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会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钓鱼的启示》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感知了课文,理清了脉络,本节课,让我们再次品读这篇文章,从每个词句中去感悟作者的心灵,去寻找做人的真谛。
2、大屏幕上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遍吧。
3、师:同学们看,这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谁来说一说在课文中,这“永久的回忆”和“ 终生的启示”分别指什么呢?
(生:“永久的回忆”指的是“我”十一岁那年,和父亲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又让我把它放回湖里的事。 “终生的启示”指的是钓鱼这件事父亲对我的教育,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句话,谁发现了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来说吧(板书:是 非)
师:“是”就是对,“非”就是错,就作者钓鱼的事来看,什么是
对?什么是错?(生:把鱼放了就是对的,把鱼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导学单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代家学区 五 年级 语文 科上册第三单元学单
13.钓鱼的启示 组 名 讲读 课时 第2时 使用人 A、我能找出文中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积累。 B、我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地父爱。 C、我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个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 难点 环节 、领会课文结尾处,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具 体 内 容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抄写课文中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自主 学习 3、 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1、父亲要“我”把到手的鲈鱼放掉,态度是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 2、精读课文,划出文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严格道德教育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合作 探究 3、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我”心情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得意__( )—( )---( )-----( ) 4、 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学习了本课明白了什么道理? 1、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达标 检测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会写“绿、草”两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喜爱春天这个季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春雨的色彩。
能不能读得更美一点?
指名读:春雨的色彩。
齐读:春雨的色彩。
上一节课啊,美丽的春姑娘带着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吗?
1、齐读生字:
我们来开双人小火车认读生字和词语。
2、开火车读字、词语:
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3、齐读生字、词语。
4、复习1、2两段:
春雨姑娘表扬我们读得真好。
看,下雨了,演示:看图──春雨落到哪里?
下雨了,下雨了,春雨的样子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沙沙沙、沙沙沙。
出示第一段,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看到了春雨,小鸟们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示文字。
生齐读: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二、新授
1、讲读3、4、5段:
⑴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呢?
看屏幕,点击。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
麻雀却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
小黄莺说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自然之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
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知道做事要遵守自然规律,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我们好心地救了一只幼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案
22、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议课文、体会内在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
《白公鹅》第二课时教案
15、《白公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执教:平南镇中心小学 欧志强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2.领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运用表达方法,迁移练笔。 教学重、难点:
1、领会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白公鹅特点的描写方法。 2、运用表达方法,迁移练笔。 一、复习导入,引出内容
回顾上节课:课文主要写了白公鹅的哪些特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二、批文入情,感悟写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能够体现白公鹅步态的词语。 2.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步态的?读读相关语句。 (1)“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划出句子中表示转折的词语并说说。 (2)用上“总要先。。。。。。再。。。。。。;然后。。。。。。再”说句子。
3.作者在描写白公鹅步态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的?读读相关语句。 (1)理解词语“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2)感受“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4.作者是怎样把白公鹅步态的特点连接起来的?学习转折构段法。 5.有感情朗读。 6.小结写法。
(二)自学三到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自然之道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9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
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难点:知道做事要遵守自然规律,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我们好心地救了一只幼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
《秋水》第二课时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其他 项目 教师教法 15 日期 执笔: 张雪飞 审核 九年级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秋 水》 1、能说出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一、了解《庄子》一书的特色 二、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分析课文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学生学法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一、交流展示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
《秋水》第二课时
九 年级 语文 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 课题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其他 项目 教师教法 15 日期 执笔: 张雪飞 审核 九年级语文组 课型 新授课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秋 水》 1、能说出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认识到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一、了解《庄子》一书的特色 二、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三、学生自读分析课文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学生学法 教师教法 课上交流助学 一、交流展示 1、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2: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3: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4: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
《争吵》第二课时
《争吵》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
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我”和克莱谛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
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