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优化设计电子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化设计电子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化学必修一优化设计电子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必修一优化设计电子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作者:钟子云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9期

摘 要: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已经进入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阶段。客观来讲,高中化学传统的作业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因此在施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 作业 优化设计 一、引言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已经进入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阶段,但是纵观国内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多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高中作业创新的很少。客观来讲,高中化学传统的作业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如何按新课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设计高中化学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作业模式存在的弊病 (一)目标欠明

传统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上,过于注重作业的认知作用,而相对忽视作业的育人作用,忽视作业对学生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总认为“做比不做好”。这种认识的狭隘加上应试

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作者:钟子云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19期

摘 要: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已经进入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阶段。客观来讲,高中化学传统的作业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因此在施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 作业 优化设计 一、引言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已经进入了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全面实施阶段,但是纵观国内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多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高中作业创新的很少。客观来讲,高中化学传统的作业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如何按新课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设计高中化学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作业模式存在的弊病 (一)目标欠明

传统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上,过于注重作业的认知作用,而相对忽视作业的育人作用,忽视作业对学生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总认为“做比不做好”。这种认识的狭隘加上应试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015优秀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鲁科版必修一 优秀笔记

第1章 认识化学学科

第1节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 非金属→氢化物 ↓ ↓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 ↓ 碱 含氧酸

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萃取和分液 教学设计

殷铁新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配套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选择题

1.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列有关蒸发皿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将灼热的蒸发皿放置一段时间变凉后,放在冷水中冲洗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 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4.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B. C. D.

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 物质的分类

(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

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 净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 合 物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 物质的转化 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定义 物质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水结成冰,蔗糖的溶解,酒精的挥发,金属通电,活性炭的吸附漂白等 物质发生

高中化学必修2讲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化学必修2讲义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1 元素周期表

知识概要: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以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周期表也逐渐演变成我们常用的这种形式。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2)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周期类别 短周期 长周期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起止原子序数 元素种数 1 2 3 4 5 H~He Li~Ne Na~Ar K~Kr Rb~Xe Cs~Rn Fr~Uub 1~2 3~10 11~18 19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 物质的分类

(1) 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可以从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入手

将物质进行分类。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 净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②有一定的熔、沸点 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混 合 物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2)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3)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4)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资分为可溶、难溶。 另外,还可以从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来源等其他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 物质的转化 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定义 物质发生状态或外形的改变,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水结成冰,蔗糖的溶解,酒精的挥发,金属通电,活性炭的吸附漂白等 物质发生

高中化学必修2讲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化学必修2讲义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1 元素周期表

知识概要: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以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周期表也逐渐演变成我们常用的这种形式。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2)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周期类别 短周期 长周期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起止原子序数 元素种数 1 2 3 4 5 H~He Li~Ne Na~Ar K~Kr Rb~Xe Cs~Rn Fr~Uub 1~2 3~10 11~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