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滴定法是配位滴定法吗
“络合滴定法是配位滴定法吗”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络合滴定法是配位滴定法吗”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络合滴定法是配位滴定法吗”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络合滴定法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一.选择题
1. EDTA的酸效应曲线是指------------------------------------------------------------------( ) (A) ?Y(H)-pH 曲线 (B) pM-pH 曲线 (C) lgK'(MY)-pH 曲线 (D) lg?Y(H)-pH 曲线
2. 已知Ag+-S2O32-络合物的lg?1~lg?3分别是9.0,13.0,14.0。以下答案不正确的是---( )
9.01.0
(A) K1=10 (B) K3=10 (C) K不(1)=10-9.0 (D) K不(1)=10-1.0
3. 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 已计算出?Zn(NH3)=104.7, ?Zn(OH)=102.4, ?Y(H)=100.5。则在此条件下lgK'(ZnY)为----------------------------------------------------------------------------------------- (
络合滴定法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一、填空题
1.EDTA的化学名称为 ,当溶液酸度较高时,可作 元酸,有 种存在形式。
3+ 3+
2. 采用EDTA为滴定剂测定水的硬度时,因水中含有少量的 Fe , Al。应加入 作掩蔽剂; 滴定时控制溶液PH = 。
''3. EDTA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KMY随溶液的酸度的变化而改变。酸度越 则KMY越 ;络合物越 ,滴定突跃越 。
4.以铬黑T为指示剂,溶液pH值必须维持 ;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由 色变为 色。 5.EDTA的酸效应曲线是指 ,当溶液的pH越大,则 越小。 二、选择题
1. 以EDTA 为滴定剂,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
A. 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可形成MHY络合物; B. 在碱性较高的溶液中,可形成MOHY络合物; C. 不论形成MHY或MOHY,均有利于滴定反应;
D. 不论溶液pH值的大小,只形成MY一种形式络合物。 2.在pH=12时,以0.0100mol/LEDTA滴定20.00mol/LCa2+。等当点时的pCa值为( ) A.5.3
络合滴定法习题
简明定量分析化学配套练习
络合滴定法习题
一、判断题:
1.在配位滴定反应中,EDTA与金属离子只形成1:1配合物。( )
2.在EDTA配位滴定中,溶液的pH值越大,EDTA的酸效应系数越大。( )
3.EDTA滴定法应用范围广的原因是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与EDTA的配合物易溶于水。( ) 4.配位效应系数是用金属的总浓度是金属离子的平衡浓度的倍数表示的。( )
5.配位滴定中,?Y(H)=1表示Y与H?没有发生副反应。( ) 6.Ag++2NH3[Ag(NH3)2]+不能作为滴定反应是因反应分步进行,两步完成程度都不大。( ) 7.配位滴定中,溶液的酸度越大,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越大。( ) 8.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大多数可以一步完成。( )
9. EDTA滴定法中,酸效应曲线是指滴定某金属离子M的最小pH与lgKMY的关系曲线。( ) 10.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与其金属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相同。( )
11.Pb2+、Zn2+可在控制一定酸度下用EDTA标准溶液分步逐一准确滴定。( )
12.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无色金属离子时,终点的颜色是配合物MY的颜色。( ) 13.EDTA是一种多
络合滴定法-干扰排除
络合滴定法-干扰排除
又称螯合滴定法。是以络合反应(见配位化学)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它主要以氨羧络合剂为滴定剂,较常用氨羧络合剂有氨三乙酸(NTA)、乙二胺四乙酸(EDTA)、环己烷二胺四乙酸(DCTA)、三乙四胺五乙酸(DTPA)、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这些氨羧络合剂对许多金属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在碱性介质中能与钙和镁化合成为易溶而又难于离解的络合物。瑞士的G.K.施瓦岑巴赫及其合作者详细研究了它们的化学性质,并于1945年首先提出用EDTA二钠盐滴定钙和镁以及测定水的硬度(见彩图),奠定了络合滴定法的基础。在络合滴定中大约95%以上的滴定是用EDTA二钠盐进行的。
EDTA络合物及其稳定性 EDTA的阴离子Y4-与金属离子Mn+按1∶1络合,其反应为:
(1)
其稳定常数为:
(2)
式中【MYn+-4】为金属络合物的浓度;【Mn+】和【Y4-】为平衡时未络合的金属离子和EDTA阴离子Y4-的浓度。大多数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已测定(表1)。K值愈大,稳定性愈高。
式(1)指出,EDTA离解为四价阴离子Y4-后才与金属络合;只有在pH≥12时才完全以Y4-存在。在较低的pH下,未络合的EDTA的总浓度
配位滴定法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一、选择题
1.直接与金属离子配位的EDTA型体为( )
(A)H6Y2+ (B)H4Y (C)H2Y2- (D)Y4- 2.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络合比是( ) (A)1:1 (B)2:1 (C)1:3 (D)1:2
3.铝盐药物的测定常用配位滴定法。加入过量EDTA,加热煮沸片刻后,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滴定方式是( )。
(A)直接滴定法 (B)置换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 4.α
M(L)=1
表示( )
(A)M与L没有副反应 (B)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应较小 (D)[M]=[L] 5.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KMYcMYcMcY?? (B)KMY?(C)KMY??MY? (D)KMY?M??Y??M
