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苏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苏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 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 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负数 一、知识点:
1.零上 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
2.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比如: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上升为正,下降为负;零上为正,零下为负;海平面以上为正,海平面以下为负
有些是相对的,比如:如果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就为负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先定一个基准,然后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高于或低于基准的那一部分。比如:把某次考试成绩90分作为基准,超过的分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分数用负数表示
6.利用分割、平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规则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然后再计算出面积。
第二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一、知识点:
1. 面积计算公式(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必须书写完整。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案
年月日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延伸(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
-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
海口:零上30摄氏度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
记录气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
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
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
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
盆地比海平面低。
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
两种说法都成立
听写练习
教案
年月日
教案
教案
教案
年月日
教案
年月日
教案
年月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三万七千零六十写作( ),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2.564÷47的商是( )位数。如果
15÷35的商是一位数,
里的数最大是( )。
3.钟面上时针指向下午3时,时针与分针成( )角,下午4时成( )角,上午10时成( )角。
4.3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是三百万零六。 5.如下图,两块三角尺拼成的角是( )°。
6.在
内填上“>”“<”或“=”。
40×(5+3) 120—75—5
600÷(60+40)
120—(75+5)
40×5+3
600÷60+600÷40
7.下面四组直线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是第( )组和第( )组,两条直线相交的是第( )组和第( )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是第( )组。
8.32+75+68=32+68+75是运用了( )定律,25×17×4=17×(25×4)应用了( )定律。
9.每上一层楼梯要走18级台阶,到小明家要走72级台阶,小明家住在( )楼。
1
二、选择。(2×5=10分)
1.小方和小薇玩投骰子游戏,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了1、2、3、4、5、6,根据落下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1认识毫升教后记:
认识毫升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升的基础上继续要学习的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在饮料瓶上、果汁杯上、食用油桶上接触过毫升,但是对于1毫升有多少,它与升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丝毫感知,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建立升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同组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用在容器上的大小不同,然后尽量多做活动,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在滴一滴中体验1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开放思维体验成功建立毫升的表象。
1.2认识容量和升教后记:
本课主要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初步的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并且知道还可以用字母“L”表示,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有所区别,也有所类似,例如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里都会出现这类题目。首先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通过实验,让学生也能理解大约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但很多学生对升还是不太熟悉,这要让学生学完本课后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容量,知道一盆水大约几升,一桶水大约几升。
1.3升与毫升练习一教后记:
本课是学习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习的,主要让学生练习单位之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_认识比
一、小动笔。1.想想填填
(1)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 )。
(2)把2克盐溶于2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最简整数比是( ):(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 )。
(3)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人数的5,五年级人数和六年级人数的比是( )。 6
(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2天完成,乙队单独施工20天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时间比是( ),工作效率比是( )。
(5)被减数和减数的比是3:1,减数是6,被减数是( )。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15厘米 36:24 : 0.24:6 12千米:34
3.化简下面各比 3911: 3.6:1.8 1: 2时:15分 410410
二、练习小能手。
1.判断(1)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3倍,则比值也扩大3倍。 ( )
(2)4:5可以写成4,仍读作4比5。 ( )
5
(3)比的后项可以是任何整数。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1认识毫升教后记:
认识毫升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升的基础上继续要学习的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在饮料瓶上、果汁杯上、食用油桶上接触过毫升,但是对于1毫升有多少,它与升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丝毫感知,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建立升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同组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用在容器上的大小不同,然后尽量多做活动,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在滴一滴中体验1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开放思维体验成功建立毫升的表象。
1.2认识容量和升教后记:
本课主要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初步的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并且知道还可以用字母“L”表示,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有所区别,也有所类似,例如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里都会出现这类题目。首先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通过实验,让学生也能理解大约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但很多学生对升还是不太熟悉,这要让学生学完本课后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容量,知道一盆水大约几升,一桶水大约几升。
1.3升与毫升练习一教后记:
本课是学习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习的,主要让学生练习单位之间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参赛教案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国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 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编制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播放画面)听!有脚步声!是谁呀?今天,它们非常幸运,找到了香喷喷的薯条,正往家里搬呢! 2. 填表。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一根薯条需要几只小蚂蚁来搬?老师领着学生一起数。 出示表格。 根数 只数 1 7 师:一根就是1个7。
师:两根就是——2个7,2个7相加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小朋友是怎么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 + 7 14 师:三根就是——3个7,3个7相加是多少?怎么算? 【预设】A生:7+7+7=21。
师:把3个7相加等于21。(填表3、21) B生:14+7=21。
师:对!说说看为什么可以用14加7来算? 生:2个7是14再加1个7就是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参赛教案
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国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 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编制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播放画面)听!有脚步声!是谁呀?今天,它们非常幸运,找到了香喷喷的薯条,正往家里搬呢! 2. 填表。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一根薯条需要几只小蚂蚁来搬?老师领着学生一起数。 出示表格。 根数 只数 1 7 师:一根就是1个7。
师:两根就是——2个7,2个7相加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小朋友是怎么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 + 7 14 师:三根就是——3个7,3个7相加是多少?怎么算? 【预设】A生:7+7+7=21。
师:把3个7相加等于21。(填表3、21) B生:14+7=21。
师:对!说说看为什么可以用14加7来算? 生:2个7是14再加1个7就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