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反思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反思”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洗发液、胶水、食用油、水、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一)探究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分别慢慢倒入盛水的两个玻璃杯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现象
2.轻轻搅拌,观察洗发液和胶水在水中的情况 3.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4.汇报交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所观察到的现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洗发液、胶水、食用油、水、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一)探究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分别慢慢倒入盛水的两个玻璃杯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现象
2.轻轻搅拌,观察洗发液和胶水在水中的情况 3.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4.汇报交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所观察到的现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任登玲
一、教材分析: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解”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这一课是让学生观察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溶解的过程。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进行比较。它们溶解后胶水和洗发液可以形成稳定的水溶液。
本课选用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2、认识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能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难点: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五、教学准备:
容器架、盛水试管、滴管、玻璃杯、小匙、筷子、胶水、洗发液、醋、碘酒、酱油、食用油、课件、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教师备课 课题 教 学 目 标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课时 1.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 观察和描述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重、难点 教学 准备 胶水、试管、烧杯、醋、酒精、食用油、搅拌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哪些物体能在水里溶解? 生:食盐、红糖、高锰酸钾等。 (2)师:那么判定它们溶解的现象有哪些呢? (板书:均匀分布、不会自行沉淀、不能过滤分离) (3)师: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食盐、红糖、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液体能不能溶解于水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教 学 过 程 (4)揭示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二、观察描述胶水是怎样溶解的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能够判断固体物质是否能溶解在水中,那么再看看大家是不是也能判断其它的液体是否能溶于水中。 1.出示胶水 师:它能否溶解于水呢? 生:能(不能)。 师:好,有些同学说能,有些同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案
0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知道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快,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慢。 3.会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4. 能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5.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会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能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一个烧杯,玻璃棒,一个试管架,3支大试管,3支小试管,
酒精、醋、食用油合适的量。
学生:一个烧杯,玻璃棒,一个试管试管架,3支大试管,3支小试
管,酒精、醋、食用油合适的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于水,哪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2.谈话:我们已经知道食盐、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而面粉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这是一些固体在水中的情况,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黑板板书和ppt出
溶解的快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2-05-01 15:11:50) 转载▼ 标签: 杂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由扶到放,突破重点难点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城校区陆瑶嫣
【设计理念】
《溶解的快与慢》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5课,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溶解的快慢”,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自主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怎样让物质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加热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巩固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怎样加快水果糖的溶解”,可以再次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反思4篇
篇一:《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反思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反思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科学探究的内容为基础,理论分析穿插实验探究,是理论分析丰富、生动,如果仅限于教材,则显得理论空洞,分析缺少依据。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采用设计两个探究实验、发动学生质疑、讨论、展示交流等方式,创造了很好的讨论交流氛围,使学生在质疑合作中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变化,由“教”变成“导”、“点拨”,课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组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总结归纳的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等等。师生平等交流、诚信合作,是本节课的特色,互动中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本节课参照教师教学用书的设计思路,设计了两个课本没有出现的探究实验。一个是往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这个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除了通过改变温度,即蒸发结晶或冷冻结晶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使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增大,从而使氯化钠晶体析出。让学生明白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类似化学平衡状态的溶解平衡过程。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探究如果改为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反思
在决定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节课时,由于时间比较的仓促,我只能准备了两天,而且教具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到位。教学环节上面的设计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以下是我反思后吸取到的经验教训。
和很多老师一样我采用的导入方式是比较直接的,采用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么?学生会把他所知道的溶解告诉我,这可以让我明白学生的知识贮备,因为我选择的是四年级的课在三年级上。乐观的是这节课是四上第二单元第一节课,不太需要给学生做过多的课前知识讲解。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首先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态度不够亲切,和学生的互动比较的生硬、死板。在做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溶解实验时,虽然有让学生观察放入水前食盐、沙子的样子,但是在学生具体动手实验时,学生普遍没有听清楚实验的要求之一,还需要有组员记录我们的实验记录单,而且四人小组学生分工存在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不强。虽在活跃的氛围下,实验的完成效率其实不高。我在上课之前没有完全把握住三年级学生这个群体的思维习惯以及动手能力。我其实可以在实验开始之前做更加具体详细的介绍和要求。
在观摩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发现自己的活动记录单存在不足之处,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使学生对溶解有一个更加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
学习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欣赏现实生活中的成轴对称的图案,识别对称轴,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
3.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重点: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识别, 学习难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识别轴对称图形。 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剪刀,长方形的纸片,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如蝴蝶等。
学习过程:
一、第一环节:我发现了
1.问题情境:欣赏下列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枫叶,蝴蝶,。风景画,建筑物等
教师激趣:这些图片从植物的叶子,动物,风景画,到建筑物,面对生活中的这些图片,你是否强烈感受到一种美呢?它们到底美到哪里呢? 2.学生活动:议一议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3.知识小结
让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完成下列各空:
如果________ 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 4.寻
面积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反思
北房小学 李骏翼
2008.4
教学片断:
猜一猜,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呢?
两人合作,用你们的学具采用合适的方法探究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到底是多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大致想出如下方法:①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平方厘米,看有多少个?②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平方厘米,可得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观看课件演示,验证猜想。
师生小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对学生给予适当评价 。 1.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想一想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提示:假设你的正方形边长是1米,尝试研究(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教师适时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可见: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