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300字

“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300字”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300字”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300字”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 读后感 - 模板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史记伍子胥列传读后感 李海芳

我姨父去世后,他的女儿海宝很伤心,为了寻找父亲的杀父仇人,她爱上了阅读吏书和学习佛教,慢慢她心里少了很多恨,多了更多的是爱,是的,人活着多好,如果我们的人生中只有仇恨就少了好多快乐和幸福的日子了!亲爱的,我们都为已经离开我们的亲人好好活着吧!此文是她读《史记 . 伍子胥列传》有感。 《史记·列传》中伍子胥给俺的印象很深刻,他身负家仇,历经磨难,最终于16年后率吴军攻入楚国,踏平郢城,赶走楚王,终报家仇。

和司马迁一样,俺也很欣赏伍子胥独到的见解,兴国的能力,敬佩其正直的品行,刚毅的人格,更感叹他能忍辱负重,持之以恒的毅力!

伍子胥父亲为费无忌所陷害,楚平王为斩草除根,想以其父名义诱捕伍子胥兄弟俩,其兄性格仁厚,明知此去赴死,但为成孝道,安然入狱,伍子胥则认为象兄长一样徒死无益,于是只身出逃。俺能想象出年轻的伍子胥手拉弓箭,愤怒地朝向使者,就在使者惊慌后退的瞬间,这位身手敏捷的帅哥跳出了窗外,从众人的眼前消失了。 伍子胥投奔了避难于郑的太子健,在郑三年,太子健和伍子胥做错了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欲行谋反!郑出于同情收留了被父亲楚平王行将杀害的太子健,

伍子胥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人物生平编辑 逃离楚国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

来可

论 - 吴越春秋 - 中伍子胥形象塑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2003 年第3 期中国文学研究No ,3 ,2003

(总第70 期)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General ,No. 70

[古代文学研究]

论《吴越春秋》中伍子胥形象塑造

曹林娣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006)

关键词:伍子胥 烈丈夫 形象

摘 要: 中的伍子胥形象塑造,具有空前性和原创性:作者将历史上一员练兵战将,通过对史料的踵事

《吴越春秋》

增华和民间传说的融化,运用旁见侧出、对比烘染等多侧面的描写手法,塑造成一位文武双全、忠孝节烈集于一身的

神化英雄,成为后世伍子胥艺术形象的范本和演义类小说军师形象之祖形。

Key words :Wu Zixu A upright man figure

Abstract :Figure of Wu Zixu in“Wu Yue Spring and Autumn” multiple ways of

is unique and original :the author figures an apotheosized

hero by depiction1He is competent for both civil and

屈原列传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笔下的名句。

屈原是战国时期武王的后代,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理想破灭后,屈原不愿随波逐流,宁可舍生取义,毅然赴死,把理想和人格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屈原满腹经纶,官至左徒,太史公这样形容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当诸侯,王甚任之。意思就是说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治国之道,擅长于应对事物,内可以与王商量国家大事,决策千里;外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楚王很是信任他,由此可见屈原的才华绝非一般。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充满奇特的幻想,折射出非比寻常的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心灵创痛。

纵使怀有满腹经纶,远大抱负,也抵不过楚王的昏庸无道,小人的嫉妒谗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被怀王疏远!可是屈原依然心系天下,忧国忧民。流放之际,悲痛之余,屈平只有寄愁苦于万水千山,留下千古佳作无数。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历史?怀王因不听屈原的劝告而遇害,虽然屈原一直向怀王之子顷襄王表明自己的志向,可惜屈原没有被重用,顷襄王

史记读后感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读《史记》

非常可惜,对于中国法律的这个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司马迁并没有看到,他更重视的是人文的东西,《史记》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史记》重人物,以人为中心,对传主内心挖掘得很成功,文学色彩很浓;但同时司马迁的个人偏见对《史记》行文的影响也非常大,使文章的褒贬过于明显,评论不够中允。严格的来说,他并不是在公平而客观的叙述一件事情,因为在行文的用字上,他已经展现了自己的褒贬态度。照他的话说,《史记》要“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所以司马迁重视的是个人道德品质,并不从职务角度来考察人物的行为是否得当,这既是他继承《春秋》最成功处,也是他写史中最大的一个缺陷。因为一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并不能完全用个人道德来考量,各个时期的道德标准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评价历史上的一个人,只能从他是否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进步来考虑。从这方面来看,司马迁《史记》中的内容描写就未免过于受他自己善恶观的影响。比如暴虐的项羽被他视为悲剧英雄,迂腐的伯夷、叔齐被他视为守节楷模,没有组织才能的李广被他大肆赞扬,而其每次出击失败居然被司马迁解读为“时运不济”,连重义轻法的郭解也被司马迁誉为“游侠”,可真要一一客观的评价这些人,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其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荀子有言:“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蔺相如便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君子。它令人钦佩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明达,能言善辩、有勇有谋,更在于他能容忍流言恶语,容忍众人的猜忌与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灭的爱国魂。他的心灵,始终清明污垢。 初出场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贱的身份让无数人不屑一顾。然而,面对赵王的忧虑,蔺相如昂首坦然以对:“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是何等的胆识与自信!他离赵入秦时,身上的重担必不比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谢绝------毕竟,这是太过艰难的重任。但他却主动扛起了这关乎国家荣誉的重担,置生死于度外。于是我们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发冲冠,言辞铿锵,嬉笑怒骂,以死相争。一人一玉,是同样的纯粹与执着:宁碎不求苟全,宁死不损国威!史书上只是风清云淡的几笔带过那朝堂上的纷争,但现实中,又该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了得!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我们见识到蔺相如锋芒毕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脉里沸腾的爱国情怀。此时的他,如“鞚中悬明月,剑杪照

