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迁都上京

“忽必烈迁都上京”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忽必烈迁都上京”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忽必烈迁都上京”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及影响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及影响

摘 要:按照原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关于《挖掘金源文化,提升哈尔滨城市知名度》一文的批示,我们加强对金源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就一些专题设立科研项目,本文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金上京是女真族建立的大金王朝的第一个国都,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本文从金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金上京的形成与发展,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关键词:金源文化;哈尔滨;金上京

公元12世纪初,一个古朴、粗犷、尚勇、睿智的民族——女真族,在松辽平原的按出虎水畔崛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金朝,在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以下简称金上京)建立都城,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金朝入主中原,占据了半边江山。共经历10位帝王、120年。金朝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金源文化,开创了哈尔滨城市的纪元史,并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哈尔滨。 一、金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

金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形成与发展

忽必烈改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教学目标

了解忽必烈立志改新的背景,归纳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忽必烈改制的历史作用;体会落后的征服民族会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一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准备 教材插图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成吉思汗曾梦想让“蓝天之下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在他掀起草原风暴摧垮中原之后,蒙古人面对先进的中原文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巩固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

一、改制背景

1.忽必烈即汗位立志改革

1260年,即汗位,建年号“中统”,意在强调新政权居中朝正统、“天下一家”的地位;颁布《即位诏》,实际成为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以燕京为大都。明确宣布,“山以南,国之根本”,表明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以中原文明为基础的改革的决心。

简介忽必烈: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 拖雷第四子。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后,忽必烈自立为大汗。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大汗,与忽必烈争夺汗位。虽然忽必烈在这场

世界各国迁都档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国际观察

韩国政府5日公布了新行政首都候选地综合评价结果,其中位于汉城以南约160公里的忠清南道的燕歧郡与公州市交界地带得分最高。如果不出意外,这片位于韩国中部的地区将取代汉城,成为韩国新的行政首都。 寻求均衡发展

汉城自1948年成为大韩民国首都以来,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处于统领全国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约4800万人口的枢纽地位,对韩国的经济起飞、国力上升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多年的“不均衡发展战略”导致汉城的“城市病”日益严重,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成为这一东亚国际化都市未来发展的障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冷战正盛,由于汉城不利于“避战”,韩国政府就曾动议迁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七成的经济力量,相对制约了其他地区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迫切希望在中部地区建立新的行政首都,以便辐射周边,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与此同时,韩国拟通过迁都理顺行政权力关系和经济利益分配问题。国会此前通过了《地方分权特别法》和《国家均衡发展特别法》,旨在配合行政首都迁移,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和协调,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拉选票保国防

韩国迁都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练习:第7课忽必烈改制含解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7.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忽必烈具有大中国的观念,立志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下列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天下一家” B、“视居庸以北为内地” C、“山以南,国之根本也” D、“期与物以更新”

【解析】 忽必烈定都燕京(即元大都)后,明确宣布,改变太祖“视居庸(关)以北为内地”的观念,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期与物以更新”,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故A、C、D三项均符合忽必烈的观念,而B项则不符合. 【答案】 B

2、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说明他要( ) A、立志变通蒙古军事上的扩张 B、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革 C、实行南北汉蒙分治

D、抛弃游牧生产方式,推行农耕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信息.“山以南”即指中原地区,所以可得出“以中原文明为基础”的结论.

【答案】 B

3、下列对元朝“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 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 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

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

【解析】 “汉法”代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练习:第7课忽必烈改制含解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7.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忽必烈具有大中国的观念,立志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下列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天下一家” B、“视居庸以北为内地” C、“山以南,国之根本也” D、“期与物以更新”

【解析】 忽必烈定都燕京(即元大都)后,明确宣布,改变太祖“视居庸(关)以北为内地”的观念,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期与物以更新”,在全国范围推进改革的决心,故A、C、D三项均符合忽必烈的观念,而B项则不符合. 【答案】 B

2、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说明他要( ) A、立志变通蒙古军事上的扩张 B、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革 C、实行南北汉蒙分治

D、抛弃游牧生产方式,推行农耕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信息.“山以南”即指中原地区,所以可得出“以中原文明为基础”的结论.

【答案】 B

3、下列对元朝“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 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 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

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

【解析】 “汉法”代

【新】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新】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堂演练岳麓版选修1(1)

小中高精品教案试卷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7课忽必烈改制

1.元世祖忽必烈1260年即汗位,建年号“中统”。这一年号体现着忽必烈( ) A.称雄四方的野心B.问鼎中原的决心

C.对汉文化的仰慕D.游牧民族的胸怀

解析:“中统”意在强调新政权位居中朝正统、“天下一家”的地位,也表明他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的决心。

答案:C

2.下列对元朝“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

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

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

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

解析:“汉法”代表中原先进文化,“旧俗”代表蒙古社会落后的习俗文化,前者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后者是建立在奴隶社会和游牧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两者性质不同,故选C。A、B、D说法均正确。

答案:C

3.下列元朝中央机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 )

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②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③御史台——纠察百官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元代宣政院是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务的,故④错误,①②③符合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