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胠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胠箧》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

文化经典研读》

教学目标:

1. 明确文章思路。

2.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

3. 理解儒道对立与互补的关系。

教学重点:

明确文章思路,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儒道对立与互补的关系。

教学方法:

点拨法朗读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论语十则》和《孟子见梁惠王》,请大家说一说在儒家经典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有哪些?“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儒家的精神核心和社会提倡的道德准则。但为什么在《老子》十九章中却说“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坚决放弃“圣、智、仁、义、巧、利”,为什么一个坚持,一个却要放弃呢?儒道两家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又有何启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子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庄子的《胠箧》,看看庄子是如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老子的这一观点的。

二、明确思路,了解思想:

上一节我们我们已经梳理了《胠箧》的重点实词和部分句子,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结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文本,汲取圣贤先哲的另一种智慧。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1. 明确文章思路。

2.了解老庄“绝圣弃智”的思想内涵。

3. 理解儒道对立与

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训练:第四单元 《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庸》节选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yú

须臾. 丰腴. 阿谀.奉承 B.zhòng

中.节 中.意 中.转环节 C.xuàn

不眩. 船舷. 泫.然泪下 D.dǔ 笃.行 驽.钝 好高骛.

远 解析:B 项,“中转环节”的“中”应读“zhōng ”;C 项,“船舷”的“舷”应读“xián ”;D 项,“驽钝”的“驽”应读“nú”,“好高骛远”的“骛”应读“wù”。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适合。②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达:通行的。

B .{①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鲜:很少。②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及:达到。

C .{①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凡:大凡。②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昆:哥哥。

D .{①明辨之,笃行之 笃:忠厚。②学之弗能,弗措也措:安置。

解析:D 项,“笃”的意思是“坚持”;“措”的意思是“放下”。

答案: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B.{

①率性之谓道②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 .{①体群臣也②体察民情

D.{①道之不明也②虽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二单元经典原文1《论语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经典原文1 《论语》十则

“天行刚健,地道宽弘。品物流形,化育功隆。人禀五常,灵秀所钟。法天之德,效地之用……华夏文明,赖以发皇。驯致大同,协和万邦。与时俱进,弥足珍贵。”这是2012年孔子诞辰2 563周年上的祭文。极富文采的话语道出了对先哲的景仰,也昭示着对儒学大师的追思。

美半 部 论 语 治 天 下 , 微 言 大 义 修 吾 身 。 字体

赏美文 孔子和《论语》的历史地位 孔子是中国古代非常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被后世封为“素王”(北齐)、“至圣先师”(明)、“万世师表”(清)。毛泽东同志称“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孔子在历史上主要有三大贡献:一是创立了以道为根本,以仁为核心,第1页 共9页

以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孝、和与勇)为主体,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其精华集中体现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学的奠基经典,是国学瑰宝,智慧金山,贵和画卷,做人指南。二是首创私学,践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并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终生从教,弟子三千。对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三是系统整理

(新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相关读物原君(节选)讲义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1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2.了解黄宗羲对封建君主的认识及其民主思想。

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省余姚市黄竹浦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入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清史稿》480卷)。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堪称“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政治思想带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色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在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后,封建社会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5)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受:传授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停留

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 D.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利:锋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法以心传心?.A.? ?②家叔以余贫苦?.?一宗?①法即.?B. ?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六代祖?①汝为.?C. ?②衣将为信禀?.

?,言下便悟?①慧能一闻.D.?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对《南能北秀》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能北秀”是人们对弘忍死后禅宗所形成的南北二宗的称呼。这种划分的依据,一是地域的不同,二是悟道方式的不同。

B.“南能北秀”虽然南北地域不同,但他们的师承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在对于人的心性认识上,他们也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

C.“南能北秀”的悟道方式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即“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因此禅宗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4《大学》节选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 《大学》节选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书”。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传”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

(共23套128页)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全册)同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共23套128页)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全

册)同步练习 配套检测汇总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修纂(zuǎn) 奠定(diàn) ..

底蕴(yùn) .B.载体(zǎi) .烙印(lào) .C.阐发(chǎn) .崛起(jué) .D.频繁(pín) .

扎扎实实(zā) .

拓展(tuò) .

越堆越高(duī) .祛除(qū) .

踌躇满志(chú) .编撰(zuàn) .

衔接(xián) 提纲挈领(qiè) ..

解析A项,“扎”应读“zhā”;B项,“载”应读“zài”;D项,“撰”应读“zhuà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体裁 崇高 内涵 承前起后 B.顶盛 巅峰 颁布 著书立说 C.涌现 赋与 贬值 一脉相承 D.相继 利弊 浮躁 责无旁贷 解析A项,起—启;B项,顶—鼎;C项,与—予。 答案D 3.导学号5495000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 ....B.中央希望经济战线上做实际工作和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和衷共济,通力协作。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六)求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课时跟踪检测(六)求谏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寻:不久 .

遇:见面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C.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比:近来 .D.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信:确实 .解析:选B 遇:对待。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忠臣?①主欲知过,必藉.A.?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文之士,伎巧之徒?①如属.B.??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②举酒属.?①首创奢淫,危亡之渐?.C.???②防微杜渐.

?,有同鱼水?①惟君臣相遇.?D.

?②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解析:选C A项,“藉”,①凭借;②垫着。B项,“属”,①写作;②劝酒。C项,“渐”,都是征兆,苗头,开端。D项,“遇”,①对待;②际遇,机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若此?①太宗知其.A.?

?②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臣?①人君须得匡谏之.B.??渐?②危亡之.?①木从绳则正?.C.??滥杀无罪?②怒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知识梳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知识梳理

一、字音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踰矩 盍 知者乐水 曲肱 亲戚 ......血气方刚 以观其徼 音声相和 夫唯弗居 ....社稷 舟舆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辟丸 胹熊蹯 寘诸畚 三溜 ......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衮职有阙 盛服 .....坐而假寐 饮赵盾酒 嗾 藏獒 翳桑 .....箪食壶浆 橐驼 弑君 亡不越竟 ....自诒伊戚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自谦 忿懥 哀矜 偾事 絜矩之道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复习学案

【复习要点】感受命题类型,体会解题思路 【温馨提示】1、回顾课本,记忆知识要点。 2、明确考纲要求,熟悉试题类型。

3、领会命题意图,掌握解题思路。 4、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真题回放】

1(2007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2012年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