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读后感引议联结
“屈原列传读后感引议联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屈原列传读后感引议联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屈原列传读后感引议联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屈原列传读后感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笔下的名句。
屈原是战国时期武王的后代,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理想破灭后,屈原不愿随波逐流,宁可舍生取义,毅然赴死,把理想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屈原满腹经纶,官至左徒,太史公这样形容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当诸侯,王甚任之。意思就是说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国之道,擅长于应对事物,内可以与王商量国家大事,决策千里;外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楚王很是信任他,由此可见屈原的才华绝非一般。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充满奇特的幻想,折射出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心灵创痛。
纵使怀有满腹经纶,远大抱负,也抵不过楚王的昏庸无道,小人的嫉妒谗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被怀王疏远!可是屈原依然心系天下,忧国忧民。流放之际,悲痛之余,屈平只有寄愁苦于万水千山,留下千古佳作无数。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历史?怀王因不听屈原的劝告而遇害,虽然屈原一直向怀王之子顷襄王表明自己的志向,可惜屈原没有被重用,顷襄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
作文例文: 青年与门采尔-----引议联结法
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儿:“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花了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花一年的功夫做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儿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例文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引:恰如其分概括原材料提出观点。
探求年轻人成功的经验,与其说他用一年或几年时间做画,再用一天卖出去,倒不如说丰厚的积淀使他一日成名。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在相关领域具备深厚的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 议:对观点作总的的议论
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拔苗助长、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而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人则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愉悦。厚积薄发,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积淀;是一种心平气和的追逐;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流露,是一种运筹帷幄的凸现;是一种卧薪尝胆的显耀! 联 1:举例论证(正面)
(叙) 回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发现这样的事例实在是不胜枚举。晋代文学家左思,离开家乡游学到京都,目睹京城的繁华,萌发了创作欲望。但他并未即刻动笔,而是深入观察,认真体悟,精心构思,耗时十年,终
高考作文议论文结构之“引议联结”
高考作文议论文结构之“引议联结”
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1)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绝不能是病句。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的话。 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正确,就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褒什么贬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不
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 读后感 - 模板
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李海芳
我姨父去世后,他的女儿海宝很伤心,为了寻找父亲的杀父仇人,她爱上了阅读吏书和学习佛教,慢慢她心里少了很多恨,多了更多的是爱,是的,人活着多好,如果我们的人生中只有仇恨就少了好多快乐和幸福的日子了!亲爱的,我们都为已经离开我们的亲人好好活着吧!此文是她读《史记 . 伍子胥列传》有感。 《史记·列传》中伍子胥给俺的印象很深刻,他身负家仇,历经磨难,最终于16年后率吴军攻入楚国,踏平郢城,赶走楚王,终报家仇。
和司马迁一样,俺也很欣赏伍子胥独到的见解,兴国的能力,敬佩其正直的品行,刚毅的人格,更感叹他能忍辱负重,持之以恒的毅力!
伍子胥父亲为费无忌所陷害,楚平王为斩草除根,想以其父名义诱捕伍子胥兄弟俩,其兄性格仁厚,明知此去赴死,但为成孝道,安然入狱,伍子胥则认为象兄长一样徒死无益,于是只身出逃。俺能想象出年轻的伍子胥手拉弓箭,愤怒地朝向使者,就在使者惊慌后退的瞬间,这位身手敏捷的帅哥跳出了窗外,从众人的眼前消失了。 伍子胥投奔了避难于郑的太子健,在郑三年,太子健和伍子胥做错了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欲行谋反!郑出于同情收留了被父亲楚平王行将杀害的太子健,
屈原离骚读后感(优秀3篇)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屈原离骚读后感(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离骚》读后感 篇一
有日神助“我”,风神帮“我”,雷神保护“我”,各方神圣都成了“我”的左右手,那么再加上“我”执着的追求,有什么理想不能实现?什么目标无法到达呢?