《史记》读后感3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史记》读后感(1)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纪传体史书。上至古代传说黃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用,时14年,才得以完成……

  出自《史记·七十列传》的韩长孺是个友好大度、为国分忧的人。

  在窦太后责怪梁孝王不接见梁国使者时,韩安国用巧计将误会解除,于是韩安国受宠,名声也日益显著。但好事不长,他因犯罪被判刑。田甲侮辱他,但他也并没生气,等他恢复官职,也只是幽默地讽刺了一下田甲,最后友善地对他。

  当公孙诡和羊胜要造反时,韩安国进宫见梁孝王,用感情牌让梁孝王交出他们,最后韩安国又因犯法丢了官。

  当匈奴前来和亲,朝臣都觉得不答应而发兵攻打,韩安国分析了一下匈奴的利害,于是,皇上便同意和亲。可和亲第二年,匈奴用材去利用边地之民,于是皇帝派遣聂翁壹做间谍,可惜最后被单于识破计谋。

  韩安国最后被渐渐排斥疏远,又因为领兵驻防被匈奴所欺,内心愧疚抑郁,终而吐血而死。

  韩安国的一生也许算是幸运,但结局却不然,他有廉洁的品行和端正的行为,也有很多巧妙计谋为国分忧,可算是人才,可惜了一步错步步错,吐血而亡,可想而知内心多么惭愧于国,这是一个多么爱国的君子啊!


《史记》读后感(2)

  

书籍《史记》读后感2022年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生死荣辱”之问: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剖心的辱?什么才是知识分子的追求?什么才反映人生的意义?他思索着,也挣扎着。这位才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籍《史记》读后感2022年》,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书籍《史记》读后感2022年【一】

  大殿,一位君王身着金衣坐在宝殿之上,大殿之下一位身着使臣服饰的臣子手握竹简,缓缓将其展开,一把卒了毒的匕首展现在众人眼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间,使臣手持匕首狠狠向君王刺去。君王一惊,马上躲开,随即跑向殿内的柱子,一人逃,一人追,殿内大乱……这便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场景。(建议将第一段场景描写改为故事梗概)。

  荆轲也许早就预料到自己去秦国刺杀秦王终将是以失败为结局,也许预料到就算成功刺杀秦王,也无法阻止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他也许预料到……可是,他最终还是在在秦舞阳的陪伴下,毅然踏上通往秦国的路。

  这是为了什么,值得去让他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他对燕太子丹的回报。

  他感谢太子丹对他的重用,让他有崭露头角的那一天。虽然太子丹有怀疑过他,有催促过他,甚至有对他的不信任,但荆轲只是唱出“风萧萧兮易水

淮南子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史讳举例》的读后感 《史讳举例》读后感 《史讳举例》主要讲的是民国以前,凡是文字上不能直接书写的当代君主或者被尊称者的名字,必须用其他方法避开其字,称为避讳。(避讳,⑴汉语词语之一,忌讳;由于道德或审美的原因或可能遭到危险而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⑵意思是谓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该词语出自于《淮南子·要略》、《颜氏家训·风操》、《蒲剑集·屈原考》等。)《史讳举例》一书是陈垣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举了80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所用的方法及其利用,以及与避讳有关的问题。避讳之俗开始于周,形成在秦,在唐宋时期最盛行。避讳使当时很多古文书籍的内容混乱,带来了很多阅读上的麻烦。但是也是因为每个朝代字的避讳不同,让我们很容易分辨出每个书籍的年代。古人常需避讳,他们在小心谨慎之中总结了种种避

读后感作文_读后感范文大全_读后感300字400字500字600字800字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狐假虎威》读后感300字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是我以前在伊索寓言上看到的,今天整理书桌时又翻到了这本书,便又拿了出来,再读一读。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只老虎,他想吃一只狐狸,但狐狸骗老虎说,他是玉帝派下凡来的使者,森林里的动物都怕他,可是老虎不相信,于是狐狸就让老虎跟他去森林走一趟,看看小动物是不是怕他。他们一起来到森林,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跟在后面,小兔子、小猫一些动物见了都吓得躲起来了。狐狸对老虎说:“怎么样,我没骗你吧!”老虎见了,下的落荒而逃。可愚蠢的老虎并不知道,森林里的小动物是害怕老虎才躲起来,并不是害怕狐狸。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故事中的老虎太笨了都不知道他自己有多威风,却只知道听信别人的谎言。我以后可不能像故事中的老虎学习。

《自由与生命》读后感400字

作家小时候,捉到了一只小画眉鸟,把它关在笼子里,想让它为自己唱歌。第二天他看到画眉妈妈在喂小画眉食物。可第三天他发现小画眉已经死了。正好一位鸟类学家来看作家的爸爸,作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这位鸟类学家,鸟类学家告诉他:当美洲画眉鸟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就会喂它足以致死的毒莓,因为她知道孩子死了也比关在笼子里做囚徒好。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画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虽然我认为画眉妈妈做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