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视频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视频”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视频”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视频”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2013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3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 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课前复习: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 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 透镜 2、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 作用。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观察课本94页图5.2—1回答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 镜?
2.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 3.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4.像和物与凸透镜的距离谁大? 对应练习:
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
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 了,此时像距应该 __ ,同时增大物距(人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填"缩小"或"放大")
答:人应该 相机,同时使胶片 镜头。(填"远离"或"靠近")
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
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得到与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教学精英交流的机会,我是来自,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透镜》,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 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其实已经具备相当多的对透镜的感性认识,比如放大镜、近视眼镜,应当把它作为教学重要的资源。本节课的内容注重观察比较,注重活动,这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容易让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学好第一节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还有考试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触摸凸透镜
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得到与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教学精英交流的机会,我是来自,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透镜》,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 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其实已经具备相当多的对透镜的感性认识,比如放大镜、近视眼镜,应当把它作为教学重要的资源。本节课的内容注重观察比较,注重活动,这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也容易让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学好第一节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还有考试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触摸凸透镜
【精品】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2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1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方案一: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模拟照相机
[生甲]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生丁]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和聚光镜作用后集中射向幻灯片
[生戊]幻灯片倒插,在屏幕上才有正立、放大的像
[师]投影仪和幻灯机都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但投影仪能放映大画面
[生庚]放大镜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
板书设
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三种凸透镜的动态调节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深化了凸透镜成像的内涵,培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2生活中的透镜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
使用!)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
3、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用所学知识解释现
象的习惯.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二.进行新课:
(一)自学与思考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
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
相机,你们想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P94-95“照相机”并仔细观察图5.2-1甲、乙,完成
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5.2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难点: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二、学生自学
(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94---P96页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
1.照相机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投影仪的镜头是什么透镜?投影仪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3.放大镜是什么透镜?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二)自学检测
1. 照相机的镜头是透镜,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较,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像。
2. 投影仪的镜头是透镜,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较,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像。
3.放大镜是透镜,物体离放大镜,放大镜所成的像是、、像
三、活动及感悟
活动一
(一)观察与思考:
1.观察图5.2-1,教师出示的照相机及多媒体演示的图片
2.思考:(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
课题名称 教师姓名 课程标准描述 考试大纲描述 教材内容分析 5.2 生活中的透镜 学生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课 时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这一节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是学生对透镜及其成像特点形成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准备。 学生在学习该节课前刚学过光的折射原理,这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很有帮助,可让学生采取学情分析 类比、模型、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 1.能说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学习目标 2.能说出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3.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透镜成像的原理。 重点 难点 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透镜规律的分析 对应学习目标,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可选项) 评价任务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用放大镜观察课本,改变放大镜与课本之导 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联想关于本节课内容 学生活动 通过画面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45分钟)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3.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4.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B.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
C. 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D.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
八年级物理教学目标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
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
际中的意义。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一: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杨健萍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
杨万中学 杨健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包括六章内容,下面是我对各章节的具体反思。
《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节内容,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我用了1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本章教学。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几个方面学生出问题的几率比较高:
1、第一节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但是由于以前测量、记录时的错误习惯,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对于每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使用,很多学生就是茫然的,特别是新接触的微米和纳米,还有比较小的毫米,认识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学生对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记为“mm”或者“cm”。
2、第二节是“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性的知识点较多。比如与参照物有关的问题,学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
描述物体运动的语句中,哪个物体是研究对象,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