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前后双方军事实力
“国共内战前后双方军事实力”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国共内战前后双方军事实力”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国共内战前后双方军事实力”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国共内战前双方军事实力对比
国共内战前双方军事实力对比
核心提示:国共内战前国民党的总兵力为430万,它占有3.39亿以上人口、73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它不仅接收了100余万日军和数十万伪军的装备,而且美国还为他训练和装备了50万军队。
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军的步兵武器;解放区的人口为1.36亿,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被分割、包围的,在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外援。 内战后国民党只剩下100多万部队逃到台湾;而共产党兵力超过400万,大陆基本解放,除了西藏等一些偏远的地方。
国民党内战前军事实力一览: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所辖陆军计有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非正规部队约74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部队、军事机关和院校约101万人,总兵力约为430万人。 海军编组为海防(驻青岛)、江防(驻江阴)、运输(驻上海)3个舰队及8个炮艇队,有各型舰艇129艘;
空军编组为5个军区(沈阳、北平、西安、汉口、重庆),有4个驱逐大队,2个轰炸大队,2个空运大队,1个侦察中队,各种飞机443架。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的部署大致为: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抗战爆发以前,日本已是二十世纪的军事强国,有着健全的工业化生产基础,陆海空军队所使用的先进武器,全部是由自己设计与生产的,日军又有先进以及完整的军事组织体系与半世纪以上的征兵制度,因之日本的军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都是现代化的作战结构。而中国还是处在十九世纪的落后国家,主要的军事观念还是来自一批前清遗老的领导人物,仍然以复杂的个人关系作为运作的基础,率领一支近乎文盲的军队,刚刚开始知道运用买来的一些二手军火,国家既没有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来支持战争的后勤需要,就连征兵制度以及全民动员的总体战,还是完全在摸索的阶段。
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事变)日本开始入侵中国东北的领土起,中日双方就处在不断地对立与危机之中,其中也经过几次局部与激烈的战火冲突,但是中日双方一直没有正式的宣战,中国在近五年又十个月的折冲与忍让下,被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北,一半的内蒙古,三分之一的河北省,五千多万的中国人成为亡国奴。日本在中国的境内,事实上取得全部帝国主义宗主国为所欲为的特权,但是日本对于自己能否取得对抗苏联及与美国决战的战略优势,仍然充满着不确定,因此对华的侵略也就逐步地越陷越深,终于在卢沟桥事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抗战爆发以前,日本已是二十世纪的军事强国,有着健全的工业化生产基础,陆海空军队所使用的先进武器,全部是由自己设计与生产的,日军又有先进以及完整的军事组织体系与半世纪以上的征兵制度,因之日本的军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都是现代化的作战结构。而中国还是处在十九世纪的落后国家,主要的军事观念还是来自一批前清遗老的领导人物,仍然以复杂的个人关系作为运作的基础,率领一支近乎文盲的军队,刚刚开始知道运用买来的一些二手军火,国家既没有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来支持战争的后勤需要,就连征兵制度以及全民动员的总体战,还是完全在摸索的阶段。
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事变)日本开始入侵中国东北的领土起,中日双方就处在不断地对立与危机之中,其中也经过几次局部与激烈的战火冲突,但是中日双方一直没有正式的宣战,中国在近五年又十个月的折冲与忍让下,被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北,一半的内蒙古,三分之一的河北省,五千多万的中国人成为亡国奴。日本在中国的境内,事实上取得全部帝国主义宗主国为所欲为的特权,但是日本对于自己能否取得对抗苏联及与美国决战的战略优势,仍然充满着不确定,因此对华的侵略也就逐步地越陷越深,终于在卢沟桥事
国共内战的历史价值
国共内战的历史价值
国共内战的背景
国共内战的开始要追溯到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国民党是共产党为眼中钉,国民党开展对共产党人的疯狂捕杀,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抉择。最终在严峻考验下中国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征服,而是选择从血泊中站起来,拿起武器对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用枪杆来创造中国革命的未来。于是不可避免的十年内战开始了,国民党不断的调兵企图将共产党一举剿灭,而共产党则誓死反围剿,甚至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直至1937年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在共产党及广大爱国人士的呼吁联络下,国共暂时放下恩怨,再次国共合作,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随之中国人民面临一大抉择,关于如何建国的问题。经过抗日战争的摧残,中国人民已经经不起战争了,国内和平解决建国问题的呼声很高,都希望国共能够联手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但是,面对国内的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呼声,蒋介石为了自己能够继续独裁,为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无视广大人民的利益,毅然决然的发动不得民心的内战。在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国共内战
迁安 - 冷口抗战前后的回忆
?
