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和点评

“《祝福》教学设计和点评”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祝福》教学设计和点评”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和点评”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祝福》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祝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教学内容:

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 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

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

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

语文祝福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初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作家作品介绍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xx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

物理电阻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很实用的设计

第3章第四节 电阻

第一课时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材解读】

这节教材主要讲述电阻这一导体具有的性质。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因此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实验研究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这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将是一种示范,在此基础上讲述中学电学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原理。

【学情分析】

电阻在《电》这一章的第四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常用电器及电流、电压,对电路中的电流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学生已经能够通过灯泡的亮度进行了感性的认识。通过了该节内容的理解,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电流大小变化的原因,同时也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

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活动,使学生在质疑,实践,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

2.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协作等能力。

2.通过小组白板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类比电流和水流、从抽象到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3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祝福》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学习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了解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礼教吃的人本质。

[教学重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

1、文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

2、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教学。

3、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

[教学方法]

分析法、欣赏法,体会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有这样一个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褴褛地从现代名著中向我们走来,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

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

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

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10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巨野

《祝福》教案(教师课堂大赛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 与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内容 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倒叙结构的作用。 2.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 把握祥林嫂形象特征,分析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 1.找出并阅读文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讨论其作用。 2.品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理解文章反封建的必要性。 重点 √ √ √ 难点 √ 教法:朗读、讨论、点拨、练习。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情节与环境 一:识记生字词

安排课前学生自主完成。上课时巡查学生《世纪金榜》的“字音积累”作业情况。 二、讲述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及点评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及点评

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媚眼如丝

本教学设计作者:吉林省延吉市河南小学王宏业教材简析:

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五年级第九册,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蜷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设计理念:

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情感体验。”音乐教学总目标,结合本首歌曲的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直观感受、激趣引入,学唱歌曲、体验情感,创编节奏、注重实践,拓展延伸、多元感受,表演歌曲、释放情感等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

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

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及点评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及点评

本资源推荐人:洪啸音乐教育网友媚眼如丝

本教学设计作者:吉林省延吉市河南小学王宏业教材简析:

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五年级第九册,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节奏贯穿蜷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设计理念:

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情感体验。”音乐教学总目标,结合本首歌曲的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直观感受、激趣引入,学唱歌曲、体验情感,创编节奏、注重实践,拓展延伸、多元感受,表演歌曲、释放情感等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

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

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与点评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r \? ?- 二〕r ——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与点评

摘要:文章通过重现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历史情景和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体验化学测定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应该正确使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

关键词:酸性溶液;碱性溶液;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观察、对比、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了解化学测定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用科学知识揭破巫术,科学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石蕊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9
【bwwdw.com - 博文网】

《吉思汗和鹰》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讲了成吉思汗一怒杀鹰又后悔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在盛怒的时候处理事情往往会发生错误而追悔莫及的道理。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描写通俗生动,易于理解;从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来看,贴近生活,符合现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

3.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1.谈话:今天咱们的学习任务非常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一”,请看(出示:学习任务:1认识一个人;2了解一只鹰;3铭记一句话。)

2. “成吉思汗”的“汗”为什么读第二音呢?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是怎么介绍他的?(板书:君王、勇士)你对他还有什么了解?说说。

(课件1)成吉思汗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他是战神,是世界的征服者;有人说他是千古风云第一人,是后人

难以比肩的军事奇才;也有人说他取得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他曾经说过:“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他创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