屈原,就是用这样幻想境界,表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他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然的钟情,对美人的思慕……都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但却显得太过虚拟化,一切都不似是真的,完全的幻想世界。
这幻想,让我质疑。这位伟大诗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他那浪漫的笔触之下诠释的真的仅是他那浪漫情怀?
如果他真的是如此执着,如此坦荡,那为什么又有“投河自尽”的结束篇?他,绝望了吧——想必,除了在这虚拟的幻想世界中徜徉,沐浴在他自建的浪漫世界中自我陶醉,他再无地方释放他自己了。
可怜的人儿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人理解,无人分享自己对生活的希望,更是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就这样憋着了,沉默着。沉默是金?在屈原身上,我看到了否认,他呐喊过的,只是被压抑了;他呐喊过的,不过被淹没了!最终,他彷徨,他郁闷,就这样,他带着绝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
清晨,微笑的旭日与绚丽似火的国旗在雄壮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伴随着激昂的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像一道道电流从我身上经过。
小时候,看到哥哥姐姐们戴着整齐而鲜艳的红领巾,我羡慕极了。终有一次我情不自禁地向妈妈问道:“妈妈,红领巾代表什么?国旗又代表什么?”妈妈微笑着说:“红领巾是代表少先队员,向征着我们国家的未来。而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妈妈的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
我踏进校园,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当我佩戴红领巾时我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当在升国旗庄严的那一刻,我的心像激起千层浪一样,久久不平。特别是看过老师给我的《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这本书后,更坚定了我的思想,确定了我的目标。弘扬传承、坚定不屈的方志敏、铁血将军陈树湘、小战士小董、过草地的红军……不怕苦、不怕累,舍己为国大无畏。他们为国拼搏牺牲的奋斗精神得出了爸爸妈妈常问的:“读书是为了什么?”我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坚信,在五星红旗的引领下,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拼搏,祖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
清晨,微笑的旭日与绚丽似火的国旗在雄壮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伴随着激昂的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像一道道电流从我身上经过。
小时候,看到哥哥姐姐们戴着整齐而鲜艳的红领巾,我羡慕极了。终有一次我情不自禁地向妈妈问道:“妈妈,红领巾代表什么?国旗又代表什么?”妈妈微笑着说:“红领巾是代表少先队员,向征着我们国家的未来。而国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妈妈的话一直在我心中回荡。
我踏进校园,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当我佩戴红领巾时我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当在升国旗庄严的那一刻,我的心像激起千层浪一样,久久不平。特别是看过老师给我的《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这本书后,更坚定了我的思想,确定了我的目标。弘扬传承、坚定不屈的方志敏、铁血将军陈树湘、小战士小董、过草地的红军……不怕苦、不怕累,舍己为国大无畏。他们为国拼搏牺牲的奋斗精神得出了爸爸妈妈常问的:“读书是为了什么?”我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我坚信,在五星红旗的引领下,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拼搏,祖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
屈原列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属( )草稿未定 2.谗谄( )之蔽明也 3.惨怛() 4.谗人间()之 5.帝喾() 6.濯淖( ) 7.皭()然 8.滓() 9.从()亲 10.商于( )之地 11.屈匄() 12.靳()尚
13.唐昧( ) 14.咎( ) 15.不肖( ) 16.随属( ) 17.忠臣之分( ) 18.被( )发 19.渔父( ) 20.餔()其糟 21.温蠖() 22.汶汶( ) 23.啜()其醨()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 7.濯淖污泥之中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
屈原列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属( )草稿未定 2.谗谄( )之蔽明也 3.惨怛() 4.谗人间()之 5.帝喾() 6.濯淖( ) 7.皭()然 8.滓() 9.从()亲 10.商于( )之地 11.屈匄() 12.靳()尚
13.唐昧( ) 14.咎( ) 15.不肖( ) 16.随属( ) 17.忠臣之分( ) 18.被( )发 19.渔父( ) 20.餔()其糟 21.温蠖() 22.汶汶( ) 23.啜()其醨()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屈平既绌 6.亡走赵,赵不内 7.濯淖污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