冷口抗战前后的回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但是,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军很快地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大好河山。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我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各地人民群众、学生纷纷集会游行,抵制日货,东北人民广泛地组织了抗日义勇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全国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当时,我正在潘家口当民团团佐。对国民党政府继续奉行的不低抗政策极为不满。恰在这时,东北军将领朱子乔派他的部下钱俊儒来到迁安与我接了头。商量在关(山海山长城以南地区)里组织抗日义勇队,以声援战斗在东北各地的抗日义勇军,当时,我一听是关于抗日救国的事情,当即欣然应允。以我的民团为主,在潘家口组织了一支百余人的抗日义勇队。当时,迁安县城东部在大贤庄、万军一带的群众在冷口附近的军屯村成立了一支500余人的义勇队。号称二十三路军。刘振邦为二十三路军总司令(据说刘振邦系张学良的干亲)。正当这支抗日义勇队准备出关配合东北抗日义勇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不料,迁安县县长腾绍周突然派保安团给我们的义勇队缴了械。我在义院口外活动一年之久,后被日寇打撒回家,也丢了潘家口团佐的职务。后来,经托人运动说情,我又当上了冷口民团团佐兼
抗战前中国与日本综合实力对比
抗战前中国与日本综合实力对比
抗战时期日军的编制
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夜战重炮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旅团)。合计38万人。日本的征兵制规定凡17-40岁男子必须服役。还有预备役兵73.8万,后备役兵87.9万、第一补充兵157.9万,第二补充兵90.5万。此外还有第一、第二国民兵役。日本海军动员与陆军类似,但服役年限不同。全国可动员1000万人。 侵华战争前期,各师团都有若干补充大队,配备步兵轻武器,不列入战斗序列,作用是随时补充师团的缺额。所以每个师团实际参战人数要大于编制人数。如淞沪会战的第9师团,1个多月死伤12360人,但仍能不经修整进攻南京,就在于补充体制发挥了作用。但侵华战争后期,日军兵源短缺,已经难以随缺随补。
师团是日军各兵种联合的战略单位,能承担战略方向(进攻作战)任务,编成内各兵种齐全,包括步兵为主体,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兼备。明治以来,师团一直沿用2旅4联队制(步兵)。每个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骑炮工辎联队各1个,合计8个联队,另有通信队、卫生队、第1、2、3、4野战医院、兵器勤务队、病马场等。每个步兵旅团下
北伐战争内幕与国共双方关系破裂的历史真相
北伐战争内幕与国共双方关系破裂的历史真相
核心提示:影响北伐军军心的,不仅是后援及后勤保障等问题。李宗仁北伐时任北伐军第七军军长。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工农运动中的“过激的作风,早已引起军中官兵的疑虑。到(民国)十六年夏季,两湖军队愤懑的心情,已到无可压抑的境地。因当时中下级军官多为中小地主出身。其父母或亲戚在故乡都横遭工会农会凌辱,积愤已久。而各级党部竟视若无睹。纵使是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的父亲,也被绑游街示众”。(《李宗仁回忆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第349页)
自己在前方与北洋军阀浴血奋战,父母亲友却在家中遭受农会的凌辱迫害,心中当然不是滋味,而这就为日后的国共分裂埋下了隐患。
几年前,我到台湾开会。主办方安排大陆与会者去了台北市著名的诚品书店。时间短促,我只挑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万亚刚的《国共斗争的见闻》,李敖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从李敖所作的序中可知,作者万亚刚本名万大鋐,1928年19岁时,即进入陈立夫的“中统”,直到59岁退休,凡40年。在“中统”,万氏历任科长、晋陕豫边区专员、调查局主任秘书等职。抗战期间,曾潜入“红色圣地”延安,并安
插特务到抗大“潜伏”。这种经历,使得他对国共两党的恩怨所
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时国军兵力分布
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时国军兵力分布 东北区(八个军二十三个师):
新编一军(孙立人) 五十师、新编三十师、新编三十八师 新编六军(廖耀湘) 十四师、二O七师、新编二十七师 五十二师(赵公民) 二师、二十五师、一九五师
七十一军(陈明仁) 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九十一师 六十军 (曾泽生) 一八二师、暂编二十一师 十三军 (石觉) 四师、五十四师、八十九师
九十三军(卢浚泉) 暂编十八师、暂编二十师、暂编二十二师
五十三军(周福成) 一一六师、一三O师、荣誉二师 (53军是47年夏季攻势过后,从越南调到东北的。)
晋察冀区(六个军十九个师):
九十四军(牟延芳) 五师、四十三师、一二一师 九十二军(候境如) 二十一师、五十六师、一四二师 十六军 (李正光) 二十二师、九十四师、七十一师 三军 (罗历戎) 七师、三十二师
六十二 (黄涛) 九十五师、一五一师、一五七师
东北廷进军(马占山) 新骑四师、新骑五师、新编六师、暂编三十八师、二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刘新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50年代起,美国史学界率先开始的新史学运动倡导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主张用系列数据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传统的——不仅政治、军事和宗教的,而且经济、社会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在“总体”上理解和叙述人类过去的全部经历的目的。由此,改变过去的以政治事件和伟大人物串连起历史的方法,以作为历史基本内容的持续相对“长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为主线,以人类经历的一切方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有能够借用的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技术,成为本世纪西方史学研究的主流。在史学研究的主潮流中,曾经为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基础,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西方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的德国史学界,不仅没有推出象法国的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或美国的克莱奥学派那样的能够作用于研究特征的历史学家和刊物、著作,而且直到60年代以后才慢慢地走出传统历史主义的象牙塔。因为二战前后德国史学研究的主旨取决于史学思想家的民族主义情绪。
一
20世纪初,德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次“兰普莱希特争论(Lamprecht-Streit)”。K·兰普莱希特出版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二战前后德国历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
刘新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50年代起,美国史学界率先开始的新史学运动倡导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主张用系列数据研究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传统的——不仅政治、军事和宗教的,而且经济、社会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功能作用,以达到在“总体”上理解和叙述人类过去的全部经历的目的。由此,改变过去的以政治事件和伟大人物串连起历史的方法,以作为历史基本内容的持续相对“长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为主线,以人类经历的一切方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有能够借用的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技术,成为本世纪西方史学研究的主流。在史学研究的主潮流中,曾经为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基础,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西方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的德国史学界,不仅没有推出象法国的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或美国的克莱奥学派那样的能够作用于研究特征的历史学家和刊物、著作,而且直到60年代以后才慢慢地走出传统历史主义的象牙塔。因为二战前后德国史学研究的主旨取决于史学思想家的民族主义情绪。
一
20世纪初,德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次“兰普莱希特争论(Lamprecht-Streit)”。K·兰普莱希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