配位滴定法习题
第7章 配位滴定法
一、考试大纲要求
(一)掌握
1.掌握EDTA滴定法的基本原理,能正确选择滴定条件。 2.掌握指示剂变色原理。
3.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 (二)熟悉
1、熟悉常用金属指示剂变色范围和使用条件。 2、熟悉Ca、Mg、Zn、Al等离子的测定。 (三)了解
了解滴定终点误差。
2+
2+
2+
3+
二、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2.配位滴定法滴定曲线: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pM值。 3.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应用条件、应用对象。 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基准物、标定条件。 5.滴定方式:滴定方式的选择、条件控制和应用范围。 (二)难点
1.配位反应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副反应类型、副反应系数的计算。 2.滴定条件的选择:滴定终点误差、酸度的选择、掩蔽剂的选择。
/
三、主要公式
1.金属-EDT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KMY?[MY]
[M][Y][ML][M][L][ML2]?2?K1K2?[M][L]22.累积稳定常数
?[MLn]?n?K1K2?Kn?[M][L]n?1?K1?3.各级配合物的浓度与游离金属离子浓
第6章 络合滴定法
第6章 络合滴定法
2. 在PH=9.26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除氨络合物外的缓冲剂总浓度为0.20 mol·L,游离C2O4浓度为0.10 mol·L。计算Cu的αCu。已知Cu(Ⅱ)- C2O4络合物的lgβ1=4.5,lgβ2=8.9; Cu(Ⅱ)-OH-络合物的lgβ1=6.0。 解: 2?2?2?Cu(CO)?1??1[C2O4]??2[C2O4]
?104.5?0.10?108.9?(0.10)2?106.9
?Cu(OH)?1??1[OH?]?1?106.0?109.26?14?101.26 ?CNH[NH4][H?]又??1??1?2?[NH3]?0.10mol?L?1
[NH3][NH3]Ka
??Cu(NH)?1??1[NH3]??2[NH3]2????5[NH3]5?109.35
?Cu??Cu(CO)??Cu(OH)??Cu(NH)?109.36
22?4?3322?4?3
-12--12+2-
3.铬黑T(EBT)是一种有机弱酸,它的lgK1H=11.6,lgK2H=6.3,Mg-EBT的lgKMgIn=7.0,计算在PH=10.0时的lgK’MgIn值。
4. 已知M(NH3)4的lg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分析化学教案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要求:1. 理解络合物平衡体系中的形成常数和离解常数,逐级形成常数和逐级离解常数、积累形成常数和
积累离解常数、总形成常数和总离解常数的意义。
2. 了解副反应对络合平衡的影响和络合物表观稳定常数的意义。
3. 了解乙二胺四乙酸(即EDTA)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掌握络合滴定条件。
4.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熟悉几种常用金属指示剂的性能和选用条件。 5. 掌握络合滴定的有关计算方法。
重点:副反应的影响;配位滴定条件;配位滴定的有关计算
进程:
§6-1 络合滴定法概述
络合滴定法是以形成络合物的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络合滴定的反应是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或分子)以配位键结合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能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形成的络合物(或络离子)要相当稳定;
②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必须生成配位数一定的络合物; ③络合反应速度要快;
④要有适当的指示剂或其它方法,简便、正确地指出反应等量点的到达。 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
无机配位反应中,除个别反应(如Ag+与CN -,Hg2+与Cl-等反应
第6章 络合滴定法习题-何
第6章 络合滴定法习题(P214-219)
1. 从不同资料上查得Cu(Ⅱ)络合物的常数如下
Cu-柠檬酸 K不稳=6.3×10
Cu-乙酰丙酮 β1=1.86×10 8 β=2.19×1016
Cu-乙二胺 逐级稳定常数为:K1=4.7×10,K2=2.1×10Cu-磺基水杨酸 lgβ2=16.45
Cu-酒石酸 lgK1=3.2,lgK2=1.9,lgK3=-0.33 lgK4=1.73 Cu-EDTA lgK稳=18.80 Cu-EDTA pK不稳=15.4
试按总稳定常数(lgK稳)从大到小,把它们排列起来。 解:Cu-柠檬酸 lgK稳= pK不稳=14.2
Cu-乙酰丙酮 lgK稳=lgβ=16.34 Cu-乙二胺 lgK稳=lg(K1 K2)=19.99 Cu-磺基水杨酸 lgK稳=lgβ2=16.45
Cu-酒石酸 lgK稳= lgK1+lgK2+lgK3+lgK4=6.5 Cu-EDTA lgK稳=18.80 Cu-EDTP lgK稳=pK不稳=15.4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是容量分析中用以确定终点或选择核对指示剂变色域的方法。选用适当的电极系统可以作氧化还原法、中和法(水溶液或非水溶液)、沉淀法、重氮化法或水分测定法第一法等的终点指示。
电位滴定法选用2支不同的电极。1支为指示电极,其电极电位随溶液中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另1支为参比
电极,其电极电位固定不变。在到达滴定终点时,
因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急剧变化而引起指示电
极的电位突减或突增,此转折点称为突跃点。
永停滴定法采用两支相同的铂电极,当在电极
间加一低电压(例如50mV)时,若电极在溶液中极
化,则在未到滴定终点时,仅有很小或无电流通过;
但当到达终点时,滴定液略有过剩,使电极去极化,
图永停滴定装置溶液中即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不再
回复。反之,若电极由去极化变为极化,则电流计指针从有偏转回到零点,也不再变动。
仪器装置电位滴定可用电位滴定仪、酸度计或电位差计,永停滴定可用永停滴定仪或按图示装置。
电流计的灵敏度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水分时用10-6A/格,重氮化法用10-9A/格。所用电极可按下表选择。
滴定法
(1)电位滴定法将盛有供试品溶液的烧杯置电磁搅拌器上,浸入电极,搅拌,并自滴定管中分次滴加滴定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