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战争文学
“十七年文学战争文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十七年文学战争文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十七年文学战争文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一)概述
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 1、建国前夕在北平召开
2、内容:成立了“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确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的总方针,为工农兵服务为总任务
3、意义: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胜利会师的盛会。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当代文学由此开端。
4、不足:对新形势和环境估计不足,简单照搬解放区的经验和做法,产生了简单化的趋向;对毛泽东《讲话》作了教条式的理解;对国统区的文艺成就评价欠公正,造成两种文艺的裂痕。
二、50年代前中期,文艺领域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始了政治过多干预文学的局面) 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三、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956年毛泽东提出
2、内容:不同的形式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不同的流派可以自由讨论
3、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部门工作领域的表现
4、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
论十七年文学机制和文学生产
论建国后十七年的出版体制与文学生产
陈伟军
内容提要 建国后十七年期间,随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动,一种新的出版体制开始形
成,它催生新的文学、文化生产模式。在计划化、行政化的架构中,文学作品的生产、流通也被纳入了体制化的轨道,它有一套严格的发稿制度、出版制度。出版系统以制度化的方式运作,它对文学生产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效应。
建国后十七年的文学生产,是在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的。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报刊、出版社全部成了国家的文化事业机构,它们是社会整合、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灌输的强有力工具,支配整个社会文学、文化生产的主导力量。图书出版物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它面对的不仅是作者、出版人、读者,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代的政治气候、国家的文化政策、社会的文明程度等等。因此,“十七年”的文学出版状况,不能单纯视作是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结果,同时还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特定时代总体性的文化流向。
一
文学作品出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的生产方式、运作规则,是社会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十七年”的文学生产,是在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对文学作品的考察,显然不能从写作—出版—消费这样单一的线
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
篇一:战争题材小小说
军 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地一声插在我俩对饮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铮铮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
文学
中国文学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唐宋诗词及四大名著为代表,现代文学以鲁迅小说为代表,当代文学则以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为标志。
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中国古典文学广义的指自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国文学,包括作家、作品、文学事件,文体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学运动、流派,文学理论,作家作品的考据、研究等等。类似中国古代文学史。狭义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按文学史的习惯,可以划分为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形式有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大量篇章脍炙人口。
中国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原始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动用的配合,自然地发生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
十七年散文
第五章 十七年散文创作
第一节 概述
导入新课: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意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它有两个基本特点1:结构自由灵活,形散。2:真实。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叙事实,写实物、实情仿佛是散文的传统,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都是如此。
一、 散文在新文学史上的浮沉
(1)五四时期的政论性散文和艺术散文(美文)
政论性散文《新青年》“随感录”栏目上的文章为代表,主要作者有:鲁迅、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等。
艺术散文也称美文,主要代表是鲁迅、冰心、周作人、俞平伯等。 (2)二、三十年代的性灵散文(散文小品)
性灵散文的主要特征是闲适、超脱、可见出真性情,政治倾向淡化,主要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等。 (3)三十年代的杂文
白话杂文的创始人是鲁迅。杂文是一种战斗性的文体,被称为投枪和匕首。代表作家除了鲁迅外,还有“鲁迅风”杂文流派:巴人、柯灵等。“野草派”:夏衍、聂绀弩等。
(4)四十年代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起于通讯报道,四十年代报告文学发展的主要源头是战地通讯,以及斯诺对延安的报道《西行漫记》。四十年代报告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有:丁玲、何其芳、沙汀
七年级文学常识练习
七年级文学常识练习(上)
一、《在山的那一边》 作者:王家新。
出版诗集:《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美国]莫顿?亨特。 三、《短文两篇》
《蝉》作者:小思 ,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日影形》、《彤云笺》等 。
《贝壳》作者: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 《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 四、《紫藤萝瀑布》
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中篇小说:《三生石》。 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散文有燕园系列(石寻、桥寻、树寻、木寻、碑寻)。 其中,《西湖漫笔》与《紫藤萝瀑布》为最。 五、《童趣》
作者:沈复 字三白 清代文学家。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六、《理想》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七、《短文两篇》 作者:张晓风。
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步下红毯
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
摘要: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兴起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关键词:寻根文学 背景 兴起 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面临着一个急速吸收与转变的时期,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现代派文学”悉数出现之后,中国文坛进入了短期的沉寂,主要表现在引起读者与社会共鸣的作品减少,创作水平没有获得明显突破。直至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迎来了一般“文化寻根”的热潮,这种热潮带动了一批中青年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以及论文等体现出了一种挖掘传统意识与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学观。寻根文学的产生与兴起有着多方面的文学发展原因与社会历史原因,对寻根文学兴起的分析与研究对任何时期文学的创作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说:“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应立足现实对现实进行超越,去解释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谜。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为“寻根派”。
20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飞速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西方现代文化思想同其他先进科学技术一起
军事文学
篇一:军事小说排行
类别
书名
最新章节
作者
更新时间
状态
抗战烽火 铁血抗日军
[目录]新书《抗日虎贲》请求推荐票支援!
