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地层学原理
“考古地层学原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考古地层学原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考古地层学原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分子地层学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
地层学杂志
2007年7月
JOURNALOFSTRATIGRAPHY
第31卷第3期
分子地层学的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①
谢树成”2’
赖旭龙D
黄成雨D2’马相如D杨淑娟D
1)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当前分子地层学研究已涉及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类脂物和木质素等多种生物化学组分.在地层中,分子化石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定量的准确性、应用的指纹性和信息的多样性等特点,其地层学应用的主要原理是依据分子化石的生物源信息和其离开生物体后发生的一系列转化途径来实现的,其表述方法可以是含量、相对丰度,碳数分布和单体同位素特征等.在各类年代学框架下。由这些分子化石参数所揭示的各类生物事件和环境事件可以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地层对比的主要依据。分子地层学与分子古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密切相关,它与传统三大地层学分支学科明显不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分子地层单位,也没有进行广泛的分子地层划分与对比工作。对各类生物事件与环境事件有重要指示作用的分子地层学,与生态地层学、事件地层学等地层学分支学科类似,其主要任务是在传统生物地层学或其他年代学框架下,提
层序地层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层序地层学:研究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中具有
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间相互关联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2. 层序: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上存在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和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和
面为界的地层单元。
3. I型层序边界面:一个区域型不整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沉积滨线坡折
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的。即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由海平面相对下降产生。
4. II型层序边界面: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时产生
的,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5. 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6. 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界,顶部以I型层序或II型层序界面为界的层序。
7. 沉积滨线坡折带:陆架剖面上的一个位置,是沉积作用活动的地形坡折,在此坡折
向陆方向,沉积表面接近基准面,而向海方向沉积表面低于基准面。
8. 陆棚坡折带:大陆架与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
9. 体系域:一系列同期沉积体系的集合体。
10. 低位体系域: (简称LST) I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
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在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地层叠覆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
化石层序律: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根据相同化石对比地层,证明同属于同一个时代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最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生物特征的化石)
指相化石: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标志化石。
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或者土壤) 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有宇、界、系、统、阶等,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有宙、代、纪、世、期等。年代地层单位代表的是地质年代(时代),岩石地层单位是某个地质年代所形成的岩石(或地层)。一个是地层,地个是时代,二都是相互对应的。 相对比律(瓦尔特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测到是彼此毗连的相和地区(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层理: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沉积岩层内部的成层性特征)
沉积环境:沉积物(岩)形成时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区域
沉积相:具有一定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和古生物标志的沉积物组合。表征了当时的沉积环境。 笔石:
笔石是一类已灭绝的海洋群体生物,通常隶属于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邓宏文4
储层分布精细预测(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 -以莫西庄三维区为例) 以莫西庄三维区为例) 以莫西庄三维区为例
三维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流程图
地质综合研究部分
地震处理解释部分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地震品质分析
区域构造
区域地质
沉积体系与演化
三维地震高精度处理
区域层序地层格架
钻/测井高频层序
井梷震精细标定
层位标定追踪
三维速度场建库
三维AVO地震处理 三维AVO地震处理 AVO
高分辨率层序格架
等厚图
构造图
P波反演
S波反演
属性提取
流体预测
波形分析
地震反射结构
岩心
测井相
地震相
古地貌
沉积相、 沉积相、体系成因类型
储层、流体、 储层、流体、含油性分析
三维可视化技术
储层分布预测与储层地震地质模型 构造图
目的层储层综合评价
成藏模式
有利勘探目标或靶区确定
处理、 处理、解释一体化的主要技术 地震目标处理(叠前/叠后,时间域/深度域,分辨率) 地震目标处理(叠前/叠后,时间域/深度域,分辨率)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精细地震解释的基础)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精细地震解释的基础)– 全三维可视化解释(点、线、面、体解释) 全三维可视化解释( 体解释) – 多参数、多信息、多属性、多学科综合/动静态结合 多参数、多信息、多属性、多学科综合/
地震反演技术(储层定量分析的核心技术) 地震
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单位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单位;是一套相对整合的、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以不整合和与不整合相当的整合为界的地层。它由一系列的沉积体系域组成。
2副层序<准层序) (parasequence>是以海泛面(marine-flooding surface>和可与海泛面对比的界面为界的成因上有联系的、相对整合的一套岩层(beds>或岩层组(bedsets>。
