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证明题难题
“平行线证明题难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平行线证明题难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平行线证明题难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平行线证明难题
第二章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拔高训练
1.(1) 如图1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
∠EFB=65°,则?AED'等于_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AD∥EF,EF∥BC,且EG∥AC.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是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AB∥CD,直线AB,CD与直线l相交于点E,F,EG平分∠AEF,FH平分∠EFD,则GE与FH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
'
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 ) A.30°和150° B.42°和138° C.都等于10° D.42°和138°或都等于10°
3.如图所示,点E在CA延长线上,DE、AB交于点F,且∠BDE=∠AEF,∠B=∠C, ∠EFA比∠FDC的余角小10°,P为线段DC上一动点,Q为PC上一点,且满足∠FQP=∠QFP,FM为∠EFP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CD,②FQ平分∠AFP,③∠B+∠E=140°,④∠QEM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数 A
平行线的证明
平行线的证明
1.如图,直线a//b,求证:?1??2.
2、已知;AB∥CD,AD∥BC,求证:∠B与∠D(12分)
DC
B A3.如图,∠1=47°,∠2=133°,∠D=47°,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呢?为什么?
4.已知:如图,AB∥CD,∠B=∠D. 求证:∠1=∠2
AB 1 2DC
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B∥DC,试说明∠A=∠C,∠B=∠D。
DA C
6、如图,已知∠A=∠1,∠C=∠D。试说明FD∥BC。
A E1
DF2
BC
平行线的证明 1 页 共 4 页 焦茵
B平行线的证明
7.如图,已知∠1=∠2,再添上什么条件可使AB∥CD成立?
并就你添上的条件证明AB∥CD .
AECF M
12B图5-6-10DN8、如图:已知AB∥A′B′,BC∥B′C′,那么∠B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
9.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EA⊥AD,FB⊥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证明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35分)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
112①12③21
2②④B1342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 ) A. ?3??4 B. ?1??2 C. ?D??DCE D. ?D??ACD?180
?DACE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
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
使 命:给 孩 子 受 益 一 生 的 教 育 ! 授课教案 学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员年级: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所授科目: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 ( ~ ); 共_____课时 (以上信息请老师用正楷字手写)
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
一.解答题(共11小题) 1.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 2.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 (1)求证:CF∥AB; (2)求∠DFC的度数. 3.如图,△ABC中,AB=AC,D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AM.求证:AM∥BC. 4.如图,已知DF∥AC,∠C=∠D,你能否判断CE∥BD?试说明你的理由. 5.如图,已知∠1=∠2,∠3=∠4,∠5=∠6,试判断ED与F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为
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
使 命:给 孩 子 受 益 一 生 的 教 育 ! 授课教案 学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员年级: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所授科目: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 ( ~ ); 共_____课时 (以上信息请老师用正楷字手写)
平行线及其判定(证明应用题)
一.解答题(共11小题) 1.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 2.将一副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过点C作CF平分∠DCE交DE于点F. (1)求证:CF∥AB; (2)求∠DFC的度数. 3.如图,△ABC中,AB=AC,D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AM.求证:AM∥BC. 4.如图,已知DF∥AC,∠C=∠D,你能否判断CE∥BD?试说明你的理由. 5.如图,已知∠1=∠2,∠3=∠4,∠5=∠6,试判断ED与F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为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难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4.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40°,那么另一角是 度.
9.如图,已知∠l+∠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证明.
13.如图,已知l1//l2,AB⊥l1,∠ABC=130°,则∠α
14.如图,直线AB∥CD,∠EFA=30°,∠FGH=90°,∠HMN=30°,∠CNP= 50°,则∠GHM的大小是 .
16.如图,若AB∥CD,则( ).
A.∠1=∠2+∠3 B.∠1=∠3一∠2
C.∠1+∠2+∠3=180° ∠l一∠2十∠3=180°
17.如图,AB∥CD∥EF,EH⊥CD于H,则∠BAC+∠ACE+∠CEH等于( ). A.180° B.270° C. 360° D. 450
例2 如图,某人从A点出发,每前进10米,就向右转18°,
再前进10米,又向右转18°,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 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米.
变式训练:
1. 如图,一条公路修
平行线证明基础训练
例1、已知,如图,EF//BC, A D, AOB 70, 1 C 150,求 B的度数.
解:
EF BC, A D(已知)
AB 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OE 1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OB COE 70(对顶角相等)
1 180 70 110(等式的性质)
1 C 150(已知)
C 150-110 40(等式的性质)
C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40(等量代换)
例2、已知:如图,AC//BD, A D,求证: E F.
证明:
AC BD(已知)
ABD BAC 180, BOC AC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 A O(已知)
ABD ACD(等式的性质)
1 A E 180
2 D F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E F(等式的性质)
练习:1、如右图,AB //CD ,AD // BE ,试说明∠ABE=∠D.
∵ AB∥CD (已知)
∴ ∠ABE=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D∥BE (已知)
∴ ∠D=_________ (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7.3平行线的判定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7.3平行线的判定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为什么它们平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习——反思与小
平行线证明基础训练
例1、已知,如图,EF//BC, A D, AOB 70, 1 C 150,求 B的度数.
解:
EF BC, A D(已知)
AB 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OE 1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OB COE 70(对顶角相等)
1 180 70 110(等式的性质)
1 C 150(已知)
C 150-110 40(等式的性质)
C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40(等量代换)
例2、已知:如图,AC//BD, A D,求证: E F.
证明:
AC BD(已知)
ABD BAC 180, BOC AC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 A O(已知)
ABD ACD(等式的性质)
1 A E 180
2 D F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E F(等式的性质)
练习:1、如右图,AB //CD ,AD // BE ,试说明∠ABE=∠D.
∵ AB∥CD (已知)
∴ ∠ABE=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D∥BE (已知)
∴ ∠D=_________ (
相交线与平行线培优题
第十二讲 相交线与平行线
板块一 相交线、对顶角、邻补角、垂直
相交直线:如果直线a与直线b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称直线a与直线b相交。 相交线的性质: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中,?1和?2,?3和?4是对顶角。
a 3O21对顶角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4b
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如图中,?1和?3,?1和?4,?2和?3,?2和?4互为邻补角。 a3O2 14b注意: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两个角互补不一定是互为邻补角。
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
足。
A如图所示,可以记作“AB?CD于O” 注意: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CO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B
【例1】已知:如图1,直线AB、CD交于点O,且?AOD??BOC?120°,求?AOC的度数。
AOD图1BC
1
【例2】如图2,AB、CD、EF交于点O,?AOE?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