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及分析化学第二章思维导图
“无极及分析化学第二章思维导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无极及分析化学第二章思维导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无极及分析化学第二章思维导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分析化学第二章课件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 考 题
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 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 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6)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
(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
答: 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
分析化学第二章课件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 考 题
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 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 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6)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
(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
答: 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二章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2-1 苯和氧按下式反应:
C6H6(l) + 15O2(g) ? 6CO2(g) + 3H2O(l)
2在25℃100kPa下,0.25mol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817kJ的热量,求C6H6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H?m和该燃烧反应的?rU?m。
解: ? = ?B?1?nB = (?0.25 mol) / ( ?1) = 0.25 mol
?
?cH?m = ?rH?m =
?rH?= ?817 kJ / 0.25 mol
= ?3268 kJ?mol?1
?rU?m = ?rH?m ? ?ngRT
= ?3268 kJ?mol?1 ? (6 ?15 / 2) ? 8.314 ? 10?3 ? 298.15 kJ?mol?1 = ?3264 kJ?mol?1
2-2 利用附录III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rH?m。
(1) Fe3O4(s) + 4H2(g) ? 3Fe(s) + 4H2O(g) (2) 2NaOH(s) + CO2(g) ? Na2CO3(s) + H2O(l) (3) 4NH3(g) + 5O2(g) ? 4NO(g) + 6H2O(g)
(4) CH3COOH(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二章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2-1 苯和氧按下式反应:
C6H6(l) + 15O2(g) ? 6CO2(g) + 3H2O(l)
2在25℃100kPa下,0.25mol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817kJ的热量,求C6H6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H?m和该燃烧反应的?rU?m。
解: ? = ?B?1?nB = (?0.25 mol) / ( ?1) = 0.25 mol
?
?cH?m = ?rH?m =
?rH?= ?817 kJ / 0.25 mol
= ?3268 kJ?mol?1
?rU?m = ?rH?m ? ?ngRT
= ?3268 kJ?mol?1 ? (6 ?15 / 2) ? 8.314 ? 10?3 ? 298.15 kJ?mol?1 = ?3264 kJ?mol?1
2-2 利用附录III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rH?m。
(1) Fe3O4(s) + 4H2(g) ? 3Fe(s) + 4H2O(g) (2) 2NaOH(s) + CO2(g) ? Na2CO3(s) + H2O(l) (3) 4NH3(g) + 5O2(g) ? 4NO(g) + 6H2O(g)
(4) CH3COOH(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二章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2-1 苯和氧按下式反应:
C6H6(l) + 15O2(g) ? 6CO2(g) + 3H2O(l)
2在25℃100kPa下,0.25mol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817kJ的热量,求C6H6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H?m和该燃烧反应的?rU?m。
解: ? = ?B?1?nB = (?0.25 mol) / ( ?1) = 0.25 mol
?
?cH?m = ?rH?m =
?rH?= ?817 kJ / 0.25 mol
= ?3268 kJ?mol?1
?rU?m = ?rH?m ? ?ngRT
= ?3268 kJ?mol?1 ? (6 ?15 / 2) ? 8.314 ? 10?3 ? 298.15 kJ?mol?1 = ?3264 kJ?mol?1
2-2 利用附录III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rH?m。
(1) Fe3O4(s) + 4H2(g) ? 3Fe(s) + 4H2O(g) (2) 2NaOH(s) + CO2(g) ? Na2CO3(s) + H2O(l) (3) 4NH3(g) + 5O2(g) ? 4NO(g) + 6H2O(g)
(4) CH3COOH(
无极及分析化学第一章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 Collective State of Matter)
学习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主要特征。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气体分压定理。
3.掌握稀溶液的通性及其应用。
4.熟悉胶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其性质等。
5.了解高分子溶液、表面活性物质、乳浊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的聚集状态有气体(gas),液体(liquid)和固体(solid), 这三种聚集状态各有其特点,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特殊的条件下,物质还可以等离子状态存在。当物质处于不同的聚集状态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不同的。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虽然是物理变化,但常与化学反应相伴而发生,所以了解和掌握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的知识对解决各种化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本章将讨论气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晶体的分类和性质将在第七章中介绍。
1.1分 散 系
物质除了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单独存在以外,还常常以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称之为分散系(dispersion system)。例如,粘土微粒分散在水中
第二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本章是分析化学中准确表达定量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在分析化 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应着重了解分析测定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分布、传递的规律及特点,掌握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掌握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可靠性和准确程度的判断方法。 本章计划7学时。
第一节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一. 误差的分类
1.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可测误差(determinate error)
(1)方法误差:是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
如:反应不能定量完成;有副反应发生;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干扰组分存在等。
(2)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引起的;
如:量器(容量平、滴定管等)和仪表刻度不准。
(3)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
(4)操作误差:主要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操作规程与控制条件不当所引起的。如滴定管读数总是偏高或偏低。 特性:重复出现、恒定不变(一定条件下)、单向性、大小可测出并校正,故有称为可定误差。可以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正仪器等办法加以校正。
2.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不可测
第二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
本章是分析化学中准确表达定量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在分析化 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章应着重了解分析测定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分布、传递的规律及特点,掌握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掌握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可靠性和准确程度的判断方法。 本章计划7学时。
第一节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一. 误差的分类
1.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可测误差(determinate error)
(1)方法误差:是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
如:反应不能定量完成;有副反应发生;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干扰组分存在等。
(2)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引起的;
如:量器(容量平、滴定管等)和仪表刻度不准。
(3)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
(4)操作误差:主要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操作规程与控制条件不当所引起的。如滴定管读数总是偏高或偏低。 特性:重复出现、恒定不变(一定条件下)、单向性、大小可测出并校正,故有称为可定误差。可以用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正仪器等办法加以校正。
2.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不可测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二章选择题及答案
1. 下列符号表示状态函数的是:( B )
0 O
(A)ΔU (B)S (C)ΔH (D)W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 ( C) A. H=U+PV B. G=H-TS C. △U=Q+W D. △rGm=-RTlnK
3. 系统在恒压不做功时,其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示为(C) A. ΔH = 0 B. ΔS = 0 C. ΔH =ΔU D. ΔU = 0
4. 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 ( D)
A.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6.2 mol H2(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则反应进度?为(D) A. 2 mol B
基础化学第二章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依数性* (coligative properties): : 只与溶质粒子的的数目有关, 只与溶质粒子的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 关的性质。又称稀溶液的通性 关的性质。又称稀溶液的通性 依数性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依数性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 高、凝固点降低和溶液的渗透压。 凝固点降低和溶液的渗透压。
第一节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蒸气压( 一、蒸气压(vapor pressure)某温度下的纯水 在密闭容器中。 在密闭容器中。克服分 子间引 力
气相 gas phase蒸发 凝聚
存在着两个过程: 存在着两个过程: 蒸发*(evaporation) ) 凝聚* (condensation) ) 蒸发、 当 : 蒸发 、 凝聚速度相等 气相蒸气的密度不再改变, 时 , 气相蒸气的密度不再改变 , 它具有的压力也不再改变。 它具有的压力也不再改变。
液相 liquid phase
气、 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时蒸气的压力叫做该液 饱和蒸气压(蒸气压 表示, 体的饱和蒸气压 蒸气压), 表示 单位:Pa或 。 体的饱和蒸气压 蒸气压 ,用p表示,单位 或kPa。
蒸气压大小与液体的本性 ( 分子间力) 蒸气压大小与 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