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四课时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四课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四课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齐桓晋文之事教案四课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10月20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3.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2、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教学难点
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
2.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材简析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充分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气盛言和的特色,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而且在论证的过程中又富有逻辑的力量。学习时,须用心体会。
教学方法 :点拨 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 诵读 讨论
1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落实字音
胡龁 衅钟 觳觫 褊小 庖厨 无以,则王乎? 彼恶知之? 二、了解孟子 1、学生介绍孟子
2、教师补充 强调其行仁政的思想 三、熟读文本,把握大意 1、学生朗读 2、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 4、学生再读 四、翻译重点语段
如第2、4、7、8、10、11、12、13、14段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
《齐桓晋文之事》 (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无以,则王( )乎 将以衅( )钟 ..
彼恶( )知之 予忖度之( )( ) ...
语人曰:“我不能。”( ) 便嬖不足于使令于前与?( ) ...吾惛( ), 不能进于是矣 放辟( )邪侈( ) ...
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莅.( )中国 谨庠( )序之教 .(二)解释下面加点词。 1(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 . (2)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 . 2(1)无以,则王乎?( ) . (2)则可以王矣?( ) . (3)保民而王( ) ...
(4)是心足以王矣( ) . (5)(故王)之不王,非……之类也( ) .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 (2)若无罪而就死地也( ) .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 (4)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即墨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编写人:江贞 万爱华 2011-10-15 审核:江贞 编号:
高三语文《齐桓晋文之事》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
学习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课前预习案】
1、为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胡龁( hé ) 无以,则王(wàng )乎 彼恶(wū )知之 ...褊( biǎn )小 予忖度( cǔn duó)之 便嬖( pián bì ).....不足使令于前 莅( lì )中国 商贾(gǔ )皆藏于市 吾惛( hūn )...不能进于是矣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shàn ) 殆( dài )有甚焉 ..2、 通假字
无以,则王乎 以 通 已, 止 王说 说 通 悦 , 高兴 刑于寡妻 刑 通 型 , 做榜样
盖亦反其本矣 盖 通 盍 , 何不 反 通 返 可得闻与 与 通 欤 语气词
是罔民也 罔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幻灯片1 导入新课
? 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幻灯片3 学习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
?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 (2)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 (3)学习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 ? 2.思想教育目标:孟子的主张 ?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
? (2)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 ? (3)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 3.能力培养目标:研读、鉴赏
? (1)、能够理顺思路错综的文章的理路。
? (2)、善于切分课文这样的没有明显标志的长文章。 ? (3)、能够运用简单的比喻进行论辩。 幻灯片4
? 重点:
?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 2.理清文
最新整理《齐桓晋文之事》教案精选两篇
最新整理《齐桓晋文之事》教案精选两篇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1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有谁能说说孟子的有关情况。 二、 关于孟子: 1、 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
分解因式第四课时
第四课时
●课 题
§2.3.1 运用公式法(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对平方差公式特点的辨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引导学生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将某些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培养学生多步骤分解因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2.3.1 A) 第二张(记作§2.3.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 1 课古文三篇选择题及答
案
班级:姓名:
说明:必修下册第一课共三篇古文,精心编辑了三篇文言文赏析辨析选择题。后附有答案。
目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论语》 *齐桓晋文之事 / 《孟子》庖丁解牛 / 《庄子》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率.尔(shu ài) 长.乎尔(zh ǎn g) 为小相.(xi àn g)
B饥馑.(j ǐn) 千乘.之国(sh èn g) 喟.然(ku ì)
C鼓瑟.(s è) 以俟.君子(s ì) 冠.者(guàn)
D哂.之(x í) 浴乎沂.(y í) 铿.尔(k ēn g)
2.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摄.( 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 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 才能) 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 )同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 能为之大 3.下列各
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
B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
第四单元第四课时学案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Unit4 Section B 2a-2e课型 :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者:feng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熟练运用形容词及其最高级对人物特征进行描述
2.学会使用最高级和其他用于比较的词撰写文章介绍达人的原则及自己和达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明星本身并关注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平台。 教学重难点:将比较级和最高级灵活地运用到文章或谈话中去。 自我预习
1、自学Page292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
2、自读完成Section B 2b,学科组长检查。 3、自学完成2c,2d,2e,学科组长检查。
4、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Do you know all these people? Why did these people become famous?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1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落实应用案练习鲁人版必修5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料
1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觳觫(hú sù)恻隐(cè) ...庠序(yánɡ) 豚(tún) ..B.忖度(cǔn dù) 邪侈(chǐ) ...孝悌(tì) 衣帛(yì) ..C.庖厨(páo chú) 商贾(ɡǔ) ...莅临(lì) 赴愬(sù) ..
D.便嬖(biàn bì) 褊小(biǎn) ...挟持(xié) 胡龁(hé) ..
解析:选C。A项,“庠”读xiánɡ;B项,“度”读duó;D项,“便”读p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 .
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其本矣 .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赴愬于王 .
解析:选B。“抑”不是通假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A.? ?今恩足以及禽兽???挟太山以超北海B.?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无以,则王乎C.?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D.?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解析:选A
unit9第四课时
八年级英语(上)导学案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第四课时 Section B (3a-selfcheck)
设计:蔚晓琳 审稿:雷印东
【课前预习】 1.学习目标:
1.学会写邀请函。
2.能给出不能接受别人邀请的具体理由。 3.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 2.认知目标:
1)词 汇:housewarming opening concert headmaster event guest calender daytime 2) 语法项目: 1.用can发出邀请 2.情态动词have to/must
3.学会使用将来时表示将来计划或行动 3) 语言目标:
预习本课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1【应掌握的词组】
the opening of ......的开幕式、落成典礼 reply in writing书面回复
go shopping去购物 do homework做家庭作业 go to the concert去听音乐会任务 not......until 直到.......才 2.【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