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和2017高中物理课程目标
“2003和2017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03和2017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03和2017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理科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一、 课程性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篇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
第一章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第二章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基本思路
第二篇 内容标准解读
第三章 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解读 第四章 共同必修模块 第五章 选修1系列 第六章 选修2系列 第七章 选修3系列
第三篇 实施建议
第八章 教学建议 第九章 评价建议 第十章 教科书编写建议
第十一章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建议 第十二章 附录解读
第四篇 问题与展望
第十三章 问题回顾 第十四章 前景展望
第一篇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
第一章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普通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为了打下高中课程标准研制的基础,本课题组对国际高中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我国的高中课程实施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进行了理论综述和部分实证研究;对物理学学科发展对高中课程设置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对社会关于中学物理学习的需求进行讨论。这些研究构成了高中物理课程的研制背景。
第一节 高中物理课程的国际比较
一、课程结构
世界各国关于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各有特点,但总体讲,有一些相似之处,如都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不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王庆霞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案例1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a、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b、能力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c、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案例2
《运动的图象描述》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时间图象及其物理意义;
(2)学会用位移---时间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运动过程的几种描述方法的比较学习,知道图象是分析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
(2)通过对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分析,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从而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3)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新编及其运动的图象描述
2017版高中物理课标试题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物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新课标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自信 A.信仰 B.理想C.文化D.信念
2.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模型建构”是属于哪一类核心素养( )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3.新课标课程方案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 ) A.必修B.必考C.选修选考D必修选考
4.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 ),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A.科学化B.社会化C.情景化D.生活化
5.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 )
A.发展规律B.运动规律C.变化规律D.作用规律
6.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 )和科学实践作为必修模块内容。 A.基础知识B.科学知识C.
高中物理课堂笔记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优秀笔记
高中物理科学的 基础学习方法
为老师和同学们板书和笔记准备。简洁而全面。
1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优秀笔记
高中物理科学的基础学习方法 1、学习物理的方法
①要学好物理,必须形成物理思想,即:
理解物理概念,明确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搞清物理思路,熟练物理方法。 ②审题是热点,作图是重点,找规律是难点,列方程是焦点,解方程是得分点。 ③知识是得分的实力,能力是较量的资本, 方法是竞争的关键,意志是成功的力量。
④形成物理思想,掌握物理方法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2、力的正交分解方法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垂直分解在坐标轴上,如图 y F1y F1然后进行矢量合成 F2F2y x 分力大小: β α F2x 0 F1x ?Fx?F1x?F2x?F3x??
F3 ?Fy?F1y?F2y?F3y??注意:①上面两式是矢量关系式,必须规定正方向计算,特别要注意正负号 ②正交分解法分解的分力只有正弦与余弦,没有正切与余切,如
F1x?F1cos?
F1y?F1sin?,对边为正弦,邻边为余弦
tan??合力大小:?F??F??F2x2y合力方向:
?F?Fyx
常用于三个以上的力的平衡问题和二个以上力的加速运动问题 3、力的合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课程结构
今年秋季开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
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课程结构
今年秋季开
课程与教学论 - 课程目标
1.定义:
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模式
一.课程目标:
①广义的课程目标
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②狭义的课程目标
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2.分类:
①行为取向性目标
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 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行为目标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有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②生成性课程目标
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
案 年 月 日
生: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片段)刚才这首歌大家可能都听过,叫做《众人划 桨开大船》,从物理学的角度说,二个人划桨产生的力太小不能开大船,众人划桨产 生的力合起来才能开动大船.如果知道每个人划桨的力,怎样求合起来的力呢?学习 了这一节课后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课教学] 一、力的合成 [演示实验)让学生把一桶水或一个重物从地面上想办法放在桌面上. 师:(对一个大个同学提问)这位同学你的做法是什么?请具体操作一下. 生:我用一只手就可以把它提到桌面上.(同时演示) 师:(对瘦弱的女生提问)你们的做法是什么? 生:我们可以两个人把它抬上来.(同时演示)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位力气大的同学只用一只手一个力就可以把水桶 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两个女同学用两只手给水桶两个力, 同样也把水桶从地面移动到 桌面上,不同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在提水桶这个事件上,这
高中物理课件《练习使用示波器》
一、实验目的 1.认清示波器面板上各个旋钮和开关的 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 2.练习使用示波器观察、检测各种信 号.
二、实验原理 1.示波器核心部分是示波管,示波管由 电子枪 _________、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下 图所示.
加速电场 2.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电子束通过________ 偏转电极 加速后,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偏转.
三、实验器材 1.学生实验用示波器. 2.学生信号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 等.
四、实验步骤 1.观察荧光屏上的亮斑并进行调节
3.观察亮斑在竖直方向的偏移并进行调 节 (1)将扫描范围旋钮置于“外X”挡,将直 流选择开关拨到“DC”位置. (2)按右图连接电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至适当位置后闭合 开关.把衰减调节旋钮逆时针依次转到100、 10和1挡,观察亮斑向上偏移的情况. 增益旋钮 (4)调节Y____________,使亮斑偏移一段适当 的距离,再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亮斑偏移 的距离随输入电压变化的情况. (5)调换电池的正、负极,改变输入电压的方 向,可以看到亮斑改为向下偏移.
4.观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的图线 (1)将扫描范围旋钮置于10~100 Hz挡,把衰 减调节旋钮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