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控制发酵的代表药物
“代谢控制发酵的代表药物”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代谢控制发酵的代表药物”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代谢控制发酵的代表药物”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代谢控制发酵
第一章:微生物代谢
小结:1、能量代谢是生物新陈代谢的核心
2、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依据受体的不
同将生物氧化分为三种: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3、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氧化获得ATP,产能少,生长得率极低
4、字样微生物通过光和磷酸化获得ATP,包括循环光合酸化、分循环光和磷酸化和紫膜光合磷酸化三种 5、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 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
有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
无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多种递电
代谢控制发酵
第一章:微生物代谢
小结:1、能量代谢是生物新陈代谢的核心
2、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依据受体的不
同将生物氧化分为三种: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
3、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氧化获得ATP,产能少,生长得率极低
4、字样微生物通过光和磷酸化获得ATP,包括循环光合酸化、分循环光和磷酸化和紫膜光合磷酸化三种 5、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 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
﹐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
有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
无氧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过程中,将释放出电子传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在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多种递电
代谢控制发酵内部 资料
限量补充培养法:将经适当稀释的浓缩处理液涂布于含有微量蛋白胨或0.1%完全培养基成分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野生型细胞迅速生长成较大菌落,而缺陷型细胞生长缓慢只能形成小菌落。这些小菌落大多数为营养缺陷型,将其转接到完全培养基斜面保存待测。
平衡合成:底物A经分支合成途径生成两种终产物E与G,由于a酶活性远大于酶b ,结果优先合成E。E过量后就会抑制a酶,使代谢转向合成G。G过量后,就会拮抗或逆转E的反馈抑制作用,结果代谢流又合成E,如此循环。
优先合成:底物A经分支合成途径生成两种终产物E与G,由于a酶活性远大于酶b ,结果优先合成E。E过量后就会抑制a酶,使代谢转向合成G。G合成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c酶产生抑制作用。
转导:利用转导噬菌体为媒介而将供体菌的部分DNA导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反馈阻遏: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一系列酶的量调节,所引起的阻遏作用。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
基本培养基:能满足野生型或原养型菌株的最低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代谢控制发酵: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他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地在DNA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量生成、积
发酵工艺控制 - 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发酵工艺控制——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在好氧深层培养中,氧气的供应往往是发酵能否成功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通气效率的改进可减少空气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泡沫的形成和杂菌污染的机会。 一、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
溶氧是需氧发酵控制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由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亦如此,因此,需要不断通风和搅拌,才能满足不同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溶氧的大小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形成及产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谷氨酸发酵,供氧不足时,谷氨酸积累就会明显降低,产生大量乳酸和琥珀酸。
需氧发酵并不是溶氧愈大愈好。溶氧高虽然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但溶氧太大有时反而抑制产物的形成。因为,为避免发酵处于限氧条件下,需要考查每一种发酵产物的临界氧浓度和最适氧浓度,并使发酵过程保持在最适浓度。最适溶氧浓度的大小与菌体和产物合成代谢的特性有关,这是由实验来确定的。根据发酵需氧要求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有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和脯氨酸等谷氨酸系氨基酸,它们在菌体呼吸充足的条件下,产量才最大,如果供氧不足,氨基酸合成就会受到强烈的抑制,大量积累乳酸和琥珀酸;第二类,包括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即天冬氨酸系氨基酸,供氧充足可得最高产量
药物代谢动力学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药理学》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A
1、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的肠液中,约可吸收 A、1% B、0.1% C、0.01% D、10% E、99%
2、某弱酸性药物pKa=4.4,其在胃液(pH=1.4)中的解离度约为 A、0.5 B、0.1 C、0.01 D、0.001 E、0.0001
3、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 A、6 B、5 C、7 D、8 E、9
4、弱酸性药物在pH=5的液体中有50%解离,其pKa值约为 A、2 B、3 C、4 D、5 E、6
5、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要消耗能量
