作为此次战役的参加者,仅就中原野战军在战役中的行动
作一回顾,以供研究探讨。
一、作战方针和战役准备 1948年9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过去两年我军 的作战成绩和整个敌我形势,规定了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在长江以北
和华北、东北地区歼敌的任务。中央军委要求全军应歼灭国民党正规
军 115
个旅左右,其中规定中原野战军歼敌 14个旅左右,并攻占鄂豫皖3 省若干城
市;指示全国各战场发起秋季攻势,中野协同华野作战,歼灭中原敌人,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历史沿革(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历史沿革 (下)
作者:刘中刚 杨涛
来源:《党史纵览》2014年第10期
第四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是由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的。
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挫败国民党军独占东北的企图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在美国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并于1945年9月成立以熊式辉为主任的东北行营,10月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企图独占东北。
为此,中共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抽调大批主力进军东北。 9至10月,从关内进入东北的部队,除少数调往北满、东满地区配合东北抗日联军开辟根据地、扩建部队外,主要分散于沈阳、安东(今丹东)、锦州等地,消灭伪满残余,发动群众,清剿土匪,建立各级地方政权。
同期,东北抗日联军得到较大发展。10月,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司令,共4万余人。
10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东北临时军事指挥机构——东北军区司令部(不对外公开),程子华任司令员
一、二、三、四野各十大虎将
一、二、三、四野各十大虎将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布了《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
2月1日原西北野战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6月原华野的第18兵团(辖第60、第61、第62军)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由晋入陕归一野建制。 此时第一野战军原属6个军组成第1、第2两个兵团。第1兵团辖第l、第2、第7军;第2兵团辖第3、第4、第6军。一野总兵力达34.4万人。
194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第1军和第65军分别兼青海和宁夏军区。12月下旬,新疆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辖第9军及骑兵第7、第8师。1950年1月新疆的民族军,改编为第5军。另有起义部队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第2军、第3军,上述部队均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贺龙则率第18兵团配合二野进军四川,后归西南军区
建制。
195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
美国陆军野战条令FM3-55号《信息搜集》 - 图文
美国陆军野战条令FM3-55号《信息搜集》
前 言
这是首版FM 3-55号野战条令,但其中的概念并不是全新的。阅读过本野战条令的人多会发现这是积前几十年研究改进的大成。在本条令中,陆军引入“信息搜集”(information collection)这个术语代替“情报、监视和侦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情报、监视和侦察”是一个联合术语,陆军加以修改以适应陆军的需要。本条令阐述了下列活动:计划制定需求、搜集评估、信息搜集力量的任务分配和指导。本条令中还包含指挥官和参谋机构在计划、准备、实施和评估信息搜集活动时所采取的行动。由于陆军采用了新型编制和装备,具备了内在的建制内信息搜集能力,因而需要一个理论基础来确保其一体化和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 1.用途
本野战条令为陆军部队实施信息搜集活动提供基础性、长期性理论。本野战条令使信息搜集与陆军当前的理论保持一致。以旅战斗队为已部署部队核心的模块化部队结构,使得众多信息搜集力量移交给低级梯队。这正是与先前作战方式的主要变化之处。 2.范围
本条令阐述了作战行动中信息搜集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