秋风起叶落
2011-11-28 15:18
连载
抗战烽火 驻马太行侧
[目录]后记
寂寞剑客
2011-11-28 15:51
连载
抗战烽火 重生之铁血战将
[目录]第七百章 敌变我变(求订阅!)
574981
2011-12-19 11:39
连载
战争幻想 风流少年之烽火岁月
[目录]第391章 特殊任务
我是巴图鲁
2011-12-19 01:50
连载
战争幻想 国破山河在
[目录]第六百零一节-我会回来的!-剧终
华表
2011-09-06 00:37
连载
抗战烽火 重生之红星传奇
[目录]第七九七章 厮杀(续)
豫西山人
2011-12-18 21:53
连载
特种军旅 龙形徽章
[目录]第四百七十六章 激战(上)
海枯石烂
2011-12-14 19:58
连载
抗战烽火 我的军阀生涯
[目录]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南探矿(二)
千斤顶
2011-12-18 20:18
连载
战争幻想 独舞的军阀
[目录]第三百零四章 尘埃落定 永恒国度(大结局) 忧郁的野狼
2011-03-31 14:14
连载
战争幻想 抗战王牌军
[目录]新书《抗战独裁者》已上传。
莫少卿
2011-11-28 15:26
连载
战争
文学论文
篇一:经典文学类论文范文
摘要: 分级阅读是英美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完善的培养阅读的方式,本文通过综述阅读的分级的缘起,方法,并将其思路引入到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层级划分上,并结合语料库从而对外文经典作品层级性划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外文经典文学作品; 作品层级; 可行性;
许多国外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的阅读,包括消遣性阅读,不仅可以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扩展其词汇量,而且对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也极有裨益(如Krashen 1989; Tsang 1996等)。Sinclair通过研究英语教材发现,英语教材所呈现的语法结构与本族语言者的语法结构有相当大的差异。这证实确实存有“在外语课堂上存在的院校派英语”。其结果是,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以外无法理解本族语者所说的英语。因此,为学习者补充经典的英语原版作品,这种消遣型阅读是对英语课堂教材学习之外最有益的补充。
一、作品层级划分的缘起、方法
1)缘起
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
在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了十几年,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一.《金瓶梅》
1.开拓性历史意义:
A.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小说涉及世情,自可溯源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 B.寄意于世俗。所谓“时俗”,就是当代的世俗社会。(题材,所描写的现实,人物,视角)标志着我国的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C.作品的立意也有变化:从歌颂到暴露。(三国水浒西游)
D.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迈进了新的一步。一方面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另一方面注意多色调、立体化的刻画人物的性格。
E.网状结构。从复杂的生活出发,每一个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时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这样,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网状的结构。 F.妙在家常口头语。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 G.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百花长篇小说。
2.故事开头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而演化开来,写潘金莲与西门庆皆未被武松杀死,潘式遂嫁西门为妾。
3.金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