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2022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22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22年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五里小学三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一、填空题(32分)
1、我发现生活在土壤里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植物可以利用____________、根吸收的____________和空气中的__________,在叶子里制造养料。
3、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
4、按土壤中所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土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腐烂的植物和动物的遗体,统称为________。它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肥料。
6、花的各部分构造各具功能: 可以制造划分, 接受花粉 ,
能通过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 保护未开的花。 7、植物依靠 从土壤中吸收养料和水分,依靠 把养料和水分输送给叶和花,把叶通过 产生的“食物”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三年级下册科学模拟试卷
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知识展示台(24分):
1.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 )、( )、种子等器官。植物的( )能给它自己制造“食物”。
2.蚕的一生会经历( )、幼虫、( )、成虫四种形态的变化,这一过程称为( )。
3.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 ),常用单位是( )。水的温度可以用( )进行测量。
4.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是( )。磁铁同极相互( ),异极相互吸引。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铁( )产生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二、对错审判厅(20分):
(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大多是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 ( )2.植物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都是向下的。 ( )3.每一个凤仙花果实里一般有2——5粒种子。 ( )4.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生命周期。
( )5.蚕的一生变化: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 )6.云、雾、露、霜都是水的液态。
( )7. 养蚕,抽取蚕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清水学校 葛秋雪 2013年3月
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一、 教务处严格查备课,不得出现漏课现象;严把备课关,备课部由教研组长
(或备课组长)签字,签字后方可上课。要求一课一签,要求提前一周的备课量。
二、 教学目标(包括作业)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三、 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 四、 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五、 教师讲授课不得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小学不得超过15分钟)。 六、 学生课堂违纪,要求课后处理。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20秒种,
避免矛盾激化,不得因此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七、 下课前,对授课内容(围绕重点)要有总结(师生均可)。
八、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负担,杜绝惩罚性作业(力
求作业的最佳质量)。
九、 下课10分钟和学生一起活动,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反馈。 十、 每节课后,在教案上总结一句话(成功或失败之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
三年级科学下册 - 图文
黄羊镇土塔小学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教 者: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日
1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
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学校: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我想、我填、我能行!(每空1分,共30分) 1、请你列举身边常见的三种昆虫:(蚕蛾)、(蜻蜓)、(蚂蚁)。 2、热传导的特点一般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3、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我们常见的一些温度计,它们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 6、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7、(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气象站的温度计放在(百叶窗)里测气温。 8、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9、(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10、(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11、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宝宝的家要(温暖)、(通风)。 12、像蜻蜓、蚂蚁这样的动物
2022-2022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三年级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物质的操作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4、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5、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6、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混合物。
7、感受实验前的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才
是科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混合与分离的动手操作,对混合现象仔细观察,并做出判断。
难点:认识到混合后的沙豆、油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三、材料准备
每组透明杯子两个、一次性塑料杯1只、纱网1块、筷子或玻璃棒1根、黄豆与砂子各半杯、放大镜。
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2、继续指导学生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3、继续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质制造混合物,并学习观察混合后有没有发生变化;
4、了解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混合物,人们根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_2022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大全】
篇一: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5 分)
一、我能拼,我能写。
pǔ xiě zì háo xún wèn shā mò ( ) ( ) ( ) ( )
sī suǒ jiù yuán shén mì jǐng tì ( ) ( )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Pǔ xiě 谱 写——(诗篇)
tàn wànɡ jiù yuán ——( ) ——( )
zhǎnɡ wò duó zǒu ——( ) ——( )
chuán dì jià shǐ ——( ) ——( )
三、按要求写词语:(8分)
1、写近义词。
赞扬----( ) 敬佩----( )
奇异----( ) 思索----( )
2、写反义词
自豪----( ) 喜悦----( )
消失----( ) 冷静----( )
四、照样子,描述下面的人或物的特点。(6分)
例:桑兰: 坚强不屈
萧伯纳: 恐龙:
海底世界: 庐山云雾:
槐乡孩子: 万里长城:
五、把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填上序号。(5分)
( )我只好把钢笔交给了老师。
( )我感到很高兴。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 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 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 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冷与热
本单元引导学生研究常见的冷与热现象,设计了《知冷知热》、《热胀冷缩》、《热的传递》和《谁的传热本领强》等四课。教材用科技史导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热水和冷水进行感知和测量,在知道冷、热是物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开展观察、实验、测量、制作、调查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使用温度计;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热传递现象,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不同以及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本单元教材设计了观察、实验、测量、制作、调查等系列探究活动,力图通过这些活动训练学生参与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指导学生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乐意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意识到人类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在不断的发明创造。
本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进行实验分析的能力。 单元页通过文字、图片展示冷、热的环境及对冷热的感受,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图文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1、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2、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