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年级第一单元比多少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年级第一单元比多少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数学年级第一单元比多少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年级第一单元比多少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比多少》教案
武鸣县府城镇府城小学 陶如花
学习内容分析: “同样多”、“多”、“少”学生在学前班已初步认识,但不知道它们的含义。教 科书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一方面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同时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比较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后,进一步提问“图中还可以比什么?”使学生知道“多”和“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正确比较物体的多少。 学生将在这一节课中,仔细观察,结合动手操作、比较等多种数学活动,更好的掌握比多少,不但会说谁比谁多,还能说出多多少。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助学习的乐趣。
学情分析:“同样多”、“多”、“少”学生在学前班已初步认识,但不知道它们的含义。教科书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一方面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同时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比较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后,进一步提问“图中还可以比什么?”使学生知道“多”和“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正确比较物体的多少。 学习目标描述: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
房价收入比多少合理
篇一:房价收入比不真实
房地产有泡沫吗?按照租售比或者房价收入比,以及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有泡沫。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中指出,目前的房价与居民的收入不匹配。但是,中国住房价格泡沫挤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必须建立中国自己的房价收入比与租售比的标准,用国外的标准或者用失真的数据人云亦云难免产生失误,甚至影响中国房地产改革的大局。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到6倍为合理区间。这一比例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在进行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时,提出的一个世界银行认为“比较理想”的比例。
一些中国房地产研究机构显然认为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回到公认标准,比世界银行认可的理想状态高一些。表面上看,房价收入比正在回归合理范围,但这一较为乐观的数据显然未能说服大众。有网友根据“2011年当地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平均人口×合理房价收入比/90平方米”,计算了各地的“合理房价”。如北京4387元/平方米、上海 4831元/平方米、广州 4573元/平方米、南京 4293元/平方米等。
其他机构的推测要悲观得多。3月22日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发布的《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
比多少(比大小)一年级数学上整册教案设计
比多少(比大小)一年级数学上整册教案设计
学以致用,努力践行。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比多少(比大小)一年级数学上整册教案设计,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比多少(比大小)一年级数学上整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
三、教学活动
(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
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二)动手操作,学习“〉”、“〈”、“=”
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
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习“3=3”
(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
培智教育一年级上生活数学比多少 同样多
实验班教案(比多少(一))
目学标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 目标 编生 号 准备: 课时1: 一、目标: 1、理解一个、多个的多少比较 2、能按要求圈出1个、多个的多少 二、过程: 1、出示PPT,逐图认物,并用1个、多个进行描述 (1)前三图老师示范,如,一棵爱心树、许多爱心树;一块蛋糕、许多蛋糕 (2)生看图认物,并用一个、许多进行描述(水果、动物、食物) 2、圈一圈 (1)老师示范,圈出“许多” (2)抽部分生上台圈一圈,师点评纠错 (3)所有学生做课本上14页练习题1(1) 课时2: 一、目标: 1. 区别“1”和“许多”。 2. 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和“许多的关系。 3. 喜欢动手操作。 二、准备: 1. 教具准备:小兔头饰;“超市游戏”;音乐“拔萝卜”。 2. 学具准备:“超市游戏”。 3. 作业单 三、活动过程: 预热活动: 1.师:今天呢陈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我来扮演兔妈妈,请小朋友扮演小兔子跟我一起散步吧!(戴头饰) 2.师:小兔子平时都会和兔妈妈散步,你A能理解一个和多个的多少比较 B能理解一个和许多的关系 C能遵守课堂规则,参与课堂活动 E 张芯铭 目标达成情况 备注 李 星 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大小多少教学设计讲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笔画点竖折折钩。
3、认识一个偏旁:反犬旁“犭”,鸟字旁“鸟”。
4、知道多和少,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农村里,有农家小院,在农家小院里,有很多温馨的场景,我们一起去感受吧。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大小多少。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课件、五支铅笔、圆片、小棒。 教学方法
操作演示法 课前准备
课件、五支铅笔、熊猫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师:今天周末,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上在家里准备学习用品,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取积的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 ”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 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积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
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
下载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假如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时间
分配
讲授
练习
20分
20分
教学
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
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
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
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
准备
幻灯片、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
(1)用幻灯片出示教材第2页的图案
师: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
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相互交流)
(2)用幻灯片出示教材第3页例1上的图案
师:观察这些图案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4)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5)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
量一量
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师:"在轴对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表2018-2019 学年下学期
作息时间表
学生信息登记表
学生信息登记表
单元教学情况反思表单元:第单元检测时间:2019 年月日
单元教学情况反思表单元:第单元检测时间:2019 年月日
学科教学课时总计划
讲授126 课时作文课时复习15 课时实验课时检测16 课时机动20 课时总计177 课时
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表
学科教学进度计划表
学科教学总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⑦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设计
课时安排及教学设计
教师:陈康华
成第一课时:自主预习课文
预习任务:认读第一单元的生字、生词;会写会用生字表二的生字;能够准确的朗读四篇课文;通过查字典弄懂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能够就自己预习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单元识字读文过关课 一、词串教学
本单元的20个生字,教师注音且每字组两个词,学生挑战读、记,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字、组词。 二、词语过关
1、出示词语盘点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中词语,学生分组闯关。小组内两两读词,错读三个以上者不过关。
2、全班开火车读,读错者不过关。 三、主题背诵
1、利用本单元的四字成语,集中出示成语,快火车读——小组读——一分钟速背——展示背。
2、出示语文园地的两首诗,三分钟背诵。每人一句全班开火车背。 四、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读生字并组词。 2、写生字,每字两遍。 五、正确朗读课文
小组内两两互查,任选一篇课文的某一段,凡错三处以上者为不过关。 朗读课文中优美的段落(见课件) 六、知内容
1、按提示,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三课时:精度引领课一
内容:《草原》《丝绸之路》 品味西部的美——景美 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