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国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城市建设史整理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部分 绪论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城市规划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课,系统讲授中国和外国城市建设发展史,论述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城市各物质要素发展与演变以及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等理论问题。
二、基本要求
科学、全面认识城市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并总结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规律,正确地继承世界各国优秀的城市历史遗产及城市规划设计传统,为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历史借鉴。
三、教学基本内容
中国城市建设史,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历史。通过重要实例分析城市发展演变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的关系。
四、使用教材
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五、主要参考书籍
① 庄林德、张京祥编著,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② 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③ 宁越敏等,中国城市发展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④ 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⑤ 贺业矩,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⑥ 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
2.1 城市的产生与形成 2.1.1聚居与原始聚落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渔、牧业的分工,形成了固定的居民点 (2)原始居住:
(1)巢居(南方)竹木杆栏式——长江流域 古代居住
(2)穴居(北方木骨泥墙式)——黄河流域
(3)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 2.1.2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1)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商品形成 剩余产品
(2)生产力发展 第二、三产业 城市的形成 剩余劳动力
(3)城市职能:1.非农业人口的居住地
2.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的交流场所 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 4.商品交易的场所
5.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城外廓内。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城外廓内。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建轻管,资金投入不足,城市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对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为同行起到一点帮助。
【关键词】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城市经济难以实现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及时发现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解决,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1、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建轻管问题
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与管理应该有机结合,建管并重,这样才能使城市实现更好的发展[1]。然而,长期以来建设和管理处于独立的状态,由不同部分负责分管,这样使建设效率难以真正保障,不利于城市的发展。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城市功
能转换方面管理有所欠缺等。通常来说,在管理方面得不到重视,也难以保障建设方面能够有所成就。就目前来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
中国城市建设史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简况:
一.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066年); 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二. 封建社会
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五代十国;
宋(公元979年—公元1279年,同期少数民族地区政权辽、西夏、金) 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1 / 30
目录
上篇 古代部分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 第四章 秦汉时代的城市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六章 宋元时代的城市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城市
第八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一.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伴随着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题 - 图文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题
古代城市的形成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
? 人类居住的形式由流动的原始群落发展到固定的居民点,其间经历了数十万年的岁
月。
? 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进入氏族社会。农业从狩猎、牧业中
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开始聚族而居,形成固定的居民点——村落。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 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 2、 规模: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较密集。
3、 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方式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木骨泥墙房屋和干栏式桩上建筑。 4、 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
? 起源: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
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
? 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
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
中国城市环境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城市环境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作者:李笑月
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 要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在倡导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环境管理问题仍然很严峻,而环境管理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要想保持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视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 城市环境管理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一、生态文明、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举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
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
现代城市管理学期中作业
题 目: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国古代虽然很早就出现了城市,但进入近代后,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工业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不很充分,因此,城市的发展十分缓慢,城市化水平很低。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中国城市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字】中国 城市化 问题 对策
【正文】纵观我国30年的城市化进程,虽然有了推进城市化的基本取向:但是城市化质量较差。其原因主要是政策观念仍未脱离IH体制窠臼及传统制度的巨大惯性所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治政策及其管理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仍在延续。具体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既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化既存问题
(一)城市化率偏低 1.城市化率偏低
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5.6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由于受传统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的影响.使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严重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实现现代化日标及其在经济全球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巨大瓶颈。
2.结构规模与人口、经济规模不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 图文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一、填空题。(55/1’)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 ),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 )代关于“城”的记载( )。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 )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 )、( );3)城郭分设,如:( ).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 ),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 )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 )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 )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 )、月神庙。( )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 ),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 )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