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划分节奏的方法
“古诗划分节奏的方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古诗划分节奏的方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古诗划分节奏的方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划分节奏
文言文节奏划分教案
中考复习——文言文复习 孙晓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一、中考聚焦: 1、 中考要求:正确诵读古代诗文,读出文句的节奏和停顿。 2、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二、知识讲解: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 2、太医/以王命聚之
3、吾/视其辙乱 4、两三点雨/山前 2、谓宾之间要停顿。 如:1、殚/其地之出 2、竭/其庐之入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寻/张怀民 3、介宾短语之前要停顿。(动词和补语之间要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 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如:1、可/以已大风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今齐地/方千里 4、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5、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
关于古诗节奏的划分
关于古诗节奏的划分
古诗的教学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努力展现出古诗的美。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形式的美,应该是古诗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其中,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可以参考的资料非常多,比较好把握,形式的美,对于今天不会写古诗的教师来说,当然就比较困难了。为此,我们作了一个专题研究,现把有关节奏的这部分内容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也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一、古诗的自然声律节奏
《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不过,由于四言诗,节奏过于简单、过于呆板凝滞,汉以后逐渐没落,与它相似的六言诗也始终无法进入古典诗歌的主流形式中。汉以后,五七言诗成为最基本的形式。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我们知道,诗是要
(五)节奏划分剖析
(一)古诗文节奏划分
对古诗文的停顿和节奏的考查,要做好这一题型,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二、句中语气词之后要停顿。“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三、句中关联词语之后要停顿。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如: 若夫/淫雨霏霏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停顿才合乎语意。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中间”是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它们中间要作停
节奏划分,初一上册语文的文言文
这是一份提高你的朗读气息。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加深对文言文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的掌握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考点说明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
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1 / 12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xx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
诗歌的节奏—朱光潜
朱光潜《诗论》:
节奏的性质P124:
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自然现象不能彼此全同,亦不能全异。全同全异不能有节奏,节奏生于同异相随相续,有错综,有呼应。寒暑昼夜的来往,新陈的代谢,雌雄的匹偶,风波的起伏,山川的交错,数量的乘除消长,……。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在造型艺术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配称,在诗、乐、舞诸时间艺术则为高低、长短、疾徐相呼应。
在生灵方面,节奏是一种自然需要。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如呼吸、循环等等都是一起一伏的川流不息,自成节奏。这种生理的节奏又引起心理的节奏,就是精力的盈亏与注意力的张弛,吸气时时……紧张、精力、注意力提起;呼气时则反之。
客观的节奏与主观的节奏P124-125:
有时自然界本无节奏的现象也可以借内心的节奏而生节奏。比如钟表机轮所作的声响本是单调一律,没有高低起伏,我们听起来却感觉它轻重长短相间。这是很自然的。有时自然现象本有它的客观节奏,我们所听到的节奏却不必与它完全符合。比如一组相邻两音高低为1与3之比,另一组相邻两音高低为1与5之比,同一1音在前组听起来较高,在后组听起来较低。
主观节奏的存在证明外物的节奏可能随着内在的节奏改变。但是内在的节奏因外物的节奏而改变也是常事。诗与音乐的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古诗文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及练习
张树峰整理
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一、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读出停顿。 1、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有停顿: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辄乱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士/不可以不弘毅 (5)臣/不胜受恩感激 (6)环滁/皆山也
(7)门人弟子/填其室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0)是/不可以已乎? (11)吾/谁与归 (1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5)绝巘/多生怪柏。 (16)将军/百战死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8)臣/本布衣 (19)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动词和补语之间应有停顿: 王之弊/甚矣
3、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有停顿:
(1)恐/托付不效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也。(4)问/今是何世 (5)腰/白玉之环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念/无与为乐者(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4、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在介
分节总复习3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练习(四) 应用题——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小青看一本书,已经看了80页,还剩40页。已经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学校把560棵树的种植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二班应种树多少棵?
3.第一仓库有粮食4.5吨,第二仓库比第一仓库的3倍少0.8吨。第二仓库有粮食多少吨?
4.某工厂要加工756台机器。原计划每人每天加工3台,派18人来完成。实际增加了3人,可以提前5天完成吗?
5.工程队计划修建720米的水渠,已经修了25天,平均每天修24米,剩下的如果每天修建30米,还要几天?
6.A、B两地相距40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5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学校计划买12个皮球,每个0.84元,现在从买皮球的钱中拿出1.68元买了跳绳,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个皮球?
8.100克花生可以榨油34.5克,照这样计算,多少克花生可以榨油207克?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8条椅子,共付294.4元。已知每张桌子的价钱比每把椅子贵19
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法
一、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
在准确划分直罗组、延安组地层的基础上;利用现场随钻录井资料与邻井资料对比,依靠岩性组合初步确定延长组的顶部层位;然后在下一步钻探过程中,加强地质观察,争取找准延长组的各个标志层;并不断对初步确认的上部地层进行校对,同时预测油层位置,为准确卡取油层做准备。
1.标志层
延长组地层对比划分中标志层主要有K1、K2、 K3、K9标志层及辅助标志层K4、K5、 K6 、K7、 K8。是小层对比划分的重要依据,在有些地区,进入延长组,顶部地层一般为长4+5,局部地区仅存长3部分地层, K7、 K8、K9标志层在本地区也不存在,所以本章对K7、 K8、K9标志层不再赘述。现将其它标志层岩性、电性特征及所处位置叙述如下:
① K6标志层:位于长4+5顶部,是长3与长4+5地层的分界线,为控制长3底界划分的主要标志。
电性特征: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高伽玛值、大井径等特点。其下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似锯齿状,锯齿段厚6~7米。
岩性特征:为薄层黑色泥岩(或凝灰质泥岩),其下也有薄层泥岩间断出现。
西XXX井录井剖面图自然电位(mv) -50 100 浅侧向 0 100 声波时差(微秒/米) 0 500 自然
音乐节奏教学方法浅谈-精选教育文档
音乐节奏教学方法浅谈
节奏,最广义的解释就是运动的节律。早在人类诞生以前,自然界中就存在节律运动。奥地利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曾说过:“自然界中并没有旋律,也没有和声,唯有负载着这两种要素的第三种要素:节奏,在有人类之前,并且不依赖人类就已存在了。”世界是物质的,有物质就有运动,有运动必然会产生它的节奏。在音乐音响运动中,声音的轻重缓急、有节制的变化和有规律的交替所形成的节奏,正是生命的运动在音乐中的缩形。 一、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
在音乐中,节奏就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如高低关系、长短关系、强弱关系等。节奏主要是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节奏如同一个人的骨筋血肉皮中的骨胳一样重要。各种要素想发挥其各自的功能,必须依赖于节奏形态。可以说,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
节奏对于音乐的表现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歌(乐)曲的节奏是很有规律与特色、很有创造性的。如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大量使用弱起节奏,使游击队员那机智灵活、坚定勇敢的形象跃然而出;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旋律平淡无奇,正是巧夺天工的节奏型对形象塑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