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题 得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____________;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 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____________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____________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________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____________,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程教学大纲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人 文 应 用 学 部 学 前 教 育 专 业
二○○八年八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 江湘 审核人: 刘育红 编撰日期:2008年8月
一、 课程概述(前言)
课程概述(前言):课程类型(A、B或C类),课程性质(必/选修),计划时数及学分,实践课时比例(%),是否专业核心课程,简要介绍本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要求),教学目标和对象等。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B类课程,职业技能必修课,计划时数54,学分3,实践课时比例3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进一步明确社会教育领域的特殊教育意义,熟悉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的教学内容,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实践。
本课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设置,为幼儿教育五大课程领域之一,为其他课程领域提供内在价值观的方向。
教学要求:
按照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学与实训,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素质和能力及敬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教 学 大 纲
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参考资料:
1、李叶兰.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版
2、周梅林.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 课 时(总学时):26 周 学 时:4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知识结构:理论知识15%+实践能力5% 成绩匹配:考试
总成绩(20%)=平时成绩5%+期末成绩15% 平时成绩(5%)=教案设计 期末成绩(15%)=笔试 职业标准:无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及道德的发展。
2、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3、掌握专门的社会教育和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的各种方法。
4、学会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的设计。
5、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要点
一、判断题
1.社会化与个性化相辅相成,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 ( √ ) 2.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对个案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诊断、评定、矫正的循环过程的一种方法。 ( × ) 3.自我意识是通过认识外界(包括别人)而产生的。 ( √ ) 4.亲子关系不影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 × ) 5.外貌特征不是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重要因素之一。 ( × ) 6.根据班杜拉的替代学习原理,行为训练法强调观察、模仿、强化。 ( √ ) 7.惩罚主要是为了减少或遏制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等同于负强化。 ( × ) 8.人们常说的“见义勇为”,是指紧急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 ( √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 )。 A 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 B 1903年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C 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院
D 1904年颁布的《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
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
C 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
D 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
3.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 )的主要理论假设。
A 精神分析理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认知发展理论 D 现代生态学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答案
学校试卷
学校: 专业: 年级及班级: 姓名: 学号: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 承担单位: 课程名称: 试卷类别: 适用层次: 适用专业: 题 号 得 分 密 封 线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A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相应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考试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
得分 评卷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答案填写在答题框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的性灵是指儿童的性情与( 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第二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本章将帮助你:
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及道德的发展。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以重视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3、了解《纲要》提出的幼儿社会教育的目的。
4、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社会情感和社会认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5、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包括目标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强化原则。 核心概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特征。
社会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友好相处的能力,自律的能力,表现与理解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等。社会性内容的实质即如何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并适应环境的能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交往、道德的发展五方面。
一、自我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 儿童用心理特质来描述他人,如“乐乐很大方”,这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 )
A.行为比较阶段 B.行为建构阶段
C.心理建构阶段
D.心理比较阶段
2. 婴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但还不能明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各种器官和别人身体
的器官是在什么年龄左右。( ) A .3个月
B. 6个月 C. 1岁
D .2岁
3. 儿童大约在几岁之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他们
开始知道怎样去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 )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4. 谁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马斯洛 D.罗杰斯
5. 年幼儿童注重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行为的动机,这种现象称为( )
A.道德结果论
B.道德假说论
C.道德发现论
D.道德实在论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大致包括:
○1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 ○2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3对群体、群体生活及对我群关系的感受( ) A.○1
B.○1○2
C.○2○3
D.○1○2○3
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平时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平时作业1
(第一至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尊重儿童生活 与 ,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有教育意义 的复杂学科。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 应用性 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 实践性 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3.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 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4.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 .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 的能力。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 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
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5. 社会化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课程教学指导
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周世华、狄志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 课程目标
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实际,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注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指导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知识目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教育专业知识,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能力。通过说课、试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
应用目标:强化实训成果。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契机,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试讲较好者职业能力考核通过。
二、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