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思维导图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思维导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思维导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
哈工大自动控制理论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本章重点1.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 运用拉氏变换法求解线性微分方程;3. 传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4. 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5. 结构图的绘制及其等效变换; 6.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关系; 7. 梅逊公式。1 自动控制理论
哈工大自动控制理论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本章难点(1) 运用综合的基础知识(如电子、机械、物理等知 识)建立正确的微分方程; (2) 建立系统的结构图或信号流图;
(3)(4)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等效变换的灵活运用;建立系统的动态方程。2 自动控制理论
哈工大自动控制理论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物理模型— 理想化的物理系统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的数学描述 建模——建立起比较简单又能反映实际物理过程的模型。 建模的线性化问题 两种基本方法:机理分析法和实验辨识法。求解 线性微分方程 时间响应 观察 性能指标
傅 氏 变 换
拉氏变换 传递函数 S=jω 频率特性 计算
拉氏反变换 估算
估算
频率响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元件和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 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自动控制系统中描述系统内在规律的数学模型的形 式很多,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主要采用微分方程、传递 函数、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来描述,最优控制或多变 量系统主要采用传递矩阵、状态方程来描述。 列写元件或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 (1)确定元件或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 (2)按信号传递的顺序依次列写个元件的微分方程。 (3)消去中间变量求得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标准化。标准化:将与输入有关各项移至等式右侧,将与输出有关各项移至 等式右侧,并按降幂排列。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元件和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例:列写如图所示的质量、弹簧、阻尼器机械位移系 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解: 由牛顿力学第二定律有:d 2 x(t ) f (t ) f s (t ) f d (t ) m dt 2其中: f s (t ) Kx(t )弹簧力
f (t )
mdx (t ) dtK B
f d (t ) B阻尼力
d 2 x(t ) dx(t ) 所以有: m B Kx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_课后习题答案_第二章
黄坚主编 自动化专业课程
(2-1a)第二章习题课 (2-1a) 2-1(a)试建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 u+c
-
i1=i2-ic
+ d )+ uo R1(ui-uo+ u1u[ R -C R2 u]R1+uo ui= dt o i 2 - - -
C
解:
C C i1 R1 R2
ic
+ uo i2 -
dui duo输入量为ui,输出量为uo。 R ui=u1+uo R2ui=uoR1-Cdt R1R2+C dt R1 2+uoR2 duc d(ui-uo) uo ic=C i dt= dt u1=i1R1duo du i2= R uoR1+C dt R1R2+uoR2=R2ui+C dt R1R2 2
黄坚主编 自动化专业课程
(2-1b)第二章习题课 (2-1b) 2-1(b)试建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 duc CL d2uo duo L duo L ic== 2+C dt R1 uL= dt R2 dt+ u R2 dtd2u+ uo o C CL oR2 duo u=+ uo+C i1 i i2= R ui=u1+uo 2 dt - R2 R2 dt 2 -输入量为ui,输出量为uo。
u1=i1R1 i1=iL+ic
diL uL=L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_课后习题答案_第二章
黄坚主编 自动化专业课程
(2-1a)第二章习题课 (2-1a) 2-1(a)试建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 u+c
-
i1=i2-ic
+ d )+ uo R1(ui-uo+ u1u[ R -C R2 u]R1+uo ui= dt o i 2 - - -
C
解:
C C i1 R1 R2
ic
+ uo i2 -
dui duo输入量为ui,输出量为uo。 R ui=u1+uo R2ui=uoR1-Cdt R1R2+C dt R1 2+uoR2 duc d(ui-uo) uo ic=C i dt= dt u1=i1R1duo du i2= R uoR1+C dt R1R2+uoR2=R2ui+C dt R1R2 2
黄坚主编 自动化专业课程
(2-1b)第二章习题课 (2-1b) 2-1(b)试建立图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 duc CL d2uo duo L duo L ic== 2+C dt R1 uL= dt R2 dt+ u R2 dtd2u+ uo o C CL oR2 duo u=+ uo+C i1 i i2= R ui=u1+uo 2 dt - R2 R2 dt 2 -输入量为ui,输出量为uo。
u1=i1R1 i1=iL+ic
diL uL=L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5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 第五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 A.劳斯判据 B.赫尔维茨判据 C.奈奎斯特判据 D.根轨迹法 3、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
22(s?1)3,那么它的相位裕量?的值为
( ) A.15o B.60o C.30o D.45o
4、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 A. 实轴上 B. 虚轴上 C. 左半部分 D. 右半部分 5、下列频域性能指标中,反映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是( ) A.谐振峰值Mr B.相位裕量γ C.增益裕量Kg D.剪切频率ωc 6、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临界稳定被认为是( )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5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 第五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 A.劳斯判据 B.赫尔维茨判据 C.奈奎斯特判据 D.根轨迹法 3、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
