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5.2函数教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5.2函数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浙教版初中数学5.2函数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浙教版初中数学5.2函数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浙教版
1.1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求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3.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将一个数表示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 4.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探索有规律性的计算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难点: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考点例解】
例1 (1)-5的绝对值是( ) A. -5 B. 5 C.
11 D. ? 55 (2)2007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述了六大民生新亮点,其
中之一就是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52000000名学生的学杂费. 这个数据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52?10 B. 5.2?10 C. 5.2?10 D. 52?10 (3)2008年2月4日,我国遭受特大雪灾,部分城市的平均气温情况如下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浙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1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求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3.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将一个数表示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 4.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探索有规律性的计算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难点: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考点例解】
例1 (1)-5的绝对值是( ) A. -5 B. 5 C. D. (2)2007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述了六大民生新亮点,其
中之一就是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名学生的学杂费. 这个数据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3)2008年2月4日,我国遭受特大雪灾,部分城市的平均气温情况如下表(记温
度零上为正,单位: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浙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1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求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3.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将一个数表示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 4.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探索有规律性的计算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难点: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考点例解】
例1 (1)-5的绝对值是( ) A. -5 B. 5 C. D. (2)2007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述了六大民生新亮点,其
中之一就是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名学生的学杂费. 这个数据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3)2008年2月4日,我国遭受特大雪灾,部分城市的平均气温情况如下表(记温
度零上为正,单位:
浙教版初中数学4.6《反证法》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反证法的含义. 2、了解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3、会利用反证法证明简单命题.
4、了解定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在同一平面内,条也相交“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证法的含义和步骤.
课本“合作学习”要求用两种方法完成平行线的传递性的证明,有较高难度,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故事引入“反证法”: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王戎是怎样知道李子是苦的?他运用了怎样的推理方法?
我们不得不佩服王戎,小小年纪就具备了反证法的思维.反证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人们在探求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正面求解又比较困难时,常常采用从反面考虑的策略,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那么什么叫反证法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在证明一个命题时,人们有时先假设命题不成立,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一、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认真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题,不能发现,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三基”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试题突出如下特点:一是典型性,即选题典型,难易程度做到逐步递进;二是针对性,即选题精炼,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三是新颖性,体现探究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
1、重教材,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点,熟练各种基本技能
大多数的中考的试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特别是教材的内容编排有“螺旋上升”的特点,有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要深入钻研教材,不能脱离课本,进入初三的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把初一、初二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要有经常性的复习,反复练习达到知识的巩固熟练,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落实好。
2、重过程,抓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试题中有突出“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想与证明,利用学具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运动及文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这些问题都是切切实实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完整目录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完整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阅读材料 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1.2 数轴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2.2 有理数的减法 2.3 有理数的乘法 2.4 有理数的除法 2.5 有理数的乘方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7 近似数和计算器的使用
第3章 实数 3.1 平方根 3.2 实数
阅读材料 神奇的π 3.3 立方根 3.4 实数的运算
第4章 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4.2 代数式 4.3 代数式的值
阅读材料 数学中的符号 4.4 整式
4.5 合并同类项 4.6 整式的加减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一元一次方程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阅读材料 丢番图
课题学习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6.1 几何图形
6.2 线段、射线和直线 6.3 线段的大小比较 6.4 线段的和差 6.5 角与角的度量 6.6 角的大小比较 6.7
5.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潘老师课件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
复习回顾 思考导学 学习新课 课时小结0
y
x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1.
sin a, cosa, tan a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yT
1
PA
正弦线MP
o
M
1
x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y = x2 2x的图象 2.如何用描点法作出函数 如何用描点法作出函数 图象? 如何用(1)列表 列表
1 0 1 2 y = x 2 2x 3 0 1 0
x
3 31 2 1 0
y
(2) 描点
.
1
(3)连线 连线
.
2
.
x返回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1.能否用描点法作函数 y =sin x, x∈[0 2 ]的图象 能否用描点法作函数 能否用 , π 图象?只要能够确定该图象上的点 (x,sin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复习专题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大纲要求〗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
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
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bx+c(a≠0)的顶点是(
2
b2a
,
4ac b4a
2
),对称轴是x
b2a
,当a>0时,
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抛物线y=a(x+h)2+k(a≠0)的顶点是(-h,k),对称轴是x=-h.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 考查二次函数的
5.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潘老师课件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
复习回顾 思考导学 学习新课 课时小结0
y
x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1.
sin a, cosa, tan a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yT
1
PA
正弦线MP
o
M
1
x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y = x2 2x的图象 2.如何用描点法作出函数 如何用描点法作出函数 图象? 如何用(1)列表 列表
1 0 1 2 y = x 2 2x 3 0 1 0
x
3 31 2 1 0
y
(2) 描点
.
1
(3)连线 连线
.
2
.
x返回
高中数学精品题库=复习题+练习题如果要有更加详细的资料。请按照文档的联系方式联系!
1.能否用描点法作函数 y =sin x, x∈[0 2 ]的图象 能否用描点法作函数 能否用 , π 图象?只要能够确定该图象上的点 (x,sin
§5.2一次函数(1)
柳堡镇中心初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教学案
课题 备课组成员 §5.2一次函数(1) 陈、周、章、朱、史 课型 主备 新授 吕坤林 时间 审核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2、进一步由函数中的自变量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3、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字问题,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根据所给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重 难 点 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得分 1、小华用500元去购买单价为3元的一种商品,剩余的钱y(元)与购买 这种商品的件数x(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2、观察下列函数解析式:(1)y =x +1,(2)y=3x,(3)y=160x, (4)y=-3x+500,这四个函数有共性吗? 3、一次函数y=kx+b中,自变量x 的系数k能不能为0? 4、正比例一定是一次函数吗?一次函数一定是正比例函数吗? 二、讲授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定义,在给定表达式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说出它的有关性质,如果给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