3在加积副层序组中,副层序愈靠上,时代愈新,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侧向移动。总的来说,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度接近沉积速度,海平面相对升降不明显。在加积副层序中,各副层序的沉积相、厚度和砂岩/泥岩比没有重大变化。b5E2RGbCAP 4在进积副层序组中,愈朝盆地方向前进,沉积下来的副层序时代愈新。总的来说,沉积速度大于可容纳空间的增长的速度,海平面相对下降,表现的序列是一个海退序列。时代较新的副层序的厚度一般比时代较老的副层序的厚度大。p1EanqFDPw 5在退积副层序组中越朝陆地方向,沉积下来的副层序的时代愈新,呈后退型式。总的来说, 沉积速度小于容纳空间增加的速度,海平面相对上升,表现的序列是一个海进序列。DXDiTa9E3d 6低位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期末考查作业
选择20道题回答作为平时成绩,满分30分
1、 层序地层的理论基础
1)海平面升降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
全球周期性海平面变化是形成以不整合为边界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因,是建立全球地层对比的重要手段
2)四个基本变量控制了地层单元几何形态和岩性 海平面升降、气候、沉积物供给和构造沉降及其综合作用 2、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观点
3、 什么是体系域?体系域的边界如何确定? 4、 试述低位体系域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其组成
低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是指Ⅰ型层序中位置最低、 沉积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形成的。在具有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的沉积背景中,低位体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盆地扇、斜坡扇和海平面开始相对上升时形成的低位前积楔状体以及河流深切谷充填物组成的 5、 试述海侵体系域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其组成
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简称TST)是Ⅰ型和Ⅱ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它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
6、 试述高位体系域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其组成
高位体系域(Highstand sy
考古学
《考古学》
第1课 什么是文物 一、文物的性质 1、文物的定义
? 文物概念的演变。战国秦汉之“文物”是指当时的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文物涵义有别;唐宋明清之“文物”称谓不同,涵义基本相同,均指可移动文物;民国时期之“文物”已经涵盖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文物两大类,与现在文物的概念基本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财产”和”文化遗产“分别相当于我们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 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的总称。 ? 两个基本特征: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的。 2、文化的内涵
? 凡具备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均属文物。 ? 具体而言,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 ? 可移动文物:如各种质地的器物、字画、服饰等等。
? 不可移动文物:5大类59个小类。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文物的时限
? 是指文物的年代上限和下限。
? 各国的划分不一致,上限基本当同,下限一般是根据本国的国情而定,而且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文物的定名与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 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 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 、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
考古学复习
第一章 考古学绪论
1.考古学定义:“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英文是Archaeology,源于希腊文,泛指古代的学问(科学)。 “考古学”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统一起来,在我国也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作为近代 (科学)考古学,其定义应该包括考古学的范畴、取得资料的手段、研究方法和目的。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和遗迹。所谓遗物,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装饰品等. 甚至可以包括人类自身组织的化石。所谓遗址,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市、堡垒、村落、居室、作坊、寺庙等遗址。 所谓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窖穴,灰坑等,相对说,遗迹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总而言之,遗物,遗址,遗迹都是我们所说的实物资料。
3.考古学方法:(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就是考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考古资料也就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我们在研究实物资料时,总要探究这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创造的物质文化,它又与其他物质文化有什么关系等。我们获得的物质资料不外乎是传世的、采集的和调查发掘的三种。传世的和采集的物质资料往往只能片面的回答上述问
考古学复习
第一章 考古学绪论
1.考古学定义:“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英文是Archaeology,源于希腊文,泛指古代的学问(科学)。 “考古学”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统一起来,在我国也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作为近代 (科学)考古学,其定义应该包括考古学的范畴、取得资料的手段、研究方法和目的。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和遗迹。所谓遗物,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装饰品等. 甚至可以包括人类自身组织的化石。所谓遗址,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市、堡垒、村落、居室、作坊、寺庙等遗址。 所谓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窖穴,灰坑等,相对说,遗迹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总而言之,遗物,遗址,遗迹都是我们所说的实物资料。
3.考古学方法:(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就是考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考古资料也就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我们在研究实物资料时,总要探究这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创造的物质文化,它又与其他物质文化有什么关系等。我们获得的物质资料不外乎是传世的、采集的和调查发掘的三种。传世的和采集的物质资料往往只能片面的回答上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