B、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 C、有化学结构的特异性 D、只能顺浓度梯度转运 E、转运速度有饱和现象 6、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B、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C、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D、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转运速度无饱和现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指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常用数学公式和图解表示。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需要通过各种生物膜。 生物膜基本结构:
液态脂质双分子结构 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 功能蛋白质(载体、酶、受体) 膜孔 转运小分子物质 转运方式
1. 被动转运:不耗能,顺浓度差(高→低)转运。
(1) 简单扩散:称脂溶性扩散,高浓度→低浓度,转运数度取
决膜二侧浓度差、脂溶性、极性、分子量 。
药物属弱酸、弱减性,以离子、非离子型存在,非离子型易转运,解离程度取决药物的pK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并受pH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
解离方程式 HA ===H+ +A- Ka(解离常数) =〔H+〕〔A-〕/〔HA 〕 (两侧取负对数)
-logKa = - log〔H+〕-- log〔A-〕/〔HA 〕 pKa = pH - log〔A-〕/〔HA 〕 (以指数表示)
10 pH - pKa = A-(离子型)/HA(非离子型) 当
肾脏代替治疗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肾脏代替治疗对药物代谢 的影响安顺市人民医院
血液净化技术是终末期肾衰病人 最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它包括血 液透析、血液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 疗(CRRT)及腹膜透析等。然而,尿毒 症病人在替代治疗中常需同时接受多种 药物治疗。因此替代治疗除常规清除尿 毒症毒素物质外,也不可避免地对药物 的代谢产生影响。
血液净化的方式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 PD) PD 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HD HD) HD 血液滤过 (Hemofiltration,HF HF) HF 血液滤过透析 血液灌流 (Hemoprfusino,HP HP) HP 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 PE PE)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 CBP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常用几种模式 常用几种模式: 常用几种模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CAVHD)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CAVHD) 连续性静CVVHD)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 (CVVHD) 连续性动CAVHDF)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
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2. 吸收Absorption;
3.首关消除(首过效应)First pass elimination; 4. 分布Distribution; 5.半衰期Half time;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7.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8.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9.代谢Metabolism; (二)选择题 【A1型题】
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 ) A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B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C 单胺氧化酶 D 辅酶II E 水解酶
2.pKa值是指 ( )
A 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 B 药物99%解离时的pH值 C 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 D 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 E 药物全部解离时的pH值
3.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使 ( ) A 药物作用增强 B 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转运加快 D 药物排泄加快 E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4.使肝药酶活性增加的药物是 (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 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目的】
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的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
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的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
小白鼠8只,18~22g
【药品】
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器材】
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
【方法与步骤】
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记录给药时
发酵技术中的泡沫的控制
易读文库
发酵技术中的泡沫的控制
1 泡沫的产生、性质及变化 形成条件:
? 气-液两相共存;
? 表面张力大的物质存在;
发酵过程中泡沫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发酵液液面上的泡沫,气相所占的比例特别大,与液体有较明显的界限,如
发酵前期的泡沫;
? 另一种是发酵液中的泡沫,又称流态泡沫(fluid foam),分散在发酵液中,比较稳定,
与液体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 实质:气溶胶构成的胶体系统,其分散相是空气和代谢气,连续相是发酵液,泡沫
间隔着一层液膜而被彼此分开不相连通。
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自发过程,总是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变化。起泡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如下: △G=γ△A
△G——自由能的变化 △A——表面积的变化 γ——比表面能
起泡时,液体表面积增加,△A为正值,因而△G为正值,也就是说,起泡过程不是自发过程。另一方面,泡沫的气液界面非常大。
例如:半径1cm厚0.001cm的一个气泡,内外两面的气液界面达25cm2;可是,当其破灭为一个液滴后,表面积只有0.2cm2,相差上百倍。
泡沫破灭、合并的过程中,自由能减小的数值很大。因此泡沫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终归会变成具有较小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