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理论总结与讨论
“组织行为学理论总结与讨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组织行为学理论总结与讨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组织行为学理论总结与讨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专题1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范畴与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范畴: (一)组织:
动态定义:对分散的人和物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安排及组合。 静态定义: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结构建立起来的群体。 (二)行为:
狭义定义:人受外部刺激的所有外显活动。
广义定义:人受外部刺激所表现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理活动。
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可控性5、受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影响 分类: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
定义:社会组织为达到其目标,自行产生动机、行动和效果的过程。 评价:动机、行动和效果都很重要。 特征:
1、是组织整体行为,由组织负责,非个人行为。 2、动机是组织建立的宗旨的反映。
3、组织行为效果具有二重性,即实现组织宗旨又对社会产生后果。 4、组织行为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活动的行为。 5、组织行为通过个体行为实现,又影响个体行为。 构成:
1、管理行为:对全体成员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群体行为:正式和非正式群体行为。 3、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础。 载体: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
影响组织行为的要素:感觉、经验、学习、动机、认知、个性、社会因素等。 (四)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专题1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范畴与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范畴: (一)组织:
动态定义:对分散的人和物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安排及组合。 静态定义: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结构建立起来的群体。 (二)行为:
狭义定义:人受外部刺激的所有外显活动。
广义定义:人受外部刺激所表现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理活动。
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可控性5、受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影响 分类: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
定义:社会组织为达到其目标,自行产生动机、行动和效果的过程。 评价:动机、行动和效果都很重要。 特征:
1、是组织整体行为,由组织负责,非个人行为。 2、动机是组织建立的宗旨的反映。
3、组织行为效果具有二重性,即实现组织宗旨又对社会产生后果。 4、组织行为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活动的行为。 5、组织行为通过个体行为实现,又影响个体行为。 构成:
1、管理行为:对全体成员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群体行为:正式和非正式群体行为。 3、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础。 载体: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
影响组织行为的要素:感觉、经验、学习、动机、认知、个性、社会因素等。 (四)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思考讨论题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1. 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享利?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其贡献在于:突出了管理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坚持学习会不断地改善工作方法;确定了在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强调了薪金作为激励因素的潜在重要性。
古典组织理论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当代许多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的管理学派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些仍然是当今管理上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当今的许多技术与管理方法也都是对古典的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人际关系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引起的效应;二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理论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提出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建立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等,这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组织理论做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思考讨论题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1. 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享利?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其贡献在于:突出了管理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坚持学习会不断地改善工作方法;确定了在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强调了薪金作为激励因素的潜在重要性。
古典组织理论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当代许多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的管理学派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些仍然是当今管理上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当今的许多技术与管理方法也都是对古典的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人际关系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引起的效应;二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理论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提出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建立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等,这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组织理论做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群体理论
第三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3.1 群体基础
? 3.2 群体行为模型的分析 ? 3.3冲突
? 3.4人际沟通
?
3.1 群体基础
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 二、群体发展阶段
?
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
1 群体的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群体(group)是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个体的集合。
群体是具有共同目标,有着一定人数的有机结合
2群体组成要素
?
G.C.Homans:
3群体的类型
参照群体、一般群体和隶属群体 根据群体的影响和作用分: ? 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心理上向往的群体,个体把这种群体的规范、标准、价值观作为自己
行动的参照标准。
一般群体:虽存在于组织、社会中,但其标准和目标不能引起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 隶属群体:是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
?
3群体层次测定理论
根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程度分:
? ? ?
松散群体-无共同活动
联合群体-有共同活动,只对个人具有意义
集体-有共同活动,对个人具有意义,也对社会具有意义
团队
工作团队与工作群体的区别 高效团队的特征
具有很强的核心价值观
? 成员不满足于承诺共同目标,
组织行为学思考讨论题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1. 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享利?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其贡献在于:突出了管理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坚持学习会不断地改善工作方法;确定了在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强调了薪金作为激励因素的潜在重要性。
古典组织理论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当代许多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的管理学派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些仍然是当今管理上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当今的许多技术与管理方法也都是对古典的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 人际关系理论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引起的效应;二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理论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提出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建立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与感情逻辑之间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等,这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组织理论做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理论,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对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研究概述
金融学
第10卷第4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8月Vo.l10No.4JOURNALOF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Aug.2010
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研究概述
喻淑春, 王利伟
(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0047)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传统金融理论受到严峻的挑战。阐述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观点,重点分析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 前景理论和有限套利理论,概括出行为金融学的六大主要理论模型。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前景理论; 有效套利; 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0)04-0041-03 行为金融学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萌芽于19世纪50年代。行为金融理论是将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它分析人的行为、心理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是心理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早在1951年,美国商务学教授O.K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 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
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 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 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知觉特征:
1. 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2. 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3. 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4. 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
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 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
组织行为学原理总结
组织行为学的原理总结
一、学习理论:
行为的变化表明了学习的发生,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P49)
(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P49) 从根本上说,条件反射的学习指的是,建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当有吸引力的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多次相互匹配时,中性刺激物就会变成条件刺激物,因而拥有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P50)
操作性行为指的是主动的或习得的行为,而不是反射性或先天的行为。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重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强化可以巩固行为并增加其重复的可能性。
斯金纳指出,在具体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会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如果人们的行为可以得到积极强化,则他们最有可能重复这种令人满意的行为。而且,如果奖励紧跟在恰当行为之后,则最为有效。如果行为不被奖励或受到惩罚(即得不到积极强化),则不大可能继续被重复。
(3)社会学习理论(P51)
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聆听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行学习的观点,成为社会学习理论。 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认知失调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列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致力于对
教学理论
篇一:教育教学理论与应用
教育教学理论与应用
(一)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