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名词解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名词解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8新 中 医
铁涛医话
辨 证 论 治
邓 铁 涛3
证论治者最喜欢说的道理。其实所谓无证可辨
引用最多的就是人无症状,小便检查有蛋白、红细胞或白细胞之类来,我不会进行检查,,我运用辨证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症,脉,舌等四诊合参加以辨证。
从未听说有人问———无病可辨的病人怎么治?我几十年来也治疗过一些这类病人,即生化检查一切正常,体征正常的病者。例如在七十年代某人民医院请我会诊中山大学一教授,经过多种检查,不能确诊是什么病?乃名之曰“厌食症”。病人一切检查正常,就是不想吃饭,吃不下饭与其他食品,乃日渐消瘦,卧床不起,声音低微。经过辨证,我认为他脾胃虚衰,宜大补脾胃,用大剂健脾益气养胃之剂治之,半月许已能行走,不到一月出院矣,到家嘱家人放鞭炮一串,以庆生还。又如我院一女职工,症见头晕,时止时作,发作晕甚,经各种检查不能确诊,我以甘麦大枣汤加减治愈。
西医诊断不明的病多矣,为什么不曰无病可辨如何辨?!
最近有文章拟将辨证论治改为辨病论治。我认为不妥,且无此必要。因为这个问题,早在高校二版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已阐述清楚。辨证论治包括辨病,不排斥辨病,但比辨病高一筹。试阅第五版《中医诊断学》教材142页“辨证要点”中提出:①四诊详细而准确,是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第一、二章 结论与阴阳五行
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2、证 3、辨证治疗 4、同病异治 5、异病同治 6、阴阳 7、阴平阳秘 8、阴血 9、阳气 10、阳胜则热 11、阳胜则阴病 12、阴胜则寒 13、阴胜则阳病 14、阳虚则寒 15、阴虚则热 16、重阴必阳 17、重阳必阴 18、阴损及阳 19、阳损及阴 20、热者寒之 21、寒者热之 22、阳病治阴 23、阴病治阳 24、五行 25、五气 26、五色 27、五志 28、五味 29、五季 30、五官 31、五体 32、五液 33、相生 34、相克 35、相乘 36、相侮 37、制化 38、母病及子 39、子病犯母 40、子盗母气 41、虚则补其母 42、实则泻其子 43、滋水涵木 44、益火补土 45、培土生金 46、金水相生 47、抑木扶土 48、培土制水 49、佐金平木 50、泻南补北
问答题
(一)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必展开。以下同)
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八纲辨证
百度首页|登录注册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 帮助
首页分类频道特色百科玩转百科百科用户百科校园百科合作 手机百科个人中心 收藏50 辨病论治 编辑
中医诊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即根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征,作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并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一种具体的病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因而显示其特异性,并反映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因此,辨病论治可以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其治疗方法,而且还能采用某些特异性治法和方药,进行特异性治疗。 目录 1概述
2与辨证的关系 3沿革 1概述
中医诊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方法,即根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征,作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并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一种具体的病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因而显示其特异性,并反映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因此,辨病论治可以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其治疗方法,而且还能采用某些特异性治法和方药,进行特异性治疗。 2与辨证的关系
各种疾病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
《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疗反馈辨证法:先辨证后治疗,而前一次治疗之后,病证所发生的变化,又是后一次辨证的依据。
2.阴盛格阳证:是指由于阳虚阴盛,格阳于外而出现的真寒假热症候。
3.阳盛格阴证: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出现的真热假寒症候。
4.气陷证:是指气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垂所表现的虚弱性症候。 5.水气凌心证:是指水饮内停而泛滥,侵袭心脏,以致心脏功能减退而表现的症候。 6.肺卫不固证:是由于肺卫气虚,不能固表所致的虚弱性证候。
7.肾不纳气证:是指由于肾气虚衰,气不归元而出现以喘息气短为主症的证候。
8.膀胱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9.心脾两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而表现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虚弱的证候。
10.心肾不交证:是指由于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心肾阴虚阳亢的证候。
11.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表现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的表实证候。
12.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表现为卫强营弱的表虚证候。 二、简答题
1.《内经》奠定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2.《伤寒杂病论》确定了辨证论治体系。 3
《辨证论治》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疗反馈辨证法:先辨证后治疗,而前一次治疗之后,病证所发生的变化,又是后一次辨证的依据。
2.阴盛格阳证:是指由于阳虚阴盛,格阳于外而出现的真寒假热症候。
3.阳盛格阴证: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出现的真热假寒症候。
4.气陷证:是指气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垂所表现的虚弱性症候。 5.水气凌心证:是指水饮内停而泛滥,侵袭心脏,以致心脏功能减退而表现的症候。 6.肺卫不固证:是由于肺卫气虚,不能固表所致的虚弱性证候。