22(s?1)3,那么它的相位裕量?的值为
( ) A.15o B.60o C.30o D.45o
4、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 A. 实轴上 B. 虚轴上 C. 左半部分 D. 右半部分 5、下列频域性能指标中,反映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是( ) A.谐振峰值Mr B.相位裕量γ C.增益裕量Kg D.剪切频率ωc 6、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临界稳定被认为是( )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版)课件第二章 (1)
自动控制理论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提要:建立系统输入输出模式数学模型: a、微分方程 b、传递函数 c、方块图 d、信号流图
本章重点:动态结构图的绘制,等校变换方法;各种模型 表达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梅逊公式的应用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问题:何为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种类?
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 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就称为数学模型常用数学模型的种类: 静态模型 动态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表示的是各阶倒数均为零的 静态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则为静态数 学模型 数学模型描述的是各变量间的动态关 系, 则为动态数学模型 分析和设计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首要任务 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为解析法和实验法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 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表 达式,并实验验证。
实验法:对系统或元件输入一定形式的信 号(阶跃信号、单位脉冲信号、正弦信号 等),根据系统或
自动控制理论
教案 2006~07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课程属性 先修课程 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 3.5 72(授课66,实验6) 必修 高等数学;积分变换;复变函数;模拟电路;电路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华北电力大学 于希宁、刘红军主编 电力出版社 参考教材 1、自动控制理论复习指导与习题详解 于希宁、刘红军主编 电力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 金慰刚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3、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 4、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 胡寿松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授课教师 于希宁 授课专业和授1、自动化04-1、2、3、4、5; 课班级 2、仪器仪表04-1、2; 3、科技学院自动化04-1、2。
1
第一次课 本次课所属章节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的;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各内容之间的相互连带关系;该课程需要掌握的前期基础知识;该课程对后续课程及工程应用有哪些支撑作用;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重点 性以及如何学好本课程的方法。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一般组成及调节机理。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在车辆主动悬架中的应用
作者:李亮 指导老师:赵贤林
摘要: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在车辆上的应用,大大的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等。但是,这些控制系统大多是针对车辆的某一性能指标设计的,而整车性能的改善需要车辆各系统的协调工作。本文首先根据车辆动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然后以这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主动悬架系统经过集成控制和优化后,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等综合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自动控制;主动悬架系统;集成控制;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application in
vehicle active suspension
Author:Li Liang Instructor:Zhao Xianlin
Abstract: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on the vehicle, greatly improve the riding comfort of vehicle and the operation stabilit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 卢京潮版第二章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引言
·系统数学模型-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及系统内部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机理分析法·建模方法?
?实验法(辩识法)·本章所讲的模型形式?
?时域:微分方程?复域:传递函数
§2.2控制系统时域数学模型
1、 线性元部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L-R-C网络 ur?L?
di?i?R?uC dt?i?C?u?
c ?L?C?u?c??R?C?u?c?uc ? uc???uc??RL11uc?ur ── 2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LCLC(2)弹簧—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 分析A、B点受力情况
?A?x?0)?k2x0 ?k1(xi?xA)?f(xAB 由 k1(xi?xA)?k1xA 解出xA?xi?k2x0 k1?i? 代入B等式:f(xk2?0?x?0)?k2x0 xk1?i?f(1? f?xk2?0?k2x0 )xk1?0?k1k2x0?fk1x?i ── 一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得:f?k1?k2?x(3)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 电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