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100字
“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100字”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100字”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100字”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墨守成规的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楚王想攻打宋国,命人叫鲁班设计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知道这件事后,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国的都城。他对楚王说:“你如果攻打宋国,是不会得到胜利的。”楚王十分骄傲地说:“鲁班是天下手艺最高超的木匠,他已经替我做好了攻城的云梯,我一定能把宋国攻下来。”墨子说:“那么我就去帮宋国守城,你叫鲁班来攻,看他能不能取得胜利。”
于是两人在楚王面前演示,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墨守成规的近义词及意思
篇一:高三语文限时检测近义成语辨析答案
1A耳濡目染是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染:沾染。) 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受好的影响。强调受到了影响;耳闻目睹是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形容亲身见证,千真万确。强调了事情是真实的。
2A、3B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 美景多得看不过来;艺术品太美而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琳:美玉。琅:一种玉石;洁白。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美不胜收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美不胜收偏重于“来不及看”;“琳琅满目”偏重于“满眼都是”。
4A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两词的意思完全相反,孚:信服;负:辜负。“不孚众望”是不使(不能够让)大家信服的意思;“不负众望”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5A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6B耸人听闻:耸:惊动。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骇:惊吓,震惊,惊讶。7A
100字成语故事作文
篇一:日记·读成语故事头悬梁锥刺股作文100字
故事中说战国时期的苏秦下苦功读书,每当疲劳时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汉朝的孙敬十分好学,从早到晚学个不停。为了不打瞌睡他用绳子栓住头发,再把绳子系到房梁上。 苏秦和孙敬最终都学有所成。我们要学习古人这种刻苦自学的精神。辽宁抚顺将军二校一年级:李昊洋
篇二: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一)
在我的生活中,最令我难忘的事是5岁那年我学习 滑板的事。那天是在假期里,我和哥哥下楼来学习滑板。
我一上滑板,它就歪倒了,我只好开始学习如何掌握平衡。在经过一个小时的奋斗 ,我终于学会了滑板,不过我的屁股却很疼。我虽然学会了滑板,但我还会继续练习和学习它的。
这件事让我终身难忘!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二)
我们老家习惯吃完饭就开始放炮,扭秧歌,我放完炮回家找逗逗(我的宠物)玩,妈妈说逗逗和我一起出去了,听完我连忙出去找。
我一边找,一边想,今天是逗逗和我回到家里的第二天,它不熟悉这里,想着想着就找到了十二点,还是没有找到我的逗逗,我伤心的回家了。
第二天我还在被窝里,妈妈说逗逗找到了,我说不可能,妈妈把逗逗抱到我的被窝里,我一下子就坐起来了。
这件事到现在想起来,就像昨天一样
成语故事_成语故事大全_成语典故
束装盗金
[成语解释]指无端见疑。
[典故出处]《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汉朝时期,郎官隽不疑侍奉汉文帝,他的同事请假回家,误把同宿舍的另一个的金钱带回家了。那个同事认为是隽不疑拿了。隽不疑知道不能分辩就拿自己的金子给丢金的人。后来误拿金子的人回来了,把金子还给丢金人,丢金人十分惭愧。
束装盗金的意思是:《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后因以“束装盗金”谓无端见疑。
权宜之计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二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
四字成语故事-言过其实成语故事
四字成语故事-言过其实成语故事
言过其实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那么该成语出自什么故事呢?下面是带来的关于言过其实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言过其实成语故事
三国时,孙权使诈杀害了关羽;刘备悲愤不已,出兵伐吴,想替关羽报仇,不幸失败,退到了白帝城,最后刘备又忧愤而病倒。当刘备临终的时候,将复国的重任和辅佐幼主的事托付了给诸葛亮,并且告诉他说:“马谡是虚浮不实的人,他所说的话,往往夸大,言过其实,今后丞相任用他时,要格外的谨慎。”后来,司马懿出兵攻打街亭,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自愿去镇守街亭,结果因为自作主张,战术错误,弄得街亭失守。诸葛亮以马谡不听军令,将他处死。这时候,诸葛亮突然想起了刘备临终的遗言,很后悔没有谨守嘱咐,而大哭了一场。
“言过其实”这句成语,便是指说话的人,往往超过他自己实在的本领,只会说大话,不会做大事,结果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并不相符合,徒惹人笑话而已。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有时,“言行不符”和“言过其实”是被混用的,但是这两句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相同。
“言行不符”指的是,话和事完全两样,例如,满口的仁义理论,
1
做的却是奸恶的勾当,言论和行为完全违背;但是“言过其实”是在讥讽专说大话的人,这两点是不一样
历史故事的成语_成语故事大全
声名狼藉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
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
画地为牢
相传在很久之前的社会里,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
马的成语故事
篇一: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走马观花:走马观花,叙述一段春季相亲过程,在花开的季节,男子瘸子骑马,女子豁嘴口馅鲜花,双方相遇,相互产生爱慕,成亲后懊悔不及。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马马虎虎: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
防微杜渐的成语故事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接着他又说:"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诫我们,我们就应该注意危害国家的灾祸发生。穿破岩石的水,一开始都是涓涓细流,长到天上的大树,也是由刚露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的时候消除它,这样就能够安定汉室王朝,国泰民安。”
汉和帝听从了丁鸿的建议,革掉窦宪的官职,消减窦氏家族的势力。朝廷除去了隐患,国势便开始有了好转。
围魏救赵的成语故事
篇一:围魏救赵的故事
围魏救赵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惠王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围住赵都城邯郸。赵成侯知道难以抵挡,就把中山献给齐国。齐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兴兵救赵。孙膑扬言要进攻魏国襄陵,庞涓中计回兵救襄陵中了孙膑的伏击,解了赵国之危。
【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近义词】声东击西
【相反词】围城打援
【成语举例】倘用围魏救赵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篇二: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的10个成语故事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
故事: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r?ng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jiǎ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p?ng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篇一:成语典故:守株待兔
成语典故: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篇二: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