7.肾不纳气证:是指由于肾气虚衰,气不归元而出现以喘息气短为主症的证候。
8.膀胱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表现的以小便异常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9.心脾两虚证:是指由于心血不足,脾虚气弱而表现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统血虚弱的证候。
10.心肾不交证:是指由于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的心肾阴虚阳亢的证候。
11.太阳伤寒证: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表现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的表实证候。
12.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表现为卫强营弱的表虚证候。 二、简答题
1.《内经》奠定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2.《伤寒杂病论》确定了辨证论治体系。 3
辨证论治顽固性呃逆
呃逆,古称“哕”,相当于西医学的膈肌痉挛。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抑郁,病后体虚所致。呃逆轻者,常不治自愈;重者,24小时甚至数日不愈。近年来,笔者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血瘀型呃逆曹某,男,46岁,5年前因胃脘痛始发呃逆,3天后自止。近年来因患牙痛而发,日夜不止。呃逆时牵引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食后上腹部胀痛不适,口苦涩而渴,但无泛酸。大便干
44湖北中医杂志 2007年第29卷第12期
辨证论治顽固性呃逆
卢亚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医院,湖北武汉 430074)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中医药疗法;辨证施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704(2007)12-0044-01
呃逆,古称“哕”,相当于西医学的膈肌痉挛。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抑郁,病后体虚所致。呃逆轻者,常不治自愈;重者,24小时甚至数日不愈。近年来,笔者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血瘀型呃逆
曹某,男,46岁,5年前因胃脘痛始发呃逆,3天后自止。近年来因患牙痛而发,日夜不止。呃逆时牵引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食后上腹部胀痛不适,口苦涩而渴,但无泛酸。大便干结,2~3日一行,小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它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三部分。
2. 中医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3.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4.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认识的思想。它是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5. 恒动观念:中医学用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这种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
6. 辩证观念:中医学运用矛盾的、整体的和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思想,称之为辩证观念。
7. 辨证论治:即辨证和论治的合称,
辨证论治概述八纲辩证z
辨证论治概述八纲辩证
辨证治概述论
oTngij ospHtal
辨证论治概述八纲辩证
辨i证论 —治中医学—的灵 中魂医学灵魂的中医识认疾和病治疗病疾基的本则原 ;中医认识病疾治和疗病的基疾本原则; 中医学基的本特点之。 一中医学基本特点的之一
T。nogjiHo sptila
辨证论治概述八纲辩证
一辨证论、的含义什么是辨证论治治 ?么是什证论辨治?证 症与和病关的 系的证现代究 研医中见的常证方法辨Tongi Hojsitapl
辨证论治概述八纲辩证
、什么是辨证论治1 ?什么辨证是论治?辨 证 论 治辨别、辨 别明、 察识疾认的病过 证候程 定评、评定、 定决 治疾病疗的程 过治疗
Tonji gHopstali
辨证论治概述八纲辩证
对的认证识是理辨解论证治关键 证的Syndrome 机是体疾病发展在过中程某一段阶 病的理性概括特,含包病着、因位病、质性、病 理性特括,概含包着病、病位因性、、质 正邪量对力比状况等。正 力量对邪状比等况。 病的本质疾反映 )疾(病的本质反映
)oTgjn Hispoiatl
辨证
辨证论治概述八纲辩证
论的治念辨概证的程过,对是过通、望 证辨的过,程是对过望、闻通、问切、四所诊搜的过程 集的症、体征状患病、过等程关资料进有行综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与五行学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一)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 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4.金的特性 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 古人称“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绪论
中医学基本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即中医学的基础医学,它是知道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2.《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的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伤寒论》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析,发展了《内经》的病因学说,提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 3.《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书; 《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 《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 4.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
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倡“六气皆从火化”、“五气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药以寒凉为主,称为寒凉派;
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以汗、吐、下为攻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